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企业风采 > 走进中部实验室—— 新绝技擦亮产业新“名片”

走进中部实验室—— 新绝技擦亮产业新“名片”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时间:2024-07-10 17:24:10 | 点击:3368

近年来,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推动装备制造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变。目前,位于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的太重集团智能高端液压挖掘机产业园区已具备年产5万台全系列多动力液压挖掘机的能力,该园区生产的液压挖掘机产品销往数十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图为工作人员在该园区内的智能生产线上作业。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摄

近年来,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推动装备制造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变。目前,位于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的太重集团智能高端液压挖掘机产业园区已具备年产5万台全系列多动力液压挖掘机的能力,该园区生产的液压挖掘机产品销往数十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图为工作人员在该园区内的智能生产线上作业。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摄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实验室是从“0”到“1”前沿科学创新的策源地,也是现代产业的孵化地。记者在安徽、湖南、山西、河南等地多个实验室里看到,新赛道上的新绝技,正擦亮一张张产业新“名片”。

在安徽合肥“科学岛”上的交叉科研楼,田明亮研究员正和大家围在电子显微镜前热烈讨论。电脑屏幕上,放大数十万倍的新型拓扑磁结构形似排列整齐的蜂窝。

“一台高性能超级计算机年耗能相当于5万吨标准煤。”田明亮说,电子器件的高能耗制约未来信息技术发展。

拓扑——这种来源于几何学的概念逐渐应用在新材料结构的探索上。田明亮等人牵头成立中国科学院低功耗量子材料与器件建制化科研团队,材料、物理、化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科研工作者聚到一起,利用稳态强磁场大科学装置,对具有低功耗结构特性的量子材料和器件开展研究。研究初步发现,利用一种具有纳米尺寸且稳定的“涡旋”状新型拓扑磁结构作为信息存储的介质,比传统磁存储器件的功耗低几个量级,有望实现高速度、低功耗存储。

在实验室的助力下,中部地区一批传统制造业在升级改造中焕发新的活力。

高度相当于8层楼高,体量比一个篮球场还要大,总重量近2000吨……放在世界任何一个矿场,这台由太原重型机械集团研制的WK—75型矿用挖掘机都堪称“庞然大物”。更重要的是,这台挖掘机能够实现精准远程驾驶,让操作员告别了环境恶劣的工作一线,可以“穿着白衬衣上班”。

这离不开太重集团智能采矿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的科研攻关。“我们花了两年多时间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确保达到现场精准作业水平。”实验室智能化所所长岳海峰说,“这套自动装载系统能将现场作业信息转化为机器可以‘理解’的数字语言,经人工智能精准快速分析后,形成辅助决策,结合工作装备的动力学模型,协助操控设备作业,让远程操作人员感觉就像在现场操控。”

目前,这套自主研发的电铲远程操控系统订货量已经超过20台套。

在福建北部海域,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迎风转动,源源不断输出电力。支撑着海上风电机组展翼“捕风”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超大容量高服役性能风电能量转换系统,研发于千里之外的湖南长沙。

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是目前我国风电领域唯一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也因此有一个诗意的名字:“追风者”。2023年获批成立以来,实验室联合多方团队,聚焦“复杂环境下海上风电全过程能量转换协同机制与风能高效利用”重大科学问题,攻关大功率风力发电装备设计制造、风能高效利用等关键技术。

“我们正在研制‘20兆瓦级海上新型风力发电机组’。如果满发运行,预计一年发电量可满足4.4万个家庭的用电需求。”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南大学教授黄守道说,在当前中部地区能源原材料基地绿色低碳转型的趋势下,以风电技术创新“追风逐绿”大有可为。

面向我国粮食安全等重大战略需求,一批实验室成果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

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河南牧元安粮合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工厂已完成结构封顶,正在进行设备招标,预计今年年底正式投产,满产后可年产3万吨合成生物产品。

这是河南的牧原实验室首个成果转化转移项目。牧原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实验室已帮助部分养殖企业在不降低动物生产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一定比例的生物合成氨基酸替代豆粕,实现了低豆粕饲养。

新材料、新装备、新农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中部地区向“新”而行。

(据新华社合肥电  记者陈诺、解园、谢奔、牛少杰)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返回人民网科普频道

(责编:邢郑、孙娜)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用知识的清泉,一点点浸润这片土地

  李桂枝(一排右二)、王伟江(二排左一)和其他赴疆任教教师合影。  资料照片  黄沙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刮来,漫过公路,爬上土墙,眼前变成昏黄的一片。新疆且末便处在这片沙漠之中。  开学了,且末县第一中学教室里,教师李...

惩戒“问题少年”,看年龄还是看危害程度

 核心阅读  以什么标准惩戒“问题少年”,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司法实践,既看年龄,也看危害程度。年龄线是法律基于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设定的基础防线,危害程度则是衡量行为恶性与惩罚、矫治必要性的关键标尺。违法犯罪...

致敬教师!他们潜心耕耘、默默奉献、初心如炬 以一盏灯点亮千万盏灯

央视网消息:9月10日是第四十一个教师节,祝所有老师们节日快乐!先来关注一个群体——特岗教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也就是“特岗计划”,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农村学校任...

整治涉企网络“黑嘴” 国家网信办公开曝光第二批典型案例

央视网消息: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国家网信办聚焦破坏营商网络环境突出问题,持续深入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督促网站平台强化涉企信息内容管理,依法依约处置一批涉企违法违规...

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累计碳封存量突破1亿立方米

央视网消息:记者9月10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珠江口盆地的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累计碳封存量突破1亿立方米,标志着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装备和工程能力已臻成熟,对加速推进国家“双碳”目标达成、实现经济社会绿...

用App看小说10分钟,弹出6次广告 App弹窗广告乱象调查

法治日报见习记者 于天航  □ 法治日报记者 张守坤  弹窗广告倒计时肉眼可见的慢——页面显示过去了30秒,而《法治日报》记者手中的计时器显示,实际过去了40秒。  这是记者近日观察到的一款名为“倒××”的网络小游戏弹窗...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走进主题展馆 感受各族群众同心筑梦历程

9月8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航拍巴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馆全景。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周鹏摄影报道)9月8日,“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大型集中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

国家防总办公室向广东调拨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 支持做好防汛防台风工作

央视网消息: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9月8日,应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请求,国家防总办公室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紧急调拨抢险舟艇、发电机、排涝设备、照明设备等990件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防汛抗旱类),支持广东省做好...

长绳系日 丨 “一岁”的艰辛与灿烂——韩天衡篆刻的变革之路(上)

“一岁”的艰辛与灿烂——韩天衡篆刻的变革之路(上)孙慰祖  韩天衡先生有一句发人深省的名言:“传统万岁,创新万岁加一岁”。这既是他对继承传统与变革创新关系的哲学思考,也是他自身实践的真实总结。但是,因为有了瑰丽丰厚的“万...

长绳系日 丨 “一岁”的艰辛与灿烂——韩天衡篆刻的变革之路(下)

“一岁”的艰辛与灿烂——韩天衡篆刻的变革之路(下)孙慰祖  三、法无定法 神遇迹化  在人们看来,不断在追求自我、追求变革,似乎就要与传统分手。但是韩天衡恰恰又从不轻薄传统,放言“反叛”。他对篆刻艺术本质规定性有着辨证的...

2024
07/10
17:24
浏览量: 336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越博动力深刻领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积极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体系

越博动力深刻领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积极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体系

皇城相府酒业—董事长郭新胜获得阳城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皇城相府酒业—董事长郭新胜获得阳城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十六化建承建的森拓(加纳)炼油一期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森拓(加纳)炼油一期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华鲁恒升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华鲁恒升项目竣工

区政协委员陈福容:办好企业勤奉献 用心履职展风采

区政协委员陈福容:办好企业勤奉献 用心履职展风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