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乡村振兴 > 薛家村,茶田讲了个动人故事……

薛家村,茶田讲了个动人故事……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3-25 14:02:02 | 点击:382

那是11年前的春天。

离清明还有好几天,湘鄂两省交界的武陵山就一直被雨雾笼罩着。绵绵雨丝将远山近岭洗得碧绿碧绿,崖畔上映山红开出一束一束火红、荼蘼花吐出一串一串雪白,空气中也弥漫着初春草木萌发那种特有的甜丝丝的味道……

可是,薛家村的王新法却没有心思欣赏山野的景致,连日来,他走遍了全村所有的地块,越走心情越沉重。

王新法是湖南省石门县薛家村帮扶干部。而薛家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可他面临的困境却又使他欲干不能:

村里没有平地,面积不大的田块东一片西一片分布在村周围的山坡上。就是这样的地,人均也不足1亩。村里有个习俗,老人去世后,要选风水好的地方安葬。儿孙去世,也要围在祖辈旁下葬。这些风水好的地,占的都是相对平整的地块。

坟,占了地,也“挡”住了路。前些年,村里想搞旅游,常德一家公司来现场一看,提出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先得把周边300多座坟墓迁出去。可还没等动手,有人不干了,说:“祖坟哪能随便迁?坏了风水、败了子孙怎么办?”还有人放出话来:“敢动我祖坟,我扛把锄头找他去!”

搞旅游这件事,就这样撂了下来……

还有一件事,也让王新法难以释怀:

他来村里的第一天就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1931年,国民党“石门保安团”团长罗效之纠集千余名白狗子进犯石门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贺家台。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红四军所属的十二连和敌人展开白刃战,子弹打完了就用石头作武器。最后有68名战士退至薛家村后的剪刀峡绝壁上。战士誓死不当俘虏,砸烂枪支,高喊“红军万岁”,毅然纵身跳下悬崖。薛家村农会会员冒险收殓了68具红军战士遗骸。在当时的情况下,乡亲们只能匆匆将烈士就地掩埋。

村里的老人说起这件事,总要一声长叹:烈士为共和国献出宝贵的生命,却一直没有一个像样的公墓……

这两件事像两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王新法的心头。他在雨中走啊走……

蓦然,他有了一个想法:先把烈士公墓建起来,通过烈士精神的感召,推动移风易俗,让乡亲们自觉行动起来。

王新法的想法,得到镇政府和村“两委”的支持。他和村里的党员干部一起带头义务劳动,抬石头、劈山地,太阳晒得皮脱了一层又一层。

他还发动村里的老人讲红军的故事:那壮烈一幕发生后,村民张腊姐在剪刀峡下发现一位重伤的战士。她连忙将战士藏起来,并从家里取来饭食。可惜,这位战士因伤势过重,牺牲了。当时的中共澧县县委副书记、县游击大队政委李光文,也在当日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父子三人一同壮烈牺牲……

烈士的故事在村里口口相传,每天都有村民加入到义务劳动的队伍中来。88岁的刘伏元阿姨带领全村妇女一针一线给烈士绣红旗,村里的后生们也争先恐后上山帮着抬石头、劈山地。就这样,全村人义务劳动30天,建成了一座烈士公墓。

自从这座公墓建成后,村民们的观念悄悄发生变化:村里89岁的抗战老兵龚能万重病。在弥留之际,老人要来纸笔,留下遗言:“死后葬在烈士墓附近,多留一块地给后代!”年过八旬、担任过30年村支书的老党员覃事春,也将祖父、父母的坟墓迁到烈士墓附近,与英烈为伴。

“烈士为咱抛头颅洒热血,咱要过上好日子才能对得起烈士”“多留良田给后代,日子才能越过越好!”“故去的老人能和烈士做邻居,一定也会很高兴……”乡亲们都行动起来了,不到两个月,全村几百号人都同意了将自家祖坟迁到烈士墓旁!

…………

今年的清明将至,为走访“昔日贫困村现今的模样”,记者冒着潇潇春雨来到了薛家村。

新任薛家村驻村第一书记易先辉正带着村民在山顶公墓祭奠先烈。

“这是我们村民养成的习惯。每到春茶采摘的时节,都要上山给烈士报报喜、和‘老村长’唠唠家常。”易先辉告诉记者。

他所说的“老村长”,就是王新法。8年前,王新法心脏病突发,倒在了薛家村的扶贫一线。

问起易先辉这些年村里的变化,他指着雨后如洗的群山,自豪地讲了起来——

村里如今建成了1600多亩生态茶园,其中500多亩都是名优茶。还有了自己的加工企业和品牌。通往山外的路修通了。茶叶不但销到常德,还借助网络平台销往全国各地。一批批游客慕名而来,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开农家乐、办生态农庄,全村民宿就有几十家。年轻人也纷纷从外地回来了,有的做电商,有的开超市……

“你问如今村民们的日子怎样?看看农民的住房和门前停放的小车,就明白了!”易先辉指了指前方。

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山道弯弯,一座座崭新的红色小楼沿着山道蜿蜒,山道两旁的山上绿茶青青、山花烂漫……(记者 栗念跃 龙军 禹爱华)

责任编辑:蒋宇骏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约8600万年前的恐龙蛋有了“出生证明”

位于汉江中上游秦巴山区的一群恐龙蛋化石终于确定了“年龄”。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联合组成科研团队日前研究确认,湖北十堰青龙山的恐龙蛋化石形成于距今约...

俄向国际空间站发射“进步MS-32”货运飞船

新华社莫斯科9月11日电(记者栾海)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11日宣布,俄罗斯当天从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成功发射“进步MS-32”货运飞船。该飞船将于2天后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为其送去总重超过2.5吨的各类物资。 ...

一场雷暴,400多人挤爆医院急诊科!雷雨天后要关窗

9月9日,山西太原不少网友发帖称,8日晚雷雨天气过后突发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前往医院就诊。山西白求恩医院急诊科人流骤增,短短几小时共接诊了400余名患者,其中儿童、孕妇、中青年占大多数。9月8日晚网友拍摄的太原雷暴。图源...

韩国外长:被捕韩公民再入境美国时不会受到不利影响

  韩国外交部长官赵显当地时间9月10日在韩国驻美大使馆举行记者会,他表示,被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等部门拘留的300余名韩国公民将于当地时间11日启程返回韩国;同时韩方已经得到美方的保证,相关人员再入境美国时不会受到不利...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5年“最美教师”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广泛凝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力量,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向全社...

文具数码产品大幅增长 “开学经济”彰显消费活力

智能设备因补贴政策销量激增、文具销量同比增长241%、鲜花订单翻倍……随着开学季来临,消费市场迎来一波“开学经济”热潮。受访专家表示,政策补贴与电商活动的双重加持下,实用需求与情感消费共同拉动“开学经济”增长,同时折射出...

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线上峰会的讲话(全文)

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团结合作 砥砺前行——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线上峰会的讲话(2025年9月8日,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尊敬的卢拉总统,各位同事:  今天,金砖国家领导人举行线上峰会,就当前国际形势和共同关心的问题...

平型关 永不熄灭的精神烽火(文化中国行·走进抗战专题博物馆(纪念馆))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08日 20:53:30原标题:平型关 永不熄灭的精神烽火(文化中国行·走进抗战专题博物馆(纪念馆))  图①:“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奖旗。  本报记者 何思琦摄  图②:学生们在平型关大捷纪...

万荣:黄河岸边收稻忙

每日新闻网讯(张怀心)    9月7日,在万荣县荣河镇黄河滩涂千亩优质稻田里,收割机正在收割水稻。眼下正是黄河岸边早稻收获时节,当地农民抢抓晴好天气加紧收获水稻,确保颗粒归仓。摄影:张怀心 ...

万荣:丰收大地绘希望

每日新闻网讯(张怀心)9月6日,万荣县稷王山的梯田上,青绿、金黄与道路交织,在蓝天白云、村庄的衬照下,美不胜收,构成了一幅壮观的生态农业画卷。摄影:张怀心万荣:丰收大地绘希望。   编辑:王明 审核:...

2025
03/25
14:02
浏览量: 38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疯狂的全民经商那个年代》

《疯狂的全民经商那个年代》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