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头条快讯 > 从“数量领跑”到“品质出圈”——北京高质量建设博物馆之城释放文化力量

从“数量领跑”到“品质出圈”——北京高质量建设博物馆之城释放文化力量

来源:光明日报 | 时间:2025-09-09 07:49:40 | 点击:180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光明日报记者 张景华 董城 光明日报通讯员 单语嫣

  “这个展览太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了!”这个暑期,在北京国家自然博物馆,一场名为“时空和鸣——解密达·芬奇的艺术科技与自然韵律”的展览,自6月开幕以来,吸引了15万人次参观。

  人形机器人、球形飞行船、巨型弓弩……70件动物、植物、古生物和岩石矿物标本,配合达·芬奇的画稿、机械发明复原模型等一起展出。国家自然博物馆党委书记万士林说:“这是我们首次尝试‘探索看展览’互动设计,观众通过科技互动设备,体验AI导览、解密互动、数字文创等内容,提升了观展趣味。”

  类似的展览,每天都在北京的博物馆上演。2024年,北京地区博物馆推出2000余项展览,累计接待观众1亿人次。如今,在北京,一幅纵横有序、经纬交织的文博地图徐徐展开,沿北京中轴线、长安街两条关键轴线,将故宫、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地标性博物馆串珠成链;由中心城区向外延伸,中小型博物馆各具特色。

  2020年,北京明确提出要“打造布局合理、展陈丰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之城”。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北京依托中轴线遗产、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等,已经形成博物馆群落,正在逐步变成一座博物馆之城。目前,北京地区共有备案博物馆246家、类博物馆56家,藏品总量达1722.16万件(套),成为世界上拥有博物馆资源最多的城市之一。

  国家自然博物馆“时空和鸣——解密达·芬奇的艺术科技与自然韵律”展览吸引观众驻足。武亦彬摄/光明图片

  从“千馆一面”到“一馆一韵”

  “妈妈,这个博物馆会‘说话’!”在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博物馆的“老北京声活”展厅里,小女孩踮着脚尖触碰电子屏,一段混合着京剧唱腔和鸽子哨声的音频瞬间流淌而出,让她惊喜地睁大了眼睛。带着女儿前来打卡的李女士笑道:“以前带孩子逛博物馆总觉得‘脸熟’,现在每座博物馆都在讲述独一无二的故事。”

  这个藏身于百年四合院的文化空间,正是北京博物馆打造“鲜明特色”的生动写照。喜欢逛博物馆的大学生王继说,以前的展览,大多是相似的展陈方式、雷同的文物说明、整齐划一的参观路线,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我们专注于保存鲜活的胡同记忆。”史家胡同博物馆运营负责人介绍,该馆不仅复原了上世纪的老式院落格局,还特意收录了23位胡同老居民的口述历史,“每位居民的口述历史都是无价之宝,要让参观者感受到胡同里特有的烟火气”。

  观众在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拍摄展品。新华社发

  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经过10余年改造,于今年5月焕新亮相。博物馆推出了两场展览——“勃碣都会 幽燕华章——西汉广阳国历史文化展”“汉风轪华——马王堆生活艺术特展”,一次穿越2000余年的南北对话拉开了序幕。

  “展览一推出,就成了年轻人的打卡地。开馆3个多月来,已接待观众13万余人次。”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馆长杨志国介绍,“改建后的博物馆依托‘黄肠题凑’高等级葬制及出土的玉器、漆器、铜器、丝织品等千余件文物,系统展示汉代广阳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面貌,让更多人了解北京在汉代的历史地位与文化积淀。”

  这样的转变源于北京博物馆建设的系统性革新。“我们鼓励每个场馆挖掘独特资源,形成层次分明、品类丰富的博物馆生态体系。”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白崇表示。目前北京已涌现出戏曲、电影、农业、水利等专题博物馆,甚至还有自来水博物馆。

  在差异化发展理念下,各博物馆纷纷亮出“撒手锏”。“差异化不是标新立异,而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叙事方式。”史家胡同博物馆策展人表示,“当观众变成文化记录的参与者,博物馆就真正活起来了。”

  从“静态陈列”到“沉浸互动”

  “您闭眼感受,这缕香穿越了千年时光。”在中科沉香文化博物馆的品香区,香道师陈鉴美指尖轻扬,一缕青烟从古朴的香炉中袅袅升起。几位年轻观众不自觉地放慢脚步,在沉香的清韵中缓缓闭上了眼睛。

  这座位于北京亦庄的类博物馆,正用一场“嗅觉盛宴”打破传统博物馆的静态展陈模式。没有冰冷的玻璃展柜,不见枯燥的文字说明,取而代之的是仿古式木质屏风、黄花梨香几与若有若无的古琴声。观众不再是隔岸观火的看客,而是身在其中的品香人。

  “过去观众隔着玻璃猜香韵,就像看美食图片充饥。”陈鉴美笑言,“现在我们要让大家真正闻到唐宋文人的书斋雅香,感受沉香在鼻尖绽放的整个过程。”她身后的工作人员正行云流水般演示着传统香道礼仪——净手、理灰、置香、起篆,每个动作都带着穿越时空的仪式感。

  “这才是博物馆该有的样子!”正在参加沉香文化讲座的退休教师张建国感慨,“过去很多博物馆就像教科书目录,现在这里却能让人们触摸到真实的文化温度,这种文化传承才是活的。”

  游客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参观。新华社发

  当“千万博物馆同一个表情”的吐槽频频出现时,北京的博物馆纷纷转身,寻求从“物”到“境”的跨越。张建国说,现在观众要的不是知识的单向输入,而是文化体验,博物馆应该从“收藏中心”转向“体验中心”。

  变革不止于沉香文化博物馆。在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情景剧《宣南往士》让参观者乐此不疲。换上服装,就能变身几百年前的文人雅士,感受时代的风云变幻,体验老北京宣南地区的人文往事;在东城区胡同深处,戏曲博物馆邀请观众勾画脸谱、甩水袖亮相;在首都粮食博物馆,沉浸式剧场还原“运河运粮”历史;北京声音艺术博物馆的《通州记忆中的声音》,让观众沉浸在运河船工号子里,遥想当年的运河故事。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超过四成博物馆开设了沉浸式体验项目。随着公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升级,“沉浸式、互动性、故事化”已成为博物馆服务提质升级的方向。通过场景营造、互动设计与服务延伸,博物馆正从“文物仓库”变身为充满活力的“文化体验空间”。

  从“孤立殿堂”到“文化中枢”

  “从我们馆出发,沿着西交民巷向西,步行几分钟到中央银行旧址,再往西是中华汇业银行北京分行旧址,整条路线能串起近代中国百年金融史。”在中国钱币博物馆导览台,工作人员指着路线图向记者介绍。依托西城区金融街区位优势,这里推出的“金融文化之旅”,成了串联周边金融文化资源的纽带。

  曾经孤立的文化殿堂,通过“博物馆+”的跨界融合,成为串联资源、服务民生的“文化中枢”。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联合十渡景区、民宿推出了“遗址+生态”线路,游客白天探遗址、下午赏山水,感受“文化+生态”的魅力。

  “博物馆不只是旅游打卡地,更该成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北京市政协委员在调研中提出的这一建议,如今已落地生根。北京积极推动博物馆与学校教育体系联动,让馆藏资源转化为可触摸、可体验的教学内容。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依托“巨型山东龙化石”“水晶王”等珍贵标本,为中小学生设计了“地质探秘”系列课程:低年级学生可以观察矿物标本,了解水晶、玛瑙的形成原理;高年级学生则参与“化石挖掘”体验,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用小刷子、小铲子从模拟地层中“挖掘”仿制化石。

  “去年有近2万名学生参与课程,不少孩子课后还主动查阅地质书籍。”博物馆负责人笑着说,“有学生表示,参加‘化石挖掘’让他对古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立志以后要当古生物学家。”

  更深刻的变化发生在制度层面。首都高校共有博物馆48家,随着高校博物馆联盟的成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3家高校博物馆实现了资源互通。“我们正在开发跨校研学路线,让学生在天文馆看完陨石,还能去航空航天博物馆看月球车。”该联盟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北京还积极激活社会力量,鼓励国有企业特别是老字号建设博物馆,倡导以民间收藏、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小型收藏馆、展示馆开放,为博物馆发展注入新活力。“我们将加大对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的扶持力度,使‘私家珍藏’走向‘社会共享’,不断吸引公众走进博物馆,读懂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白崇说。

  目前北京社会办博物馆已达89家。在潘家园古玩艺术交易园区,多家民营博物馆集群快速发展,形成了“古玩文化特色街区”;而在一些文化产业园区,博物馆与文创企业合作,开发了一系列文创产品,既拓展了博物馆的收入来源,也让文化以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走进大众。

  “馆城融合”发展,是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最大的亮点。博物馆不仅要收藏过去,更要参与构建未来。如今,北京博物馆正以各自的特色与活力,诠释着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数量领跑”到“品质出圈”,博物馆不仅是传承历史的“宝库”,更是服务当下、引领未来的文化力量。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笔墨中国 山河壮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在京开幕

9月8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央博”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人民美术出版社共同策划主办的“笔墨中国 山河壮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馆开幕...

“中国是最棒的国家!” “打卡中国”成为全球旅游“流量密码”

央视网消息:近日,一段视频在网上引起关注。几名外国游客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口岸接受安检时,其中一个小女孩对民警说:“你们国家是最棒的国家”。这让很多网友感到非常自豪。来看报道。民警:你们去了哪些城市旅游?外国游客:上海、北...

披着“慈善”外衣的窃密者

“感谢您的善举,但您为什么总打听部队的事?”一位村民的疑问,揭开了一场精心伪装的“慈善救助”骗局。表面上,夏某是一位爱心人士,背地里,他却悄悄记录我军事管理区数据,私下打探相关单位内部情况,引诱村民提供敏感信息。国家安全...

从“数量领跑”到“品质出圈”——北京高质量建设博物馆之城释放文化力量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光明日报记者 张景华 董城 光明日报通讯员 单语嫣  “这个展览太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了!”这个暑期,在北京国家自然博物馆,一场名为“时空和鸣——解密达·芬奇的艺术科技...

北京:小客车普通指标可不限次数切换购置燃油车或新能源车

央视网消息:9月8日,北京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系统网站发提示,北京市支持普通小客车指标购置新能源小客车。根据《<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2025年修订)》第二十九条规定,持普通小客车指标购置的新...

今年1至8月,各地涉企行政检查数量同比普遍下降30%以上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9月8日)上午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司法部部长贺荣在会上介...

智能制造加力消费潜能释放

全球每卖出5双运动鞋,就有1双是“福建制造”;全球每3块汽车玻璃就有1块来自福建;福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份额全球第一……福建是消费品制造业大省。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永礼介绍,2024年福建消费品工业实现营收近2...

日本首相石破茂决定辞职

  据日本广播协会7日报道,日本首相石破茂以“不愿党内分裂”为由,决定辞去职务。(总台报道员 柏春洋)

文化中国行 | 青铜器,还能绣出来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06日 13:34:02原标题:青铜器,还能绣出来(文化中国行·追梦)  付健绣制的青铜器主题作品。  付健正在绣制青铜器主题作品。以上图片均为梁凯燕摄  江苏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绣品街的工作...

习近平向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第十五次双方全会致贺辞

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 9月6日,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第十五次双方全会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会致贺辞。  习近平强调,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成立28年来,秉持弘扬友谊、促进合作的初心使命,...

2025
09/09
07:49
浏览量: 18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秋色正浓 北京大觉寺千年银杏已至最佳观赏期

秋色正浓 北京大觉寺千年银杏已至最佳观赏期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铁路迎来“五一”假期客流高峰

铁路迎来“五一”假期客流高峰

孟宪明一行参访曹瑾纪念馆

孟宪明一行参访曹瑾纪念馆

掘金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梁辉先生获评“中关村创业合伙人”高级创业导师

掘金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梁辉先生获评“中关村创业合伙人”高级创业导师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