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企业风采 > 多城楼市企稳:沪深房价微涨,成都有区域库存不足3个月

多城楼市企稳:沪深房价微涨,成都有区域库存不足3个月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2-22 13:54:11 | 点击:342

“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继续上涨。”近日,国家统计局在70城房价指数的解读中,用了“继续”一词,而这被市场认为是一线城市楼市企稳的信号。

具体来看,1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1%,其中,上海和深圳分别上涨0.6%和0.2%;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也环比上涨0.1%,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分别上涨0.1%、0.4%和0.4%。第一财经了解到,近期沪深两城楼市活跃,带看量已恢复至去年四季度的高位水平,上海有楼盘将涨价销售,深圳则有楼盘认筹倍数超过3倍,二手房市场上,业主的预期也在增强,低价房源正在消耗。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1月份,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为2023年6月以来首次上涨。其中,南京、成都新房价格均环比上涨0.7%,涨幅位居各大城市首位。第一财经采访发现,这两个城市新房价格上涨,均与改善类住宅需求释放有关,近期南京有楼盘涨价2%左右出售,成都有区域的新房去化周期低于3个月,因此也带动了该区域的二手房成交。

沪深楼市稳步回升

一线城市可谓“热点恒热”。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1%,其中,上海和深圳分别上涨0.6%和0.2%。

在上海,已有新开项目释放出了涨价的信息。记者了解到,华润置地位于上海宝山区的一项目二批次将涨价入市。“二批次大概涨价5000元/平方米,”有意向购房者向记者透露,“销售表示二期有所升级,比如外立面、精装标准等。”

整体来看,1月份的上海市场受春节假期等影响,新房供应量锐减7成,而成交则环比仅缩减约4成,成交面积同比小幅上涨5.59%。同时,入市新盘表现亮眼,据克而瑞监测,有两个项目触发积分制,且开盘当天即告售罄。

节后,上海市场稳步回升。上海链家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第7周(2月10日—16日)新房共成交480套,环比增长65%。

二手房方面则保持强劲的恢复势头。1月,上海二手房成交量稳定在1.6万套左右,较去年春节同期上涨约147%。另据上海链家,2025年第7周(2月10日—16日),上海二手房成交量环比增长190%,带看量环比增长142.6%,节后第二周,已经看到较强的恢复势头。

“带看量已经基本恢复到节前的水平,即相当于去年四季度的高位水平。成交量亦达到节前水平,特别是上周日的成交,较节前周日增长了28%,预计成交势头将延续至小阳春。”上海链家首席分析师杨雨蕾表示。

深圳楼市活跃度则自2024年10月以来即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根据房地产中介机构乐有家统计的数据显示,1月深圳新房、二手房网签量分别为3969套、4554套,相比去年同期同比增长了122%、32%。

春节后深圳楼市快速回暖,乐有家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上周(2月10日~2月16日)乐有家门店二手住宅看房量环比上涨50%,一手住宅看房量环比上涨165%,上周末一二手住宅看房量均恢复至去年10月最高峰水平。

从购房群体来看,刚需是近期深圳二手房市场上的主要力量。据深圳贝壳研究院监测,春节后七天成交的二手房中,刚需房源占绝对主流,总价300万以下的占比高达55%。值得注意的是,总价较低的低价房源也在减少,以近期成交活跃的小区苹果园为例,中介机构数据显示,32平方米的户型,2025的成交价格在170万元以上,而在去年上半年,该户型的成交价没有超过160万元的记录。

楼市成交活跃,卖房的业主也积极挂牌房源。经深圳房地产中介协会统计,截至2025年2月10日,深圳全市共有6.03万套有效二手房源在售,一周内增加了2212套。

从二手房挂牌价格来看,业主的预期也在增强。乐有家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2月深圳43.2%的二手房源价格上涨,相较1月提升11.2个百分点。不过整体来看,涨价房源涨幅有限,更多是企稳。

业主信心增强也体现在议价空间上。乐有家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18日,深圳二手房的议价空间连续2周维持在10%左右,且有小幅收窄趋势,较2024年最高13.3%的议价空间降低了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以来,深圳次新房小区(楼龄5年以内)的成交价涨幅较大。深圳贝壳研究院调查显示,深圳次新小区的挂牌业主大多较为强势,挂牌均价高于全市挂牌均价,2025年,深圳新房库存下降,部分原打算购买新房的置业者转向次新小区,令该市场热度进一步上升,最终也带动了成交均价的快速上涨。2025年1月份,深圳次新小区成交均价环比上涨5.5%,超过全市涨幅3.6%。

新房市场上,得益于10月以来楼市新政落地,成交量大增,深圳新房库存压力确实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监测的数据,截至今年1月,深圳新房市场去化周期降至9.83个月,新房去化周期已连续五个月下降。

新房库存大幅缩短的同时,深圳新房市场近期也活跃起来,出现高认购楼盘。位于深圳北站的中洲迎玺开盘88折,属于新规后的产品,项目近日完成登记,据悉,780套房源共有2990批客户参与摇号。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认为,一线城市已经达成了止跌回稳的阶段性目标,因为目前来看,一线城市已有连续3-4个月的房价环比上涨,加上二手房的成交量处于一定高位,基本上止跌的趋势已经明确。

二三线城市结构性上涨

一线城市之外,多个二线城市的新房价格也开始出现上涨的迹象。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房价指数环比涨幅为正的城市有24个,其中房价指数上涨TOP5是南京、成都、上海、宁波和武汉。其中,南京、成都新房价格均环比上涨0.7%,涨幅位居各大城市首位;宁波紧随其后,涨幅约0.6%;武汉、无锡上涨0.5%。

克而瑞指出,1月份,二线城市新房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是2023年6月以来首次上涨。1月作为传统房地产市场的淡季,二线城市迎来时隔19个月的首次环比上涨实为不易。

具体来看,多个城市房价上涨呈现出结构化特征。据武汉当地某国资开发商内部人士透露,该公司旗下项目所在板块总体上保持着稳中有进的态势,短期内来看则是结构性上涨。“实现成交的项目,位于更好区位,价格本身相对较好;而依赖降价的项目是为了实现规模上的成交,滞销的还是滞销,所以造成了当前的价格走势”。

经历了一轮深度调整的郑州,1月份的房价指数也呈现出上涨的态势,环比上涨0.3%。“目前直观感受上,市场形势还不错。”某央企华中区域相关负责人分析称,当前的房价走势主要是因为市场上多是改善盘,带动了价格,刚需被分流到二手房市场。

“因为此前郑州市规划要求主城区出让土地容积率不超过2.5,高度不超80米,这基本上就只能做改善类项目了”。上述央企内部人士称。

南京市场的走势也是受到近期入市高端项目的影响。有南京当地房地产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最近房价上涨主要因为多个河西区大平层入市。“整体来看,新房市场由于库存量减少,在售项目价格企稳。”

一房地产中介告诉第一财经,近期南京多个住宅项目涨价,以1月销售排名靠前的招商金陵序项目为例,该楼盘位于河西板块,2024年12月末二次开盘后价格较首次开盘涨了2%左右。另外雨花台区的建发璞云项目、保利荷雨臻月项目,则因为板块内竞争对手的项目去化完毕,或者可选楼层变少,因此也上调了销售价格。

将南京市场的时间线拉长来看,当地已有企稳的迹象。克而瑞数据显示,在2024年前9月,南京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仅290万平方米,较2023年同期降幅超4成,成交规模大幅收缩,明显高于其他二线城市,陷入市场深度调整。但自2024年11月起至今的三个月里,南京新房价格连续上涨,涨幅分别为0.1%、0.6%、0.7%。克而瑞认为,今年1月份南京新房价格环比涨幅领跑,代表以南京为主的前期经历市场深度调整的二线城市,未来或将开启一轮修复行情。

去年10月以来,成都楼市明显回暖。克而瑞监测的数据显示,从日均成交这一单项指标来看,今年1月成都新房日均成交量优于去年同期。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核心区新房库存逐渐见底,截至1月底,按近三个月流速计算新房库存去化周期,武侯区约为2.38个月,锦江区约为2.41个月。天府新区的库存去化周期也仅4.18个月。

成都的新房价格回升也受核心高端改善项目热销影响。从各个区域的房价来看,1月锦江区房价表现十分亮眼,首次突破4万元大关,均价达到41630元 /平方米,而锦江区房价上涨,得益于区域内高端住宅的成交,其中,套均总价千万的仁和春天29號院,金茂璞逸锦江,金融城交子缦华三个项目,均是区域内主力成交项目,1月销售了30套。

另外,外围的郫都区和双流区是1月均价涨幅较高的区域,郫都区均价环比上涨1379元/平方米 ,双流区均价环比上涨1681元/平方米。12月这两个区域房价因低价老项目成交而被拉低,到了1月,房价回归正常水平。

核心区域新房库存告急,成都的二手房市场也活跃起来,根据克而瑞监测,2025年第7周,成都二手房带看约8.13万人次,达近三月新高。二手房业主也踊跃挂牌,节后新增挂牌房源量为7357套,为近3月最高位。

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的数据,1月,成都的二手住宅成交17189套,同比增长0.4%,二手房价格逐步趋稳。从各个区域来看,1月青羊、武侯、锦江、天府新区、高新南区、高新西区等区域的二手住宅挂牌均价都呈现环比上涨趋势。成都市一名房产中介对第一财经表示,近期,锦江区的二手房价整体上涨,其中一个因素就是该区域内的新房库存已不多。

责任编辑:张亦弛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假期将至红色旅游热度高涨 “赏月”“观景”成为出行热词

央视网消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今年国庆节逢中秋节,将合并放假8天。现在距离这8天的假期开始还有十几天,不少人已经开始计划出行了。航旅纵横大数据显示,截至9月13日,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国内...

特色浓、立体化、多功能……各地推出旅游“新热点” 撬动文旅消费新场景

央视网消息:近期雨水充沛,位于山东济南章丘区的百脉泉迎来了丰水期,泉水群中的墨泉汹涌喷发、水势浩大,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拍照打卡。记者了解到,百脉泉泉群地下水位61.50米,喷涌水位是59.05米,现在超出2.45米,这也...

上海创智学院满周岁:导师平均36岁,孵化10家企业,成AI创新策源主阵地

上观新闻 | 2025年09月13日 15:41:10原标题:上海创智学院满周岁:导师平均36岁,孵化10家企业,成AI创新策源主阵地  导师平均年龄36岁,鼓励青年人才勇闯AI“无人区”,上海创智学院交出硬核成绩单。9...

听,他们高唱《我的祖国》

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几位志愿军老兵唱起了《我的祖国》。他们用歌声迎接战友回家。  “一批战友回国了,感到高兴。”志愿军老战士解立松说。9月12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这是志愿军老战士在沈阳抗美援朝...

用知识的清泉,一点点浸润这片土地

  李桂枝(一排右二)、王伟江(二排左一)和其他赴疆任教教师合影。  资料照片  黄沙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刮来,漫过公路,爬上土墙,眼前变成昏黄的一片。新疆且末便处在这片沙漠之中。  开学了,且末县第一中学教室里,教师李...

惩戒“问题少年”,看年龄还是看危害程度

 核心阅读  以什么标准惩戒“问题少年”,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司法实践,既看年龄,也看危害程度。年龄线是法律基于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设定的基础防线,危害程度则是衡量行为恶性与惩罚、矫治必要性的关键标尺。违法犯罪...

致敬教师!他们潜心耕耘、默默奉献、初心如炬 以一盏灯点亮千万盏灯

央视网消息:9月10日是第四十一个教师节,祝所有老师们节日快乐!先来关注一个群体——特岗教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也就是“特岗计划”,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农村学校任...

整治涉企网络“黑嘴” 国家网信办公开曝光第二批典型案例

央视网消息: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国家网信办聚焦破坏营商网络环境突出问题,持续深入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督促网站平台强化涉企信息内容管理,依法依约处置一批涉企违法违规...

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累计碳封存量突破1亿立方米

央视网消息:记者9月10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珠江口盆地的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累计碳封存量突破1亿立方米,标志着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装备和工程能力已臻成熟,对加速推进国家“双碳”目标达成、实现经济社会绿...

用App看小说10分钟,弹出6次广告 App弹窗广告乱象调查

法治日报见习记者 于天航  □ 法治日报记者 张守坤  弹窗广告倒计时肉眼可见的慢——页面显示过去了30秒,而《法治日报》记者手中的计时器显示,实际过去了40秒。  这是记者近日观察到的一款名为“倒××”的网络小游戏弹窗...

2025
02/22
13:54
浏览量: 34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越博动力深刻领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积极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体系

越博动力深刻领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积极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体系

皇城相府酒业—董事长郭新胜获得阳城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皇城相府酒业—董事长郭新胜获得阳城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十六化建承建的森拓(加纳)炼油一期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森拓(加纳)炼油一期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华鲁恒升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华鲁恒升项目竣工

区政协委员陈福容:办好企业勤奉献 用心履职展风采

区政协委员陈福容:办好企业勤奉献 用心履职展风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