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医·健康 > 青少年控烟 我们能做什么

青少年控烟 我们能做什么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3-17 14:13:15 | 点击:402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到20%。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4.1%。这意味着吸烟率需再降4.1%。

“我们还能做什么?”近日,在一场由中国控烟与健康协会主办的“控烟与健康”研讨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主任肖琳表示,“吸烟率想下降1%,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离2030控烟行动目标还有不小差距。”

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关注儿童、青少年控烟是破题的重要方向。但近年来“烟卡”、电子烟在青少年中流行,为青少年控烟工作增添了阻碍。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会场内外都有关注控烟的声音。“我们在分组讨论时谈及青少年健康发展,有不少委员提到了青少年收集‘烟卡’等社会现象。”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制作人刘洪悦做了16年的健康科普类节目,她认为,推动中国吸烟率持续下降,青少年是关键人群,控烟要提升全社会的重视程度和普及力度。

“我希望全社会能够关心这个社会议题,守护青少年的健康权利。”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郑频频认为,社会应该倡导“吸烟行为去正常化”,“烟草本来是有害物质,但是烟草制品的精美包装,用色彩、图形等设计吸引消费者,弱化了烟草制品带来的危害,在无形之中提升了青少年尝试吸烟的概率”。

近年来,有不少城市要求持续加强对烟草、烟草制品及变相烟草广告(含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广告)的监测、监管和执法。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对禁止发布烟草广告的媒体、媒介作出了明确规定,但一些影视作品、互联网营销内容中仍散发着“浓浓的烟味”。

刘洪悦表示,随着青少年触网率的提升,影视剧作品或社交媒体上频繁出现社会公众人物吸烟的画面、话题,会对未成年人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可能加剧未成年人跟风效仿。她呼吁,影视剧作品应树立正确导向,比如在影视剧作品中不展示吸烟镜头,或对吸烟画面进行模糊处理。

考虑到媒介传播的“曝光效应”,刘洪悦建议加强地铁、交通、楼宇广告等公共大屏,以及视频平台对于控烟的宣传力度,比如制作有震慑力的科普内容、增加相关科普频率等。她说,全社会应该形成常态化的控烟科普宣传,将烟草预防的关口前移。

结合此前的调查研究,肖琳特别提到了电子烟带来的不利影响:“2022年政策调整后电子烟使用率有所下降,但青少年使用率仍需关注。”刘洪悦也有同样的疑虑:“青少年在互联网上购买电子烟是否会有严格的监管?”

互联网上精准的烟草营销策略正对青少年进行一场无声的“入侵”,肖琳提到,有一些公众号打着‘希望年轻人勇敢尝试’的口号,试图获得青少年的认同。“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吸烟是一种危害健康的行为,不应该用任何积极美好的词语去粉饰。”郑频频说,目前我们正在大力倡导无烟文化,把吸烟行为去正常化。近些年,公众对吸烟的态度有了明显改善,“人们把不在孕妇和儿童面前吸烟作为基本共识,控烟政策的落地有效减少了吸烟行为,削弱了烟草作为社交的属性”。

郑频频认为,社会各界要利用好健康教育阵地,不断强化青少年抵制烟草诱惑的意识,让“青春很贵,烟草不配”的无烟文化成为一种新时尚。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理事杨洋谈到,要培养青少年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内心充实,从文艺体育等兴趣爱好中获得快乐,而不是追求烟草带来的感官刺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医师廖艳辉表示,近期她接诊的未成年人的吸烟诱因都与心理健康问题有关。“他们或多或少在生活或学习上感到压力和不快,试图通过吸烟找寻出口。有些人吸烟时间不长但吸烟量大,发现身体出现问题主动选择就诊,但大多数未成年人是吸烟行为暴露后被动就诊。”

此前有不少专家表示,在未成年群体中,“烟卡”的流行有着更为复杂的心理原因。刘洪悦呼吁,消除“烟卡”行为既要有“硬约束”,又需要“软关怀”,用其他教育方式满足孩子们需要关注、需要认可的心理需求。她建议,学校应更早地对低年级学生开展控烟教育,通过设置奖项等方式,鼓励小朋友劝告身边有吸烟行为的家长戒烟或减少吸烟量,防止因内外部因素导致的青少年尝试吸烟率反弹。

郑频频表示,青少年应成为无烟环境的倡导者和无烟文化的缔造者,推动无烟家庭的建设和无烟社会的形成。

责任编辑:高秀木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全国中小学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98.5%

记者今天从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上了解到,今年以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着力压实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重点治理食材验收不严格、加工操作不规范、后厨卫生不达标、“三防”设施不齐全等突出问题,压紧压实校方和经营方食品安全主体...

透过数据看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医疗服务体系 群众健康有“医”靠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1日上午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卫生健康工作发展成就。据介绍,“十四五”时期是卫生健康工作极不平凡的五年。我国坚...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60项 位居世界前列

国新办今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北京中轴线遗产点鼓楼  发布会上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捷报频传,北京中轴线、西夏陵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新发现文物数量超13万处

国新办今日(9月10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发布会上介绍,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76.7万处“三普”...

何止“上头”?还有风险!小心抓娃娃机“变种”

原本只是商场一角的休闲项目,抓娃娃机却在短短几年间迅速蔓延,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娱乐方式。随着抓娃娃机不断更新换代,各类“新玩法”接连出现:细小塑料玩具被搬进机台,活体动物也在娃娃机内供人抓取,循环兑换机制则让孩子们深陷其中...

法考本周六日开考,北京为全国最大独立考区

2025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考试将于9月13日、9月14日分两批次进行。记者从北京市司法局获悉,北京考区客观题考试报名人数达47000余人,继续成为全国最大的独立考区。今年客观题考试北京共设置38个考点,分布...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一批重要国家标准

央视网消息: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一批重要国家标准,涉及农业农村、百姓生活、交通运输、新兴领域、安全生产等方面。本批标准发布后,将在助力农业生产、提高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

在慢生活里感受古城韵味

  图为巍山崇正书院里可逆式设计的先锋书店书廊。巍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众多,古建筑集聚,如何保护?记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采访时发现:即将倒塌的旧书院改造为新书店,变成了网红打卡点;曾...

多发性骨髓瘤:骨骼 “无声的破坏者”,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

“没有外伤,却突然腰痛难忍,检查后竟发现是骨骼被‘蛀空’了”“体检时偶然查出贫血,进一步检查才确诊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上,多发性骨髓瘤常以 “隐匿” 的方式伤害身体,尤其是骨骼系统,被称为 “无声的破坏者”。作为一种...

儿童肺炎不是 “小毛病”!早期识别这 3 个症状,避免延误治疗

“孩子咳嗽发烧,是不是普通感冒?”“吃了几天药不见好,会不会拖成肺炎?” 秋冬季节,儿科门诊总能听到家长们类似的焦虑询问。在很多人眼中,肺炎只是 “严重一点的感冒”,但数据显示,肺炎是我国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

2025
03/17
14:13
浏览量: 40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