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企业风采 > 天津青年梦想家组织开展首届五大道文化研学之旅

天津青年梦想家组织开展首届五大道文化研学之旅

来源:每日新闻网 | 时间:2024-08-27 15:04:09 | 点击:12683

       每日新闻网报道:(韩津荣)为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情怀,增强热爱天津,践行文明风尚、投身时代征程的热情,以优异成绩向建国75周年献礼,青年梦想家志愿服务中心继 “爱天津 海河行”海河文化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的同时,又开启了新项目—五大道文化系列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百年近代史看天津,宣传天津五大道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为青年梦想家志愿服务中心,支持单位和平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张振东工作室、天津市体育博物馆、五大道历史博物馆。

图片1.png

2024年8月25日,天气预报有中雨,也未能阻挡住青年梦想家志愿者们参加五大道文化研学第一期活动那热情的步伐。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意义的日子里,志愿者们带着雨伞、披着雨衣,做好了即使冒雨,都要参加的研学一日营,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研学之旅。此次活动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深入探索,更是对青年志愿者们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的一次深刻洗礼。

图片2.png

在青年梦想家首届五大道文化研学的开营仪式上,我们荣幸的邀请到了全国学雷锋最美志愿者、五大道的历史故事讲述人张振东爷爷来为青少年志愿者做开营发言,张振东爷爷作为五大道文化研究的资深专家,以其渊博的知识和生动的讲解,赢得了无数游客的尊敬与爱戴。在开营仪式上,张爷爷用他那洪亮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向志愿者们讲述了五大道的历史渊源、建筑风格以及背后的文化故事。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文化传承的执着追求,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也为青少年志愿者们点亮了文化的灯塔,激发了大家对五大道文化探索的无限向往与追求。

图片3.png

随后志愿者们踏上了文化之旅,徒步走过马场道、河北路,一路上边走边看边讲解,认真的汲取着历史的知识。潘复旧居、香港大楼旧址、吴泰勋旧居、北洋总统徐氏旧居、王氏旧居、雍剑秋旧居、张绍曾旧居、马连良旧居、张学铭旧居,五大道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们见证了天津的沧桑巨变,也承载了无数人的梦想与回忆。漫步于五大道,志愿者们仿佛与这座城市的历史进行了一次亲密的对话,他们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察每一处细节,用心感受文化的魅力与力量。

 随后,我们来到了民园广场的天津市体育博物馆。一件件珍贵的体育文物仿佛穿越时空,向志愿者们诉说着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志愿者们在场馆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仿佛穿越时空,从古代的蹴鞠、马球到近现代的田径、游泳,每一项运动都承载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志愿者们不仅了解了体育的历史变迁,更深刻感受到了体育精神的伟大力量,深刻感受到了体育精神的传承与发扬。突然外面下起了滂沱大雨,但博物馆内的学习氛围却异常浓厚,大家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享受着文化带来的滋养。

图片4.png

青年梦想家的带队老师,还组织大家现场开展了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知识小问答,通过提问题,发小礼品,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大家又学习了解到了刚刚结束的奥运会的知识。

图片5.png

午后,雨势逐渐停歇,志愿者们满怀期待地走进了五大道历史博物馆的展厅。这里,每一栋小洋楼都承载着一段段鲜活的历史故事,每一条街道都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在场馆专业讲解老师的带领下,志愿者们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看展品,仿佛穿越时空隧道,亲身感受了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变迁。

图片6.png

从五大道历史博物馆出来,志愿者沿着大理道、睦南道一路漫步前行,继续边走边看边讲解,周志辅旧居、原蔡氏家祠、蔡成勋旧居、张志谭旧居、李叔福旧居、颜惠庆旧居(伪满)孙殿英旧居、许澍旸旧居。雨后的五大道更加清新宜人,青少年志愿者们的身影在其中显得格外坚定与自信。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青春的价值与意义,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也为这座城市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图片7.png

此次五大道文化研学活动不仅让青年梦想家志愿者们收获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志愿者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学习了解天津的历史文化,积极投身到文化传承和志愿服务中去,为天津的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编辑:芋圆 审核:同期声

【作者:韩津荣】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用知识的清泉,一点点浸润这片土地

  李桂枝(一排右二)、王伟江(二排左一)和其他赴疆任教教师合影。  资料照片  黄沙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刮来,漫过公路,爬上土墙,眼前变成昏黄的一片。新疆且末便处在这片沙漠之中。  开学了,且末县第一中学教室里,教师李...

惩戒“问题少年”,看年龄还是看危害程度

 核心阅读  以什么标准惩戒“问题少年”,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司法实践,既看年龄,也看危害程度。年龄线是法律基于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设定的基础防线,危害程度则是衡量行为恶性与惩罚、矫治必要性的关键标尺。违法犯罪...

致敬教师!他们潜心耕耘、默默奉献、初心如炬 以一盏灯点亮千万盏灯

央视网消息:9月10日是第四十一个教师节,祝所有老师们节日快乐!先来关注一个群体——特岗教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也就是“特岗计划”,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农村学校任...

整治涉企网络“黑嘴” 国家网信办公开曝光第二批典型案例

央视网消息: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国家网信办聚焦破坏营商网络环境突出问题,持续深入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督促网站平台强化涉企信息内容管理,依法依约处置一批涉企违法违规...

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累计碳封存量突破1亿立方米

央视网消息:记者9月10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珠江口盆地的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累计碳封存量突破1亿立方米,标志着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装备和工程能力已臻成熟,对加速推进国家“双碳”目标达成、实现经济社会绿...

用App看小说10分钟,弹出6次广告 App弹窗广告乱象调查

法治日报见习记者 于天航  □ 法治日报记者 张守坤  弹窗广告倒计时肉眼可见的慢——页面显示过去了30秒,而《法治日报》记者手中的计时器显示,实际过去了40秒。  这是记者近日观察到的一款名为“倒××”的网络小游戏弹窗...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走进主题展馆 感受各族群众同心筑梦历程

9月8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航拍巴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馆全景。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周鹏摄影报道)9月8日,“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大型集中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

国家防总办公室向广东调拨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 支持做好防汛防台风工作

央视网消息: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9月8日,应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请求,国家防总办公室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紧急调拨抢险舟艇、发电机、排涝设备、照明设备等990件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防汛抗旱类),支持广东省做好...

长绳系日 丨 “一岁”的艰辛与灿烂——韩天衡篆刻的变革之路(上)

“一岁”的艰辛与灿烂——韩天衡篆刻的变革之路(上)孙慰祖  韩天衡先生有一句发人深省的名言:“传统万岁,创新万岁加一岁”。这既是他对继承传统与变革创新关系的哲学思考,也是他自身实践的真实总结。但是,因为有了瑰丽丰厚的“万...

长绳系日 丨 “一岁”的艰辛与灿烂——韩天衡篆刻的变革之路(下)

“一岁”的艰辛与灿烂——韩天衡篆刻的变革之路(下)孙慰祖  三、法无定法 神遇迹化  在人们看来,不断在追求自我、追求变革,似乎就要与传统分手。但是韩天衡恰恰又从不轻薄传统,放言“反叛”。他对篆刻艺术本质规定性有着辨证的...

2024
08/27
15:04
韩津荣
浏览量: 1268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越博动力深刻领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积极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体系

越博动力深刻领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积极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体系

皇城相府酒业—董事长郭新胜获得阳城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皇城相府酒业—董事长郭新胜获得阳城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十六化建承建的森拓(加纳)炼油一期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森拓(加纳)炼油一期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华鲁恒升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华鲁恒升项目竣工

区政协委员陈福容:办好企业勤奉献 用心履职展风采

区政协委员陈福容:办好企业勤奉献 用心履职展风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