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头条快讯 > 以人文之光照亮数智时代的语文之路

以人文之光照亮数智时代的语文之路

来源:光明日报 | 时间:2025-08-31 10:44:39 | 点击:530

光明日报 | 2025年08月31日 10:22:06

原标题:以人文之光照亮数智时代的语文之路

2025年6月23日,内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区小召小学的学生在晨读。丁根厚摄/光明图片

  如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已深度融入语文教学场景:智能批改系统秒批作文、人工智能写作工具生成“范文”、语音识别助力古诗文诵读……技术的便捷性让语文教育的效率显著提升,但也引发一些隐忧——当作文批改更关注“结构完整度”“关键词覆盖率”,当文本解读依赖人工智能生成的“答案”,语文教育最核心的人文性是否正在被工具理性稀释?

  “语文”一词的三重经典内涵,恰为我们破解这一困境提供了钥匙。有学者认为,“语文”是民国时期“国语”与“国文”的合称,内蕴融汇白话与文言的传承脉络;《中国语文》杂志的旧英文译名为Chinese Language and Writing,直指“语言”与“文字”的内在逻辑;而在学科范畴中,“语文”又承载着“语言”与“文学”的双重使命。这三重含义并非割裂,而是共同指向一个核心——语文是人的教育,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情感表达的媒介、思维塑造的土壤。在数智时代,语文教育改革唯有锚定这一核心,突出人文性,才能避免沦为技术驱动的文字训练,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重审“语文”三重内涵

  “语文”的每一层含义,都蕴含不可被人工智能替代的人文价值。若仅以技术视角解构语文,无异于将满园春色简化为数据图谱,丢失的恰恰是语文教育的灵魂。

  其一,“国语”与“国文”的合称,彰显的是文化传承的温度。民国时期的“国语”推广旨在统一语言沟通,“国文”教学侧重文言经典研读,二者构建了口头表达与书面传承的文化闭环。如今,人工智能虽能精准生成符合语法规范的白话表达,也能通过算法“仿写”文言文,但它无法复刻文言文中的文化基因——当学生读到《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感受到的是范仲淹的家国情怀;当吟诵《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触动的是跨越千年的乡愁共鸣。某中学曾做过一组对比实验:让人工智能生成一篇“思乡”主题的文言文,果然用词精准、对仗工整,却被学生评价为“像没有感情的说明书”;而学生自己写的“外婆家的老槐树”,虽有语法瑕疵,却因记录了“槐树下听故事”的真实记忆,让读者热泪盈眶。这恰恰说明,语文教育的核心不是语言形式的复刻,而是文化情感的传递。这种传递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共情,而非算法的拼接。

  其二,“语言”与“文字”的融合,凸显的是思维表达的真诚。语言学视角下的“语文”,既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工具性要素,更包括“修辞立其诚”的表达准则。古人说:“言为心声。”语文的本质是懂得用语言文字表达真实思想。如今,人工智能写作工具能根据高分模板生成“扶老太太过街”“度过有意义的一天”这类所谓“安全作文”,智能批改系统也会因结构完整、用词规范而打出高分。然而,内容的空洞与情感的虚假却被忽略了。某小学作文抽检显示,使用人工智能辅助写作的学生中,85%的作文存在套话化倾向,其中“帮助陌生人”“参加公益活动”等题材的重复率高达约70%。这种工具理性主导的表达,恰恰违背了语言文字的人文内核——语言不是取悦评分系统的符号游戏,文字也不是堆砌辞藻的华丽外衣,而是个体对生活的观察、对情感的梳理、对思考的呈现。人工智能可以优化语言表达的形式,却无法赋予文字真诚的灵魂。语文教育万不可放任这种虚假表达的盛行。

   其三,“语言”与“文学”的共生,承载的是审美素养的培育。中文学科的核心是“语言为器、文学为魂”:语言研究关注“如何表达”,文学研究聚焦“表达什么”,二者共同构成语文教育的审美维度。人工智能虽能分析《红楼梦》的人物关系图谱、统计李白诗歌的用词频率,却无法真正理解“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悲剧意蕴,也无法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意境。某高校中文系曾尝试用人工智能解析《春江花月夜》,系统能精准标注互文修辞、意象重复,却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哲学追问,简化为“疑问句的语法功能”。这种技术化解读剥离了文学的审美价值——文学不是语言材料的堆砌,而是通过文字构建的精神世界。我们读《孔乙己》,不仅要理解“茴字的四种写法”,更要体会鲁迅对底层知识分子的悲悯;读《背影》,不仅要分析细节描写,更要感受朱自清对父亲的愧疚与深爱。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正在于引导学生走进作品的精神世界,培养感知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是人工智能的数据解读无法替代的。

  直面人工智能对语文教育的挑战

  当前语文教育的诸多问题,在人工智能的助推下愈发凸显。

  首先,人工智能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语文教育的“应试化”倾向。为了应对考试,一些学校将人工智能作为提分工具:用智能刷题系统让学生反复练习字音、字形、病句修改,用人工智能写作模板训练学生快速套题,用语音识别强制学生标准朗读。这种利用技术的应试训练,将语文教育简化为知识点的机械记忆和技能的重复操练。某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坦言:“现在用AI批改作文,10分钟能改完一个班,重点看是否点题、有无错别字、结构是否清晰,至于作文里有没有真情实感,根本没时间细品。”更令人担忧的是,学生逐渐形成“为AI写作”的思维——知道人工智能喜欢排比句开头、名人名言结尾,就刻意模仿;知道人工智能对某类题材评分更高,就回避真实的困惑与思考。这种“投AI所好”的表达,不仅背离了用文字表达自我的写作初衷,更丢掉了“修辞立其诚”的传统。

  其次,中文学科内部的“两张皮”现象在数智时代更加凸显。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言学的“两张皮”问题,即中文专业和英文专业出身的学者在学术上无法融合。如今,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应当密切携手的研究者,思想和行动仍显不足:不少语言研究者热衷于开发汉语语料库、AI语法纠错系统,却鲜有思考技术如何服务于文学教育;文学研究者专注于经典文本的深度解读,却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重视不够,形成了“技术不管人文,人文排斥技术”的境况。比如,某高校开发的“AI古诗学习系统”,能精准解析平仄、押韵,却无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而文学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诗经》,仍沿用逐句翻译的传统模式,缺乏技术支持下的学生参与。

  更深刻的问题在于,人工智能的所谓“标准化解读”正在消解语文的多元性。语文的魅力,在于其文本解读的开放性——同一部《红楼梦》,有人看到爱情的悲剧,有人看到家族的兴衰,有人看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同一首《登高》,有人读出“万里悲秋”的悲凉,有人读出“潦倒新停”的坚韧。这种“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多元解读,正是语文人文性的体现。但如今,不少人工智能解读系统为了高效输出,将文本解读固化为“标准答案”,比如,将《背影》的主题单一归纳为“父爱”,却忽略了其中代际隔阂、时代背景等深层内涵;将《孔乙己》的意义简化为“批判封建教育”,却回避了作者对人性孤独的探讨。这种“标准化解读”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更让语文教育“培养独立思考者”的功能被淡化。不难想象,一旦学生习惯了人工智能给出的所谓“标准答案”,可能就不再愿意主动探索文本的深层价值,而甘于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回归人文性的解决之道

  破解人工智能对语文教育的挑战,关键在于重建“人文性主导”的共识,而吕叔湘先生提及的“学科融合”思路,与“各主体平等参与、依学术逻辑达成共识”的模式不谋而合,这种模式既能整合语言、文学、教育、科技等多方力量,又能确保语文教育始终锚定人文性核心,为数智时代的语文教育改革提供可行路径。

  首先,构建“多主体参与的学术共同体”,让人文性成为共识的核心。语文教育不仅关乎语言学者、文学学者、教育工作者,更与语言智能研究者、律师、演员、作家等“以语言文字为业者”息息相关。我们可以打破学科壁垒与职业边界,组建松散而高效的研讨联盟:让语言智能研究者参与语文课程设计,确保技术工具服务于人文目标,比如,开发能识别情感真实性的作文批改系统,不仅看语法规范,更关注内容的真诚度。让影视剧演员、相声演员走进课堂,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生动的语言表达,传递文本的情感温度,比如,用话剧形式演绎《雷雨》,让学生直观感受人物的内心冲突。让律师从语言逻辑与伦理角度指导作文,培养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据”的表达习惯。这种多方协同的模式,能让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从抽象理念变为具体实践,避免单一群体主导下的“技术异化”或“人文空泛”。

   其次,重构“技术为器、人文为魂”的语文教学体系,在效率与温度之间找到平衡。人工智能不是语文教育的对立面,而是辅助工具——它可以承担重复性的教学任务,让教师有更多时间专注于人文引导。比如,用人工智能完成字音、字形的基础检测,教师则带领学生品读《荷塘月色》的通感修辞,感受“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体会其中意境;用人工智能整理《史记》的历史背景资料,教师则引导学生探讨“项羽乌江自刎”的悲剧性,思考英雄与命运的关系。在作文教学中,可让人工智能提供写作素材库,但要求学生必须结合自身经历写作。这种“技术减负、人文增效”的模式,既能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又能坚守人文性核心,避免“为技术而技术”的误区。

  再者,挖掘传统语文教育的人文智慧,实现“古今融合”的创新。我们不必全盘否定传统教育模式。比如,“对对子”不仅是语言游戏,更是对意象关联、情感共鸣的训练:“春风暖”对“秋月凉”,既需词性相对,更需体会季节背后的情感差异。我们可将这种训练与人工智能结合,生成“上联库”,学生对出“下联”,教师引导分析意境是否契合、情感是否真挚,既提升语言能力,又培养审美素养。再如,传统教育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可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还原“杜甫草堂”“苏轼赤壁”等文学场景,让学生沉浸式感受文本的创作背景,再结合实地探访,写出有体验、有思考的文章。这种“传统智慧+现代技术”的融合,能让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更具时代活力。

  最后,建立多元化的语文评价体系,摆脱工具理性的束缚。传统语文评价以考试分数为核心,人工智能的加入若仅强化这一导向,只会加剧人文性的缺失。因此,我们需要重构评价标准:在作文评价中,增加情感真实性、思想独特性的权重,即使语法有瑕疵,只要内容真诚、思考深刻,也应给予高分;在文本解读评价中,鼓励个性化表达,只要言之有理,就认可学生的解读,而非强求“标准答案”;在能力评价中,不仅关注语言技能,更关注文化认同和情感素养。比如,通过家乡文化调查报告,评价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通过书信写作,评价学生与他人的情感沟通能力。这种多元评价能引导语文教育回归人文本质,让学生明白:语文不是取悦评分系统的工具,而是表达自我、理解世界、传承文化的载体。

  数智时代的语文教育,绝非技术吞噬人文,而是技术服务人文;语文的三重内涵,正共同指向人的教育这一核心——它是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懂得共情、拥有思想的过程,这一过程既需技术赋能助力,更需人文底色坚守。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从来不是培养精通语言技术的机器,而是造就有温度、有思想、有文化认同的人:他们能在人工智能生成的海量信息中明辨真伪,能在标准化表达中保持个性锋芒,能在全球化浪潮中锚定文化根脉。为此,我们当打破学科与认知壁垒、凝聚教育共识,让语文教育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既与时俱进、善用技术革新,又守正创新、深植人文初心,以人文之魂承载文化之重,以语言之美滋养精神之花,为新时代培育出兼具技术素养与人文情怀的栋梁之材。

  (作者:王伟,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


【作者:王伟】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笔墨中国 山河壮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在京开幕

9月8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央博”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人民美术出版社共同策划主办的“笔墨中国 山河壮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馆开幕...

“中国是最棒的国家!” “打卡中国”成为全球旅游“流量密码”

央视网消息:近日,一段视频在网上引起关注。几名外国游客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口岸接受安检时,其中一个小女孩对民警说:“你们国家是最棒的国家”。这让很多网友感到非常自豪。来看报道。民警:你们去了哪些城市旅游?外国游客:上海、北...

披着“慈善”外衣的窃密者

“感谢您的善举,但您为什么总打听部队的事?”一位村民的疑问,揭开了一场精心伪装的“慈善救助”骗局。表面上,夏某是一位爱心人士,背地里,他却悄悄记录我军事管理区数据,私下打探相关单位内部情况,引诱村民提供敏感信息。国家安全...

从“数量领跑”到“品质出圈”——北京高质量建设博物馆之城释放文化力量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光明日报记者 张景华 董城 光明日报通讯员 单语嫣  “这个展览太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了!”这个暑期,在北京国家自然博物馆,一场名为“时空和鸣——解密达·芬奇的艺术科技...

北京:小客车普通指标可不限次数切换购置燃油车或新能源车

央视网消息:9月8日,北京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系统网站发提示,北京市支持普通小客车指标购置新能源小客车。根据《<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2025年修订)》第二十九条规定,持普通小客车指标购置的新...

今年1至8月,各地涉企行政检查数量同比普遍下降30%以上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9月8日)上午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司法部部长贺荣在会上介...

智能制造加力消费潜能释放

全球每卖出5双运动鞋,就有1双是“福建制造”;全球每3块汽车玻璃就有1块来自福建;福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份额全球第一……福建是消费品制造业大省。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永礼介绍,2024年福建消费品工业实现营收近2...

日本首相石破茂决定辞职

  据日本广播协会7日报道,日本首相石破茂以“不愿党内分裂”为由,决定辞去职务。(总台报道员 柏春洋)

文化中国行 | 青铜器,还能绣出来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06日 13:34:02原标题:青铜器,还能绣出来(文化中国行·追梦)  付健绣制的青铜器主题作品。  付健正在绣制青铜器主题作品。以上图片均为梁凯燕摄  江苏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绣品街的工作...

习近平向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第十五次双方全会致贺辞

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 9月6日,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第十五次双方全会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会致贺辞。  习近平强调,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成立28年来,秉持弘扬友谊、促进合作的初心使命,...

2025
08/31
10:44
王伟
浏览量: 53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秋色正浓 北京大觉寺千年银杏已至最佳观赏期

秋色正浓 北京大觉寺千年银杏已至最佳观赏期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铁路迎来“五一”假期客流高峰

铁路迎来“五一”假期客流高峰

孟宪明一行参访曹瑾纪念馆

孟宪明一行参访曹瑾纪念馆

掘金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梁辉先生获评“中关村创业合伙人”高级创业导师

掘金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梁辉先生获评“中关村创业合伙人”高级创业导师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