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乡村振兴 > 江西理工大学学子对话老党员 寻觅信仰路

江西理工大学学子对话老党员 寻觅信仰路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时间:2025-07-07 13:49:19 | 点击:75

 7月1日清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贺堂村82岁老党员谢世超在门前等候着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红土青苗社会实践服务队。正逢党的生日,他要给青年学子们讲讲那些刻在骨头里的红色记忆。

  入伍从军:雪地从军路上的信仰初萌

  1964年3月刚过完年,还下着大雪,兰州军区炮兵第十五师到谢世超家乡接人参军。因为福建一带缺人,他就被接到福州军区二团。“当时生活环境非常艰苦,吃不饱饭,天天吃地瓜稀饭……”谢世超回忆道,他是在部队入的党。说到这,他拿家里的桶比划给实践队成员们看。

  在部队里基本上是没有安稳生活的。岸炮营会放电影,有时谢世超会去观看。他常常刚坐下,敌人的炮弹就会打来,听见哨声,就又立刻跑步回去集合。

  当被问及如何坚持下来时,谢世超目光坚毅。他坚信苦日子是一时的,好日子一定会到来。“既然来当兵,再苦也要忍。对面是敌人,如果不忍耐就会被打败。”

图为老党员谢世超。谢晶晶 供图

  军旅淬炼:练技磨掌中的信仰

  1964年后期,谢世超从炮兵班被调到电话班。恰逢队伍举行大比武,爬电杆是电话班里的考核科目之一。谢世超需要用绳子套住两个脚爬上电话杆。这不仅有高度要求,还有速度要求。只要达不到要求就需要天天练,就算绳子磨得手脚肿了也不停。

  过程总是坎坷的。很多次练到傍晚还没达标,谢世超实在撑不住坐在地上,看到布满血泡的双手,又想想入伍时“要保家卫国”的决心,于是咬着牙站起来继续训练。那段时间他总想:“也许下一次就达标了。”

  失败也为谢世超积累了许多经验。他边说边展示爬杆的姿势,满脸自豪地说:“虽然苦,但我坚持下来了。64到68年,我连续获得了五年的‘五好战士’称号。第三年组织让我当班长,我带的班也连续三年获得了‘四好班级’称号。”

  入党铭志:“第二次生命”的信仰坚守

  谢世超于1965年3月31日入党。许多事他已经淡忘,但这个日子却记忆犹新。提起入党,谢世超神情庄重地说:“选择共产党就是最正确的选择,因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自幼接触过战争的谢世超,看到了社会主义的前途,于他而言,入党就是第二次生命。

  这份刻入生命的信仰,不仅印在他的记忆里,更被他妥帖地珍藏在岁月的褶皱中。谢世超激动地来到书桌前,从抽屉里拿出跟随他几十年的物品,与成员们共同翻看那些承载着岁月印记的老物件。不论是“光荣在党50年”的纪念章,还是堆满书桌的荣誉证书,都是组织对谢世超的肯定。

图为谢世超向团队成员介绍荣誉证书。谢晶晶 供图

  “多亏了党的培养,我才从无知青年成长为干部。虽然现在离开了部队,但只要党有任务需要我,我都非常愿意参加!”谢世超用微微颤抖的手,边摩挲着桌上的老物品边谈起。他总认为自己老了,很多事情都记不住,但他仍然能将那段历史讲得慷慨激昂,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党事业的无比热爱。

  薪火相传:嘱托声下的信仰接力

  这份在岁月中愈发厚重的信仰,需要在年轻一代心中延续。谢世超认为,青年生长在这个时代,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因此一定要好好读书,文化是做任何事的基础。这是对团队成员的叮嘱,更是对全体青年的叮嘱。

  临别时,他紧紧抓住队员们的手,反复念叨着:“真开心你们能来看我!”他提起去年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师生的到访,并热情欢迎团队成员下次再来。

图为谢世超整理摆放荣誉勋章和证书。谢晶晶 供图

  暮色中的贺堂村炊烟袅袅,谢世超站在门口挥手的身影逐渐缩小。但他讲述的故事已在青年心中生根:当82岁的手掌与20岁的手掌相握,当“好好读书”的叮嘱遇上“强国有我”的誓言,穿越时空的信仰火炬,正以最质朴的方式完成交接。这场跨越半世纪的对话,将成为新时代青年前行路上温热的坐标。(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金倬冉)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北京平谷用咖啡“萃取”乡村振兴新动能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在北京市平谷区博物馆飘着咖啡香的会场里,一场关于“教育如何助力农业中关村”的讨论激发了在场人员的灵感。这不是普通的下午茶聚会,而是平谷区创新推出的“人才咖啡日”首场活动——政府部门负责...

江西理工大学学子对话老党员 寻觅信仰路

 7月1日清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贺堂村82岁老党员谢世超在门前等候着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红土青苗社会实践服务队。正逢党的生日,他要给青年学子们讲讲那些刻在骨头里的红色记忆。  入伍从军:雪地从军路上的...

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小悟样本” 红色热土焕发新生机

  在湖北省孝昌县西北部的大别山南麓,大悟山与小悟山层峦叠嶂间,红色热土正焕发新生机。  这里曾是李先念同志指挥新四军第五师鏖战敌后的战略要地,抗日军政大学第十分校的烽火课堂培育了万千英才。如今,“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小悟...

让搬迁后的村民稳得住、能致富 富民新村的新生“密码”

  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宽敞平坦的道路,整齐划一的新居,生机勃勃的田园,还有村民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  这片新开发的热土上,正书写着党建引领、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中展现青春力量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八大的贺信中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广大青年要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奋力书写挺...

农民评职称,为乡村添“才”力

 指导果农开展套袋、施肥、浇水、打药……据媒体报道,在河北省邢台市威县赵牛村沃康梨园,农民技师张品秋在从事梨园管理工作的同时,还为农民授课。张品秋原本是一名普通农民,通过职称评聘实现持证上岗,化身农民技师,如今他带领的服...

空心村”“薄弱村”的破局密码

 小暑将至,高温来袭,但位于福建永泰县同安镇的洋中村还是凉爽得很。  “我们邀约游客来体验‘纳凉休闲游’呀。”省派驻村第一书记李中华说,洋中村联合周边几个村共同打造一个让游客慢下来种田种菜、采摘养花、制作美食、品茶钓鱼的...

湖北省石首市南口镇以防水强基 以创新聚势 以融合破局 举全镇之力实现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石首市南口镇党委书记 王兵 南口镇位于石首市西北部,东隔长江与新厂镇相对,南与绣林办事处、高基庙镇接壤,西傍藕池河与高陵镇和公安县藕池镇相望,北连长江与藕池河交汇处。全镇国土面积90.92平方千米,辖9个...

阳泉市富硒“土特产”亮相第三届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会

每日新闻网讯:(凤凰网)新闻网6月21日至23日,由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主办的第三届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会暨消费帮扶产品展销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我市6家企业的近20种富硒“土特产”亮相大会。 本次展会为参展企业免费...

文明的力量|用文明之光照亮振兴路——万荣县贾村乡五福村乡风文明建设实践

用文明之光照亮振兴路——万荣县贾村乡五福村乡风文明建设实践每日新闻网讯:(韩维元)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家风传承是抓手。新征程上,从传统家训家规中汲取思想精华与道德滋养,以优良家风引领文明乡风,不仅是推动中...

2025
07/07
13:49
浏览量: 7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把好协商议事“方向盘” 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度”

把好协商议事“方向盘” 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度”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