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语轩背着刘思涵走出教学楼。
黄全魁摄
午饭时间,湖南衡阳祁东县太和堂镇罗口町中学八年级174班的教室里,同学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边聊天边用餐。
谈笑间,一名女孩看向身旁另一名女孩,四目相对时,其中一个女孩匡语轩“秒懂”了:刘思涵想去洗手间了。她走到刘思涵跟前,熟练地蹲下身子、调整背部角度,刘思涵则伸出双臂、轻搂住匡语轩的脖子……
两个女孩为何如此默契?
刘思涵父母不在身边,她从小患上一种罕见病,渐渐无法正常行走。2017年上小学后,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还要忙农活,接送她的精力有限。如何上学,成了刘思涵面临的难题。
“有一次,奶奶因为忙农活来晚了,匡语轩看我一个人在教室里等,就提出背我回家。”刘思涵说。小学离刘思涵家几十米,渐渐地,背她上下学,成了匡语轩的“举手之劳”。
“以前遇到水坑,我都可以背着她跳过去!”匡语轩说。但刘思涵清楚这一跳的不容易:“我的腿用不上力,背我比背一般人更加困难。有一次背我的时候,匡语轩踩到路上的松果,摔了一跤,到现在我都觉得好愧疚。”
这一背,就是6年。
2023年秋,她俩同时升入离家四五公里的罗口町中学,但由于学校不了解具体情况,两人被分到了不同的班级。“周围全是陌生面孔,当时心里有些不安。”刘思涵说,“新同学也会帮我,但我怕麻烦别人,也怕异样的眼光。”
正当刘思涵发愁时,匡语轩鼓起勇气,找到教导主任,希望能转到刘思涵的班上。“学校不仅同意了,还给我们调整了教室的位置,改造了进出校门的台阶,让我们活动更方便。”匡语轩说。
当敏感的心灵有了友情的滋养,两个女孩的成长令人欣喜。前不久的期中考试,刘思涵考了年级第一,匡语轩考了年级第八。平时,刘思涵还参加歌唱比赛、当校园广播站小记者,成为集体活动的积极分子。
“初二开始学物理,第一次考试我只得了68分。”匡语轩说,这一次,提供帮助的人变成了刘思涵。“刘思涵成绩比我好,经常给我讲题,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两人家庭条件都不宽裕,便商量买不一样的书,交换着看。这次期中考试,匡语轩物理考了91分。
上初中后,随着体重增长,刘思涵上学放学主要依靠奶奶的电瓶车,但在校园内活动时,还是离不开匡语轩的帮助。匡语轩说:“我还想和刘思涵读同一个高中、同一个大学,相互帮忙,一起走下去。”
责任编辑: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