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在北京市平谷区博物馆飘着咖啡香的会场里,一场关于“教育如何助力农业中关村”的讨论激发了在场人员的灵感。这不是普通的下午茶聚会,而是平谷区创新推出的“人才咖啡日”首场活动——政府部门负责人、高校教授、大学生围坐一桌,咖啡杯里倒映着乡村振兴的未来图景。
7月4日,平谷区启动2025年“千人百村”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未来一个月,46所高校、190支实践队伍、900余名学生将奔赴平谷各村居参与实习实践。
“千人百村”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是平谷区深入链接首都教育资源、加速教育科技人才在乡村振兴一线汇聚融合的工作品牌。2025年是活动连续举办的第三年,已累计吸引全国175家次高校、3200余名学生参与,21个高校院所与平谷区达成战略合作。
过去两年,一批优秀成果孵化而出,南山艺术季、鱼子山电站美术馆成为网红打卡地;“村课”“村耕”“村播”“村晚”等品牌活动增强了学生学农、懂农、务农、爱农情怀;科技小院、“博士农场”为学生实践成果转化搭建了平台。
今年的活动创新推出了“人才咖啡日”,将通过“咖啡馆”这一空间载体,链接产业与科研,为平谷的多元发展提供可能。
“今天的咖啡论坛,首先是大咖的咖,然后才是咖啡的咖。”平谷区人社局局长逯艳敏向专家们表达了平谷对人才的渴望。围绕着“教育助力农业中关村建设”和“人才赋能高大尚平谷”两大主题,平谷区各乡镇负责人、企业家提出了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希望寻找解决方案。
现场,记者还看到平谷区将15个镇的36个咖啡馆信息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并列明小店特色、地址和联系方式,将通过分布在全区的小店链接经济业态,联动文旅发展。
今年,平谷区发布了镇街“揭榜挂帅”决策咨询课题26个,村居发展项目210个,并建立项目课题资金池,鼓励高校共同答题,专家人才主动破题、赋能发展。未来一个月将有更多校地企合作成果在平谷“萃取”,不断激活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