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咳嗽发烧,是不是普通感冒?”“吃了几天药不见好,会不会拖成肺炎?” 秋冬季节,儿科门诊总能听到家长们类似的焦虑询问。在很多人眼中,肺炎只是 “严重一点的感冒”,但数据显示,肺炎是我国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每年约有 30 万儿童因此失去生命。事实上,儿童肺炎若能早期识别、及时治疗,绝大多数可以顺利康复;但如果延误诊治,可能引发脓胸、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对于家长来说,学会分辨肺炎的早期信号,是守护孩子健康的重要一课。
警惕 “特殊咳嗽”:不是普通感冒的 “清嗓子”
咳嗽是儿童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症状,但肺炎的咳嗽与普通感冒有着明显区别。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多为干咳,声音清脆,往往伴随鼻塞、流涕,孩子精神状态较好;而肺炎的咳嗽则更为 “深沉”,听起来像是从胸腔里发出的 “空空” 声,有时还会伴随痰鸣音,仿佛喉咙里有 “呼噜呼噜” 的分泌物。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婴幼儿不会咳痰,肺炎时可能表现为吃奶时咳嗽加重、呛奶,或者在安静时(如睡着后)咳嗽突然变得频繁。这是因为肺部炎症导致分泌物增多,刺激气管黏膜引发阵发性咳嗽。如果孩子咳嗽持续 3 天以上没有缓解,或者咳嗽时出现呼吸急促、脸色涨红等表现,家长需立即带孩子就医,通过听诊器检查肺部是否有 “湿啰音”—— 这是肺炎的典型体征之一。
关注 “呼吸异常”:每分钟超过 50 次需紧急就医
呼吸频率是判断肺炎的重要指标,却常常被家长忽视。3 岁以下儿童的正常呼吸频率为每分钟 25-30 次,3-6 岁为 20-25 次。当肺部发生炎症时,肺泡被渗出液填充,氧气交换受阻,身体会通过加快呼吸来弥补缺氧,导致呼吸频率显著增快。
家长可以在孩子安静或睡着时,用手表计时观察其胸部起伏:若 1 岁以内婴儿每分钟呼吸超过 50 次,1-5 岁儿童超过 40 次,就可能是肺炎的信号。此外,肺炎还可能伴随 “三凹征”—— 孩子吸气时,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和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这是呼吸肌用力代偿的表现,提示肺部通气功能已经受到严重影响。当孩子出现呼吸急促或三凹征时,无论体温是否升高,都应立即前往医院,必要时通过胸片明确诊断。
重视 “精神状态”:萎靡嗜睡比高烧更危险
很多家长判断病情轻重的标准是 “烧得多高”,但对于肺炎来说,孩子的精神状态往往比体温更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普通感冒的孩子即使发烧,也可能玩耍、进食如常;而患肺炎的孩子,尤其是婴幼儿,常表现为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或嗜睡,对玩具失去兴趣,吃奶量明显减少,甚至出现拒食、呕吐等症状。
这是因为肺炎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会消耗大量能量,同时缺氧会影响大脑功能。临床上,有些肺炎患儿体温仅为低热,甚至不发烧,但精神状态极差,这种 “不典型肺炎” 反而更容易被延误。此外,若孩子发烧持续 3 天不退,或退烧后精神依然萎靡,也需警惕肺炎可能。家长可以通过简单的互动来判断:如果孩子能回应呼唤、眼神有神,通常问题不大;但如果对呼唤反应迟钝、眼神呆滞,就要立即就医。
除了学会识别早期症状,家长还需了解肺炎的预防要点:按时接种肺炎疫苗(如 13 价肺炎球菌疫苗)能有效降低重症风险;勤洗手、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可减少感染机会;雾霾天外出时佩戴口罩,减少呼吸道刺激。值得注意的是,肺炎不是 “冻出来” 的,而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因此天冷时不必过度包裹孩子,保持室内通风、湿度适宜(50%-60%)更有利于呼吸道健康。
儿童肺炎的凶险之处,在于它可能 “伪装” 成普通感冒,却在不知不觉中进展。作为家长,既要避免过度焦虑 —— 不是所有咳嗽发烧都是肺炎,也要克服侥幸心理 —— 不要寄希望于 “扛一扛就好”。当孩子出现 “深沉咳嗽、呼吸急促、精神萎靡” 这三个信号中的任何一个时,及时就医才是最稳妥的选择。毕竟,对于孩子的健康来说,早一分识别,就少一分风险,多一分治愈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