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企业风采 > 用知识的清泉,一点点浸润这片土地

用知识的清泉,一点点浸润这片土地

来源:人民日报 | 时间:2025-09-12 11:00:45 | 点击:40

  李桂枝(一排右二)、王伟江(二排左一)和其他赴疆任教教师合影。


  资料照片

  黄沙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刮来,漫过公路,爬上土墙,眼前变成昏黄的一片。新疆且末便处在这片沙漠之中。

  开学了,且末县第一中学教室里,教师李桂枝、王伟江又回到了他们熟悉的讲台。他们潜心耕耘、默默奉献,传递着保定学院毕业生赴疆任教老师扎根新疆的执着与温情。

  25年前,一次改变人生的选择,摆在15个年轻人面前。“我是从新疆来的,那里特别缺老师,你们谁愿意去?”听完且末县中学校长的话,王伟江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画面: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出神地望向远方。

  “我觉得我应该去,必须去。”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王伟江填写了志愿书。然而,要去的是个什么地方,怎么去,他都不清楚。

  2000年8月6日,15个怀着热情的年轻人走出了太行山。他们坐了三天两夜的绿皮硬座火车到达库尔勒,住了一晚,再坐上县里派来的中巴,一路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终于,经过五天四夜的奔波,跨越3000多公里,他们来到了且末。

  为迎接支教老师,且末县中学师生在门口的土路上洒上了水,只为压住能盖到脚面的浮土。那一刻,李桂枝和王伟江第一次感觉到身上的使命沉甸甸的。

  环境艰苦,但斗志昂扬。15名新教师登上讲台,几乎承包了初一所有科目的课程教学,其中6人担任班主任。

  教学中,真正的困难慢慢显现。“课上说话的、扔纸条的,不交作业的……孩子们顽皮得很。”回想起带过的第一批学生,李桂枝坦言,“一时间不知所措。”

  既然来了,就不能白来。带着一股子韧劲,李桂枝和其他几名语文老师开始琢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他们结合学生的基础,创造出涂鸦联想、话剧情景、分段表演等教学方法。

  这份用心很快结出果实:第一个学期结束,李桂枝的班级语文成绩在年级里位居前列;3年后,带出的学生中考成绩刷新且末县中考纪录。

  扎根且末的日子里,李桂枝的课堂也不断延伸:开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班,让学生在朗读唐诗宋词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组织学生聆听红色故事;与河北唐山结对学校开展“手拉手”融情活动,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她用知识的清泉,一点点浸润这片土地,滋养了孩子们的梦想。

  2019年,且末县中学高中部独立为且末一中,15名老师中的大部分前往高中任教,将一批批学生送入大学的校门。“我们的学生分布在各行各业,老师、警察、医生、个体户……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家乡。”李桂枝自豪地说。

  “其实内心也曾犹豫过:要一直在这里待下去吗?有没有意义?要不要回家?亲人怎么办?”王伟江说,“要说理由,每个人都有很多可以离开的理由。”

  但最终,没有人离开。“是一种责任吧,很难说清楚。”王伟江的目光望向窗外。

  如红柳一般,他们深深扎根、坚韧不拔,见证着西部的发展,为广袤的土地带去生生不息的力量。

  ■记者手记

  书写“大风刮不走”的传奇

  当年的青年两鬓染霜,不变的是他们依然坚守在这里,在三尺讲台继续书写“大风刮不走”的传奇。

  怎样评价自己?面对这个问题,李桂枝的回答让人感动:“我们很平凡,平凡得就像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粒沙。因为选择了远方,选择了需要,我们的青春便有了意义。”

  他们不平凡,用真情、热情和深情浇灌着沙漠里的花朵。25年来,这批老师为且末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子,这些孩子有的成为乡村教师,有的奋斗在工程建设一线,有的返乡创业……教育正在悄然改变西部地区的面貌。

  他们不平凡,用榜样的力量引领更多青年扎根边疆。许多年轻教师被他们的故事感动,追寻他们的足迹而来。截至目前,保定学院有400余名毕业生奔赴西部基层一线,他们犹如一颗颗种子,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用知识的清泉,一点点浸润这片土地

  李桂枝(一排右二)、王伟江(二排左一)和其他赴疆任教教师合影。  资料照片  黄沙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刮来,漫过公路,爬上土墙,眼前变成昏黄的一片。新疆且末便处在这片沙漠之中。  开学了,且末县第一中学教室里,教师李...

惩戒“问题少年”,看年龄还是看危害程度

 核心阅读  以什么标准惩戒“问题少年”,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司法实践,既看年龄,也看危害程度。年龄线是法律基于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设定的基础防线,危害程度则是衡量行为恶性与惩罚、矫治必要性的关键标尺。违法犯罪...

致敬教师!他们潜心耕耘、默默奉献、初心如炬 以一盏灯点亮千万盏灯

央视网消息:9月10日是第四十一个教师节,祝所有老师们节日快乐!先来关注一个群体——特岗教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也就是“特岗计划”,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农村学校任...

整治涉企网络“黑嘴” 国家网信办公开曝光第二批典型案例

央视网消息: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国家网信办聚焦破坏营商网络环境突出问题,持续深入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督促网站平台强化涉企信息内容管理,依法依约处置一批涉企违法违规...

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累计碳封存量突破1亿立方米

央视网消息:记者9月10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珠江口盆地的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累计碳封存量突破1亿立方米,标志着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装备和工程能力已臻成熟,对加速推进国家“双碳”目标达成、实现经济社会绿...

用App看小说10分钟,弹出6次广告 App弹窗广告乱象调查

法治日报见习记者 于天航  □ 法治日报记者 张守坤  弹窗广告倒计时肉眼可见的慢——页面显示过去了30秒,而《法治日报》记者手中的计时器显示,实际过去了40秒。  这是记者近日观察到的一款名为“倒××”的网络小游戏弹窗...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走进主题展馆 感受各族群众同心筑梦历程

9月8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航拍巴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馆全景。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周鹏摄影报道)9月8日,“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大型集中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

国家防总办公室向广东调拨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 支持做好防汛防台风工作

央视网消息: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9月8日,应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请求,国家防总办公室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紧急调拨抢险舟艇、发电机、排涝设备、照明设备等990件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防汛抗旱类),支持广东省做好...

长绳系日 丨 “一岁”的艰辛与灿烂——韩天衡篆刻的变革之路(上)

“一岁”的艰辛与灿烂——韩天衡篆刻的变革之路(上)孙慰祖  韩天衡先生有一句发人深省的名言:“传统万岁,创新万岁加一岁”。这既是他对继承传统与变革创新关系的哲学思考,也是他自身实践的真实总结。但是,因为有了瑰丽丰厚的“万...

长绳系日 丨 “一岁”的艰辛与灿烂——韩天衡篆刻的变革之路(下)

“一岁”的艰辛与灿烂——韩天衡篆刻的变革之路(下)孙慰祖  三、法无定法 神遇迹化  在人们看来,不断在追求自我、追求变革,似乎就要与传统分手。但是韩天衡恰恰又从不轻薄传统,放言“反叛”。他对篆刻艺术本质规定性有着辨证的...

2025
09/12
11:00
浏览量: 4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越博动力深刻领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积极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体系

越博动力深刻领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积极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体系

皇城相府酒业—董事长郭新胜获得阳城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皇城相府酒业—董事长郭新胜获得阳城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十六化建承建的森拓(加纳)炼油一期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森拓(加纳)炼油一期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华鲁恒升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华鲁恒升项目竣工

区政协委员陈福容:办好企业勤奉献 用心履职展风采

区政协委员陈福容:办好企业勤奉献 用心履职展风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