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企业风采 > 跨越山海 家国情深——中国在海外建设者书写“新时代之歌”

跨越山海 家国情深——中国在海外建设者书写“新时代之歌”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10-07 19:06:39 | 点击:513

金秋十月,家国共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广袤的中华大地奏响踔厉奋发的新时代乐章。

千里之外,万里之遥,中国建设者跨越山海,投身“发展路”“梦想桥”“繁荣港”建设,以昂扬奋进姿态为祖国送上生日祝福。

同唱一支歌 奏响合作共赢乐章

2日一大早,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机电工程管理部经理任珂来到项目办公楼对机电系统进行巡查。国庆期间,正值项目进入内部装修、部分机电设备及管线贯通等工作的冲刺收尾阶段,也是任珂作为项目机电“护航人”最紧张忙碌的时候。

9月18日,任珂(左一)和同事站在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内。新华社记者 隋先凯 摄

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埃合作的典范。埃及总理马德布利将这一项目称为埃中友谊的标志。他表示,中国企业使用并推广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建造技术,带动当地就业,推动了埃及产业发展。

“正是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我才得以参与多个海外大型项目,在奋斗中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2013年,任珂加入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的海外队伍。11年来,从行业“小白”到独当一面,任珂笑言他是与“一带一路”共成长的“同龄人”。

这是8月31日拍摄的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黎炳宏摄)

在任珂的“洋徒弟”马哈茂德·哈基姆眼中,“师父”的奋斗精神最具感染力。“加入团队后,任经理手把手教我,让我学到了很多现场安装和质量管理技能,真心感谢中国师父!”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11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任珂这样有抱负、敢作为的中国青年提供了在海外奋斗成长的广阔舞台,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真诚愿望。

9月10日,在喀麦隆克里比,施智辉在克里比深水港二期工程建设现场巡查。新华社发(科普索摄)

升国旗,唱国歌,致敬意,献祝福。这是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项目中方员工施智辉和同事10月1日清晨的特别安排。升旗仪式结束后,他立即返回岗位,开始准备当天与业主开会所需的材料。“我在非洲的11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大地开花结果的11年。我们希望用自己的付出,为祖国赢得更多赞誉。”他说。

施智辉2013年加入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亲身参与并见证了项目所在地从小渔村到中部非洲大港的历史性变化。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克里比深水港项目二期建设正进入冲刺阶段。在深水港和疏港高速公路带动下,港口后方的工业园区也在拔地而起。

9月12日,一艘来自中国的大型特种运输船运载着数架港口起重机停靠在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二期码头。新华社发(科普索摄)

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练就真本领……施智辉在海外不仅成长为岗位能手、行家里手,更将技术和经验倾囊相授,带出“得意门生”——喀麦隆青年埃里克·埃尔曼·德福·福措。在施智辉带领下,福措短短几年就从普通员工迅速成长为项目技术顾问。

从交通、能源到电力、住房,中国建设者在非洲实施了一批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项目,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并努力改善民生,用埋头苦干、只争朝夕的行动力,把中非合作共赢纽带拉得更紧。

共护一抹绿 厚植绿色发展根基

国庆期间,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局)秘鲁项目工区经理王汉涛雷打不动做着每天的必修课——在秘鲁安第斯国家公路项目沿线细心查看树木生长状况。“海拔500米,是喜光喜温的欧洲榉木最适合生长的高度;海拔超过1500米,耐寒性不强的桉木已不能继续种植……”王汉涛转任施工现场林业管理不到一年,对安第斯山脉每种苗木的“性格”了如指掌,成了同事眼中的“园林专家”。

因横跨多个纬度和海拔高度,中铁二十局承建的秘鲁安第斯国家公路沿线分布着多种多样的物种。如何在建设一条高质量公路的同时,呵护好安第斯山脉的原生态环境,是王汉涛和同事们的必答题。

“不能因施工让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去年12月起,王汉涛带领同事向累计上万名项目员工和沿线居民普及森林保护知识。为保护沿线原生树林,他与秘方员工一道将红线范围内的树木一一做好标记,采用先进移栽技术实施“迁移”,待施工结束后再将它们移回原位悉心照料。

7月30日,王汉涛(左二)和中秘两国园林工程师在秘鲁安第斯国家公路项目的树木温棚合影(手机照片)。新华社发(中铁二十局供图)

中国企业对环保承诺的坚定守护,换来了项目所在的瓦努科省林业局连续三年的三封感谢信。信中写道,中国企业是有责任和担当的国际承包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环保承诺,为秘鲁培养大批技术工人,更为安第斯山脉森林保护作出巨大贡献。

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中国建设者踊跃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努力帮助项目所在国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发展之路,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积极贡献力量。

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市区以南的沙漠腹地,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迪拜马克图姆太阳能公园五期900兆瓦光伏项目引人注目。国庆期间,项目经理助理方志超和往常一样,上午9时准时开启一天的现场巡检,一丝不苟监测每一项运行指标,确保电站各发电单元平稳高效运行。

推广绿色发展理念,用中国技术打造沙漠“能源绿洲”是方志超的职业梦想。4年前,刚刚完婚的他来到此地,眼前还只有一望无垠的沙丘。他与阿方技术人员一道扎根沙漠、反复试验,对13万根光伏支架基桩完成桩长、桩型优化。2022年3月,在电话里听到女儿从国内传来的第一声啼哭时,方志超还在一线全力保障项目区块并网发电前的系统调试。

“女儿出生时没有陪在家人身边,我挺愧疚。能见证中企在迪拜承建的第一座大型光伏电站从蓝图变为现实,我又很骄傲。”方志超说,“今年国庆,我依然无法回国陪伴女儿。但项目也像我的孩子一样,看着‘绿色电能’安全稳定输出,一切辛苦和付出都值得!”

强大的技术实力、过硬的工程质量、负责的职业态度,这是项目外方业主、执行总监穆罕默德·迪纳尔对中方建设者的由衷评价。

新时代以来,中国建设者积极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广泛开展生态治理国际合作,扎实推动改善生态环境,为“全球南方”共同发展开拓新思路、注入新动力。

亲密如一家 诠释命运与共情怀

3日清晨,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尼亚比胡项目负责人李冰依然坚守岗位,开着皮卡车巡线检查。这是他在卢旺达项目一线度过的第八个国庆节。在他眼中,坚守和奉献,就是送给祖国母亲最好的生日礼物。

去年5月初,卢旺达西方省遭遇强降雨并引发洪灾,中国路桥卢旺达办事处迅速成立青年突击队赶赴灾区救援,抢通长48公里、灾区与外界相连的唯一交通要道。暴雨中,李冰和突击队员冒着塌方和洪水上涨危险,奋战30多个小时修通道路,让救援物资和人员及时抵达受灾村庄。李冰谈起那次惊心动魄的抢险救灾经历时说,当时洪水淹没了好几处村庄并冲毁了道路,遇难人数达到130人。“灾情当前,我们必须行动起来!”

“危急时刻,中国公司伸出援手,这令我深受感动。我很幸运在中企工作,我爱我的公司!”受灾当地员工塞特动情地表达谢意。

作为最早进入卢旺达的中国企业之一,中国路桥扎根卢旺达半个世纪,“有困难,找路桥”成为当地百姓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每一次灾难和危机面前,这句承诺从未落空。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身在海外的中国建设者们书写着一个个与当地携手互助、亲如一家的感人故事,成就一段段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动人佳话。

在中马两国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简称“马东铁”)项目上,承建方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员工刘洋早已把马来西亚看作第二故乡。国庆期间,刘洋奔忙在一线,组织开展各项安全检查,确保施工安全无虞。

这是5月6日在马来西亚彭亨州航拍的马东铁项目的铺轨现场。新华社记者 程一恒 摄

严保安全,是刘洋坚守的工作准则。去年12月,马来西亚登嘉楼州遭遇持续强降雨,多地发生洪涝灾害。中交马东铁项目第三分部接到当地政府部门紧急求助后,由分部负责人刘洋牵头,迅速成立由中方和本地员工共同组成的中马协作救援团队,第一时间调派人员和装载机、重型卡车等投入救灾一线,成功将200余名受困人员和大量生活物资转移至临时避难所,尽最大努力保护了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马东铁项目建设已完成超过70%。迎着曙光,刘洋畅想着这条现代化铁路建成后穿过沃野、掠过海岸、连接起马来西亚东西海岸的美妙景象。他说,那时的自己或许已奔赴另一片山海,但这条铁路承载的中马两国人民心心相通的美好回忆将留存在心底。

一条路,一湾港,一片林,一份情……在中国海外建设者的汗水浸润下,万丈高楼平地起,跨越山海心连心,诠释着命运与共的行动与力量。

文字记者:闫洁、常天童

【责任编辑:刘桢珂】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用知识的清泉,一点点浸润这片土地

  李桂枝(一排右二)、王伟江(二排左一)和其他赴疆任教教师合影。  资料照片  黄沙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刮来,漫过公路,爬上土墙,眼前变成昏黄的一片。新疆且末便处在这片沙漠之中。  开学了,且末县第一中学教室里,教师李...

惩戒“问题少年”,看年龄还是看危害程度

 核心阅读  以什么标准惩戒“问题少年”,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司法实践,既看年龄,也看危害程度。年龄线是法律基于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设定的基础防线,危害程度则是衡量行为恶性与惩罚、矫治必要性的关键标尺。违法犯罪...

致敬教师!他们潜心耕耘、默默奉献、初心如炬 以一盏灯点亮千万盏灯

央视网消息:9月10日是第四十一个教师节,祝所有老师们节日快乐!先来关注一个群体——特岗教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也就是“特岗计划”,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农村学校任...

整治涉企网络“黑嘴” 国家网信办公开曝光第二批典型案例

央视网消息: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国家网信办聚焦破坏营商网络环境突出问题,持续深入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督促网站平台强化涉企信息内容管理,依法依约处置一批涉企违法违规...

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累计碳封存量突破1亿立方米

央视网消息:记者9月10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珠江口盆地的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累计碳封存量突破1亿立方米,标志着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装备和工程能力已臻成熟,对加速推进国家“双碳”目标达成、实现经济社会绿...

用App看小说10分钟,弹出6次广告 App弹窗广告乱象调查

法治日报见习记者 于天航  □ 法治日报记者 张守坤  弹窗广告倒计时肉眼可见的慢——页面显示过去了30秒,而《法治日报》记者手中的计时器显示,实际过去了40秒。  这是记者近日观察到的一款名为“倒××”的网络小游戏弹窗...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走进主题展馆 感受各族群众同心筑梦历程

9月8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航拍巴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馆全景。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周鹏摄影报道)9月8日,“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大型集中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

国家防总办公室向广东调拨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 支持做好防汛防台风工作

央视网消息: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9月8日,应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请求,国家防总办公室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紧急调拨抢险舟艇、发电机、排涝设备、照明设备等990件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防汛抗旱类),支持广东省做好...

长绳系日 丨 “一岁”的艰辛与灿烂——韩天衡篆刻的变革之路(上)

“一岁”的艰辛与灿烂——韩天衡篆刻的变革之路(上)孙慰祖  韩天衡先生有一句发人深省的名言:“传统万岁,创新万岁加一岁”。这既是他对继承传统与变革创新关系的哲学思考,也是他自身实践的真实总结。但是,因为有了瑰丽丰厚的“万...

长绳系日 丨 “一岁”的艰辛与灿烂——韩天衡篆刻的变革之路(下)

“一岁”的艰辛与灿烂——韩天衡篆刻的变革之路(下)孙慰祖  三、法无定法 神遇迹化  在人们看来,不断在追求自我、追求变革,似乎就要与传统分手。但是韩天衡恰恰又从不轻薄传统,放言“反叛”。他对篆刻艺术本质规定性有着辨证的...

2024
10/07
19:06
浏览量: 51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越博动力深刻领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积极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体系

越博动力深刻领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积极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体系

皇城相府酒业—董事长郭新胜获得阳城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皇城相府酒业—董事长郭新胜获得阳城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十六化建承建的森拓(加纳)炼油一期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森拓(加纳)炼油一期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华鲁恒升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华鲁恒升项目竣工

区政协委员陈福容:办好企业勤奉献 用心履职展风采

区政协委员陈福容:办好企业勤奉献 用心履职展风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