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在万物中醒来 发现诗歌与自然的交融_

在万物中醒来 发现诗歌与自然的交融_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3-18 11:40:57 | 点击:341

前不久,一场围绕玛丽·奥利弗诗集《在万物中醒来》的恳谈会在SKP举行。玛丽·奥利弗(1935-2019)是美国当代诗人,她的诗作被誉为充满灵性,她的这一套诗选被视为“世间观察笔记”。她写万物,写天地,写生命,多年来在自然的怀抱中潜心创作。她笔下的诗歌,满是对山川、花鸟、溪流等自然万物的敬畏与热爱。她以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独特视角,让人们意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而非主宰。她的作品屡获大奖,在全球范围内都拥有众多读者。这场恳谈会,邀请的嘉宾有作家、诗人,也有自然工作者,他们带着自己读奥利弗诗歌的感悟和研究,与读者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交流。

恳谈会现场,作家兴安谈到,他将奥利弗与普利策诗歌奖获得者、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进行了对比。他谈到,斯奈德的诗歌常常从外部自然的宏大景观切入,而奥利弗更像是从内心深处出发。她有着极为细腻的情感触角,能敏锐捕捉到自然中那些最微小、最容易被忽视的美好瞬间。就像路边一朵默默绽放的野花,在奥利弗的笔下,它的每一片花瓣、每一丝香气,都能化作灵动的诗句,带着温度,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这种独特的创作方式,使得她的诗歌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瞬间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青年诗人戴潍娜则着重提到了诗集的翻译。她认为诗歌翻译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它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情感、意境和思想的传递。《在万物中醒来》的翻译十分精准,译者倪志娟是哲学专业出身,主要从事文化诗学研究及诗歌创作与翻译,她用细腻且恰到好处的文字,将奥利弗诗歌中的韵味原汁原味地呈现了出来。戴潍娜分享自己读奥利弗诗歌的体悟时说,奥利弗的诗就像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渴望。在她的诗里,那些日常的自然景象不再平凡,而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无尽的情感。读她的诗,能让我们在忙碌奔波的生活中,暂时停下脚步,重新去审视身边的世界,发现那些被遗忘的美好。

自然之友品牌传播总监何苗从自然观察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她讲述自己在北京观鸟的经历,那些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鸟儿,那些灵动的身姿和悦耳的鸣叫,让她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奥利弗诗歌中对鸟类的描写。她感慨,奥利弗的诗歌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人们通往自然的大门,激发大家对自然的热爱。它让我们意识到,自然并不遥远,也许就在身边的公园、小区的角落。只要我们愿意走出家门,用心去观察,就能感受到自然的神奇与美妙,而这种感受,也能在奥利弗的诗歌中得到共鸣。

出版人曹雪峰也分享了出版这本诗集的缘由。他表示,在当下这个快节奏且充满压力的时代,人们的内心普遍焦虑且浮躁,而玛丽·奥利弗的诗歌具有一种强大的疗愈力量。她的诗能让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暂时忘却生活中的烦恼,沉浸在自然与诗歌构建的美好世界里。在推广这本诗集时,考虑到诗集的受众群体和传播效果,他精心选择了发行渠道,与许多独立书店合作。他认为独立书店往往有着一群热爱诗歌、热爱阅读的忠实读者,通过与他们合作,能更好地将奥利弗的诗歌传递给真正需要的人。

有读者提出,当代人普遍存在“自然缺失症”,每天穿梭在高楼大厦之间,被电子设备包围,很少有机会真正亲近自然。而诗歌,尤其是像奥利弗这样与自然紧密相连的诗歌,能够成为一座桥梁,帮助人们重新审视与自然的联系。自然是诗歌永恒的灵感源泉,而诗歌则是自然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奥利弗的诗,用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描绘出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互动问答环节,一位年轻观众提问:“在城市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借助奥利弗的诗歌,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更好地感受自然?”作家兴安回答:“奥利弗的诗歌能引导我们用诗意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切。哪怕是办公室窗外的一片蓝天,或是街边的一棵行道树,当你带着她诗歌中那份对自然的热爱去观察,就能从中发现自然的美好。”

还有观众问:“奥利弗的诗歌风格独特,我们在创作诗歌时,怎样借鉴她的创作方式?”诗人戴潍娜说:“奥利弗善于从内心出发,将自己对自然的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我们在创作时,先静下心来,去感受自然带来的触动,然后用简洁真挚的语言记录下来,不必追求华丽的辞藻,真实的情感才最能打动人心。”

文/本报记者 王勉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泰国军方称再次空袭柬埔寨军事设施 袭击照片公布

 泰国军方当地时间24日下午发表声明说,泰军方对柬埔寨多个军事目标进行精准打击,并公布了一组对柬埔寨军事基地展开空袭的照片。  当天下午,泰国军方出动了4架F-16战机,对柬埔寨多个军事基地投放炸弹,军方表示这是当天实施...

印度与英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

  印度总理莫迪访问英国  当地时间24日,正值印度总理莫迪访问英国之际,印度与英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  今年5月,印度与英国完成谈判,达成了自由贸易协议。根据协议,印度出口英国的商品99%将实现零关税。英国出口印度的商...

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21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介绍“十四五”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成效,并答记者问。  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

时速400公里,中国高铁驶入“无人区”

 【创新故事】  ◎本报记者 何 亮  7月9日,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期间,位于北京朝阳的国家铁道试验中心,成为国内外参会嘉宾关注的焦点。这里,大家争相试乘体验世界首款试验运行时速450公里、商业运营时速400公里的...

甘肃两当:“桥边音乐汇”奏响红色土地奋进强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在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青年品牌活动——“‘桥’见青春·桥边音乐汇”,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为这座红色小城注入了青春的活力与激情,成为当地青年思想引领与文化生活的新亮点。“桥”...

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电影市场开幕

7月4日,重庆永川国际会展中心,嘉宾观看中国电影科技企业的虚拟影片。  当日,2025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影节电影市场开幕式及电影科技成果展览启动活动在重庆永川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据悉,现场有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

师亮一家四代传承叶画艺术 一叶一世界 画中见乾坤

师亮以毛笔绘制叶画。金鱼“游”于银杏叶上。  本报记者 陈雪柠  月黑风高夜,一只斑斓猛虎登高远眺,回首长啸;大雪漫天舞,通体雪白的宫猫在红墙前踱步,气度不凡。在叶画世界里,从花鸟走兽到人物建筑,万千风物皆由画...

制度与文化:中国政治文明史研究的新探索

 “文明”的探讨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论题。西方界定的“文明”(civilization)取中性、复数概念,一般指“确立的”社会秩序或生活方式(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1756年,米拉波侯爵(1715—17...

妙手补千年:文物修复师“决战”国赛|文化中国行

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项目选手刘鎏正在用镊子打开古画表面的褶子,为后续修复工作做准备。主办方供图  文物是历史的讲述者,而让文物“开口”的人,是一群沉默的匠人。  修复一幅古字画,常常要调色试笔数十日;还原一件青铜器,动辄要...

贺兰山下西夏陵,世遗故事开讲了|文化中国行

西夏陵1、2号陵鸟瞰。詹安稳/摄  20世纪30年代,一个年轻的德国飞行员飞越贺兰山时,被一片“巨大的白色土堆”所震撼。他用随身携带的相机记录下这一壮观的景象,照片被收录进《中国飞行》一书,成为西夏陵最早的影像。只是当时...

2025
03/18
11:40
浏览量: 34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