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热点追踪 > 抄袭还是借鉴?读者感受应该被倾听

抄袭还是借鉴?读者感受应该被倾听

来源:中青网 | 时间:2025-07-11 08:20:38 | 点击:117

  严肃文学如何界定抄袭?如何看待那些原创“纯度”不高的作品?有关这些问题,互联网上掀起了新一轮讨论。

  事情源于博主“抒情的森林”发布的系列博文,从去年开始,他在个人账号上陆续发布对比图,涉及丁颜、徐衎、焦典等多位青年作家。人们发现,在这些近年来于文坛崭露头角的新人作品中,部分语言、情节、修辞意象与国内外经典作品存在高度相似。

  尽管“抒情的森林”小心翼翼地使用了诸如“异曲同工之妙”等表述来规避风险,但在很多人的理解里,这就是一场关于抄袭与否的指控。很快,不仅是这些被指控抄袭的青年作家,他们作品刊发的刊物、出版机构,乃至他们获奖作品的评选机构,都被卷入这场文坛风波中。

  在舆论的关注下,涉及的文学大刊纷纷表态。《人民文学》杂志在读者恳谈会上表示,“将加大对来稿查重力度”“原创性是文学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收获》杂志则通过官方账号直接回应“抒情的森林”,表示感谢他的督促,“我们呼吁更纯净的原创”;《花城》杂志宣布将从新一期开始,启用查重软件,辅助内容把关。

  如果说在传统文化的观念里,抄袭主要是作者的道德品质问题,那么在现代权利观念的视角下,抄袭还是法律问题。近年来,不少涉及文学作品抄袭的争议,都是在司法机关的介入下实现“一锤定音”。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80后作家代表人物郭敬明抄袭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最终认定郭敬明所著《梦里花落知多少》对庄羽的《圈里圈外》整体上构成抄袭。

  司法机关所认定的抄袭,固然有法律视角下一丝不苟的清晰性和权威性,体现了对著作权人的权益保护。但是,在文学伦理的视角中,仅仅通过法律裁量抄袭,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局限——法律保护的是权利,而文学强调的是创造。

  说具体一些,此次“抒情的森林”提出的很多指控,不太可能进入司法程序。如果抄袭的对象是世界名著,作者已经去世好多年了,作品版权早就过了保护期,就不太可能有人追究责任。而且,法律认定抄袭,往往需要权利人以“调色盘”进行全文对比,而此次被指“异曲同工之妙”的作品,往往是部分段落的相似。

  因此,在这场文坛风波中,也不乏为被指控作家辩护者。一些人认为文学上的“借鉴”并不少见,表示贸然给年轻作家戴上“抄袭”的帽子太重了。也有人认为,如果一个作家非常喜欢另一个作家,熟读对方的作品,就会不自觉地在写作中化用对方的语言、思维,这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模仿,应该区别于道德意义上的剽窃。

  这些说法并非没有依据。中国文学史上,就有不少名家借鉴的案例。《庄子·逍遥游》里有“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名句,李白的《上李邕》将其化用为“扶摇直上九万里”;王勃《滕王阁序》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素称千古绝唱,不过,更早时候,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庾信的《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中就有了“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的金句。

  如果较真地比较上述后世名篇与前世杰作的“重复率”,恐怕结果并不乐观。相比如今一些作家尽可能减少“借鉴”痕迹的做法,古人的文学化用几乎不加掩饰。对此,难道我们只能得出“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结论?

  现代人评价文学作品的原创性,不能照搬传统理念。从创作初衷而言,现代文学作品就是文化产品,职业作家在写作时会考虑市场与受众,与古人“歌以咏志”的即兴创作有着天壤之别;从读者期待来看,主流阅读群体对文学独创性的要求更高,对“洗稿”“融梗”等问题有着天然的排斥。

  尤其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不断迭代、AI写作几乎“零门槛”的当下,文学创作坚守价值,就必须拿出过硬标准。尽管这些年舆论场上不时出现“文学衰微”的讨论,但从事文学创作的群体依然庞大,不少写作者默默耕耘多年,仍然没有出版的机会。以更加严格的标准审视文学出版物,不仅有助于呵护文学原创精神,对于推动作家群体的新陈代谢也有着重要意义。

  如今,多家文学名刊正面回应网友的关切,当然是开了个好头。人们更期待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文学界能更加明确新技术条件下的原创标准,让经得起检验的优秀作品与文学新人脱颖而出,让原创性存在瑕疵的作品得到必要处置,更要确保剽窃、抄袭的不正之风隔绝于文学的殿堂。

责任编辑:杨宇鑫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教师因学生志愿未填北大、清华“破防”,问题出在哪?

@百姓关注  近日,江西瑞昌一名中学教师,因为有学生在高考志愿填报中未填报北大、清华,选择了其他名校,在“清北团队合作群”内“控诉”学生,并宣告将解散该群,在网上引发热议。网传图片显示,该教师在群内表示,三名学生不听学校...

抄袭还是借鉴?读者感受应该被倾听

  严肃文学如何界定抄袭?如何看待那些原创“纯度”不高的作品?有关这些问题,互联网上掀起了新一轮讨论。  事情源于博主“抒情的森林”发布的系列博文,从去年开始,他在个人账号上陆续发布对比图,涉及丁颜、徐衎、焦典等多位青年...

烟台高新区组织开展青荣城际铁路桥涵限高架被撞应急处置演练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杨振东)近日,烟台高新区组织开展青荣城际铁路桥涵限高架被撞应急处置演练。国铁济南局青岛工务段、高新区规划国土建设局、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高新区大队、铁路公安等单位部门参加演练。 模拟一辆货运车...

守护历史记忆 捍卫世界和平

  纪念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开创未来,彰显中国捍卫正义与和平的坚定承诺,郑重表明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仪式暨《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开幕式7...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八十八周年仪式暨《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开幕式在京举行 蔡奇出席并讲话

  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仪式暨《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开幕式7日上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发表讲话并宣布展览开幕。  北京卢沟桥畔,中国...

2025年高考有何特殊之处

视觉中国供图  7月7日,距离2025年高考刚好过去了一个月。  对教育领域来说,每年夏天最大的事就是高考了。作为一个报道教育多年的记者,因其典型的“风向标”作用,我关注最多、研究最多的也是高考——向下,它影响着12年基...

“七七事变”88周年丨勿忘国耻砺壮志 警钟长鸣奋新程

八十八年前的7月7日,“七七事变”在北京西南宛平城外爆发,中国军队在卢沟桥奋起抵抗,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如今,硝烟早已散去,卢沟桥依然巍然矗立,见证着一个民族从沉沦到觉醒,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伟大征程。  前事不忘,后...

今年前五个月我国服务贸易同比增长7.7%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前5个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3254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其中,出口14033.7亿元,增长15.1%;进口18509.9亿元,增长2.7%  服务贸易稳步增...

商务部就公布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反倾销调查最终裁定答记者问

  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负责人就公布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反倾销调查最终裁定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我们注意到商务部于7月4日发布了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反倾销案的最终裁定,裁定中提到部分欧盟企业适用价格承诺...

河南多地高温橙色预警!注意防暑降温!

  近期,河南省受副高主体控制,大部地区晴多雨少,空气潮湿,高温控场。7月4日,郑州市、周口市、新乡市、信阳市、许昌市等多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河南省郑州市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郑州市气象台2025年07月04日06时1...

2025
07/11
08:20
浏览量: 11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国内首个RWA数字岛屿项目启动 中国以创新实践引领全球数字文明建设

国内首个RWA数字岛屿项目启动 中国以创新实践引领全球数字文明建设

《传承与坚守: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的努力之路》

《传承与坚守: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的努力之路》

河南省商丘市前进小学首届“校长杯”跳绳比赛圆满落幕

河南省商丘市前进小学首届“校长杯”跳绳比赛圆满落幕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