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科技前沿 > 全球安全倡议引领人类安全共同体

全球安全倡议引领人类安全共同体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4-07 08:08:28 | 点击:984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适值国际社会动荡不安、全球安全赤字凸显之际,中国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弘扬全球安全观,推动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充分彰显致力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担当。

《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引领国际安全合作

在牵动国际战略安全环境的乌克兰危机即将一周年之际,《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以下简称《概念文件》)于2023年2月21日发布,充实细化习近平主席一年前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彰显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大国外交新气象,展现中国对国际安全话语权的积极拓展、对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全球安全的引领担当。

《概念文件》全文5581字,包括背景、核心理念与原则、重点合作方向(20个,涵盖国际组织、大国关系、区域安全、领域安全)、合作平台和机制四部分。其中第二部分即“六个坚持”,是对全球安全倡议的最新阐释,也是《概念文件》的思想和灵魂。“六个坚持”彼此联系、相互呼应,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具有显著的科学系统性、进步引领性、现实针对性。

一是“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此乃“理念指引”。这一安全观又称全球安全观,是内外兼修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世界篇”,内涵包括:秉持共同安全理念,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重视综合施策,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协调推进安全治理;坚持合作之道,通过政治对话、和平谈判来实现安全;寻求可持续安全,通过发展化解矛盾,消除不安全的土壤。

二是“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此乃“基本前提”。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是国际法基本原则和现代国际关系最根本准则。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各国内政不容干涉,主权和尊严必须得到尊重,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权利必须得到维护。

三是“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此乃“根本遵循”。各国应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联合国权威及其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的主要平台地位,反对冷战思维、单边主义、阵营对抗、霸权主义。

四是“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此乃“重要原则”。任何国家在谋求自身安全时都应兼顾其他国家合理安全关切。国际社会应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倡导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不可分割,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不可分割,安全权利与安全义务不可分割,安全与发展不可分割,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从而实现普遍安全、共同安全。

五是“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此乃“必由之路”。战争和制裁不是解决争端的根本之道,对话协商才是化解分歧的有效途径。各国应加强战略沟通,增进安全互信,化解矛盾,管控分歧,消除危机产生的根源。国际社会应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鼓励冲突各方以对话建互信、解纷争、促安全。霸权国家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制造更多困难和复杂因素。

六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此乃“应有之义”。当今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呈现更加突出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中方倡导各国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推进全球安全治理,防范化解安全困境。

全球安全倡议应运而生、深得人心,目前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表示赞赏支持,其核心理念是全球安全观。要更好地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及《概念文件》,就要充分把握全球安全观的来龙去脉。

全球安全观引领国际安全理念革故鼎新

全球安全观是新时代中国对国际安全与全球安全治理的核心理念,源自内外兼修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国际与共同安全,既是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指导思想,也是应对地区热点的治本之策。

前身是亚洲安全观。在2014年4月15日首次提出包括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后不久,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亚信上海峰会发表题为《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 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的主旨讲话,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其中,共同安全着眼安全的主体,是各国和“大家”;综合安全着眼安全的领域,是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兼顾;合作安全着眼实现安全的方式,迥异于西方大国习以为常的对抗与排他;可持续安全着眼安全的目标与路径,重视发展对安全的基础性作用。亚洲安全观具有全面性、深刻性,既为亚洲安全指明方向,也为全球安全指引道路,彰显新时代中国对地区与国际安全的理念引领和大国担当。

提升为全球安全观。2017年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刑警组织第86届全体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实现各国共同安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促进和平与发展,首先要维护安全稳定;没有安全稳定,就谈不上和平与发展。中国愿同各国政府及其执法机构、各国际组织一道,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提出包括“坚持合作共建,实现持久安全”在内的四点主张,强调安全问题是双向的、联动的,只顾一个国家安全而罔顾其他国家安全,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的所谓绝对安全,不仅是不可取的,而且最终会贻害自己。强调各国应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以合作谋安全、谋稳定,以安全促和平、促发展。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理念。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冷战思维只会破坏全球和平框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会危害世界和平,集团对抗只会加剧21世纪安全挑战。在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包括: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全球安全倡议是继2021年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之后,中国提出的又一重大倡议,彰显习近平主席胸怀天下,在全球层面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格局、大担当。

新时代中国不仅以全球安全观重塑国际安全理念格局,而且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涵,倡导全球安全观有助于从安全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提出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此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题词。十年来,中国一以贯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多次写入联合国、上合组织等多边机制重要文件,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深刻回答了世界向何处去、人类应怎么办的重大命题,在历史转折关头彰显真理光芒和中国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和平发展超越冲突对抗,以共同安全取代绝对安全,以互利共赢摒弃零和博弈,以交流互鉴防止文明冲突,以绿色发展呵护地球家园,顺应了世界大势和人心所向。郑重提出并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对当今国际关系复杂现状的激浊扬清、扶正祛邪,对国际社会的引领担当和对国际秩序的主动塑造,与美西方自我中心的强权思维与霸权话语截然不同。

回首过去十年,中国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全球安全观、发布全球安全倡议及《概念文件》。其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顶层设计,全球安全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安全领域的体现,全球安全倡议是全球安全观的落实,三者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共同彰显新时代中国外交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共同彰显习近平主席胸怀天下、担当引领。

展望未来,面对世界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将坚持内外兼修、内圣外王,统筹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乘风破浪、稳中求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作者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首个石墨萤石能耗限额标准发布

  原标题:首个石墨萤石能耗限额标准发布  科技日报讯 (记者滕继濮 实习记者夏天一 通讯员王晶)记者日前从中铝集团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获悉,强制性国家标准《石墨和萤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近日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3B卫星

  5月20日19时5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3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发(都鑫鑫 摄)

烟台高新马山街道海博社区:竞技机器人点燃科技梦 赋能青少年成长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李京蔚)近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博社区携手玄智科技,为社区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充满激情与创新的数智竞技机器人体验活动,成功点燃了孩子们的科技热情。 ...

多能级量子系统纠错首次实现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美国耶鲁大学和谷歌量子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员首次实现对多能级量子系统的纠错,使系统性能超过了当前最佳的未纠正方案,成功突破了“盈亏平衡点”。该成果为更高效的量子信息处理开辟了新途径,相关论文发表...

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五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5月19日15时38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附近海域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五运载火箭,搭载发射的天启星座05组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发(徐宝祥 摄)

天问二号探测器转入发射区

天问二号探测器转入发射区。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转运途中。  以上图片均为石一辰摄(新华社发)  本报北京5月18日电 (喻思南、张未、李仪)国家航天局消息:5月18日,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按计划完成技...

在上海,机器人正加速“进化”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开源通用人形机器人公版机“青龙”,正在进行抓握训练。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供图今年三月,二〇二五F1中国大奖赛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开赛。赛事期间,傅利叶人形机器人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观看。傅...

一箭六星 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北京时间2025年5月17日12时12分,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升空,将搭载的天仪29星、天仪34星、天仪35星、天仪42星、天仪45星、天仪46星共6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

2025中国AI应用大会暨博览会AI营销分会成功召开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由中国AI应用大会暨博览会、中国工业报社、中国商业股份制经济联合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主办,星越AI承办,中关村·烟台协同创新中心、鼎兴未来商学院、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因果与不确定性专委会、中国生物多样性...

新研究发布宇宙天体“衰亡”时间表

原标题:新研究发布宇宙天体“衰亡”时间表科技日报北京5月14日电 (记者刘霞)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荷兰拉德堡德大学官网12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或将改写人们对...

2023
04/07
08:08
浏览量: 98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