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微言”之中见“大义”——读冯天瑜《中国人文大义》感言

“微言”之中见“大义”——读冯天瑜《中国人文大义》感言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3-21 12:02:26 | 点击:326

《中国人文大义》冯天瑜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冯天瑜先生以治中华文化史而为世人所知,从20世纪70年代就“决心尽绵薄于中国文化史”,先后出版有《中国古文化的奥秘》(1986)《中华元典精神》(1994)《中国文化生成史》(2013)《中华文化生态论纲》(2021)《中华文明五千年》(2022)等著作,是名副其实的当代文化大家和中国文化研究名家。

新近出版的《中国人文大义》一书,与他此前动辄数十万言的学术著作相比,是一本篇幅不大却图文并茂的小书。该书从体例看,不是某一文化史研究领域的专精之作,而是如其书名所示,是对中国人文大的框架介绍,是面向想了解中国文化的普通受众的人文启蒙之书。该书的出版虽然距冯天瑜逝世已快两年,但今日捧读,他的音容犹在眼前。

关于中国人文的思考与传播,贯穿冯天瑜学术生涯的始终。早年他在开展文化史研究时,非常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问题,认为中华元典精义“经过现代诠释,可以转化为救治‘现代病’的良药、滋养今人心田的营养”。因而,他在大部头的学术著述之外,编写了不少人文普及的“小书”,甚至2010年以后带领学生编写出系列中华文化的中小学读本。他主张,应从大众教化意义上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国学讲习时,除“介绍基本国学的知识”,更要“彰显国学蕴涵的大义,把‘小学’功夫与‘大学’授受结合起来,达成‘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的水乳交融”。故《中国人文大义》一书,篇幅虽然不大,宏旨却深,包含和凝练了冯天瑜对于中国人文现代价值数十年的思考总结,是他对中国人文精义的微言总结。

所谓“大义”既是直抉奥义、撮其要旨,更是删繁就简、精指真义。正如冯天瑜所言:“传习中国文化,不可不从‘人文’精义入手。”相对于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用一本小书来涵盖中国人文大义,实是至难之事。但他以九章二十九节的精炼架构,对中国人文要义进行了系统拆解与通俗阐释。

从内容看,《中国人文大义》一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小序”,从“人文”概念剖析入手,追源溯流,直奔主题——探讨“人文”的古今之义及何为中国人文传统。第一章到第六章是第二部分,从“人文”与“天道”契合;虚置彼岸,执着此岸;伦理中心与经世取向;一体两翼的“民本”与“尊君”;“敬祖”与“重史”;文化人薪火相传六个方面概括中国人文传统的特色,并认为“这些特色,早在先秦即已形成,又在此后两千余年间生发、拓展,且因且革”。第七、八章为全书的第三部分,从中西当代人文精神比较、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协调发展两个方面观照当下,展望中国人文的未来发展趋向。以这三部分为纲,冯天瑜对中国人文传统的内涵、特征及面临的当代转型挑战均有举重若轻的透视分析,既从历史性角度对中国人文“尊天、远神、重人”的文化取向作了全貌式的素描,又对中国人文传统的精义作了恰如其分的阐释。

冯天瑜治史注重博通,曾言:“我进入到这个(文化史)领域,有一个比较全方位地把握文化史的设想,而不是一开始定位在做某个具体的人物或仅仅定位在做某个断代,我还是想致力于整个文化史的总体把握。”

冯天瑜治史素以“博通”见长,他主张打破断代史与专题研究的藩篱,致力于“对中国文化生态进行全景式扫描”。《中国人文大义》正是这一学术理念的凝练实践:书中纵览先秦至近代的思想流变,横跨中、印、希伯来等文明比较,最终落笔于科技与人文的当代共生——这种贯通时空的宏大视野,恰是冯天瑜毕生追求的“文化史总体性”的缩影。

中国人文要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华文明区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文化标识。冯天瑜基于数十年精研中国文化史的积累,其对于中国人文要义的卓识,随处闪烁于该书的各细节中。他行文向来主张“除史论以外的历史著作,哲理最好深蕴于叙事背后,主题更应贮藏于事实展现和形象描绘之中”。该书是对此最好的写照,在朴实叙述、白描式漫谈中,蕴含中国人文的“道要”之义。

该书不仅仅停留在对中国人文要义内涵和特质的探讨上,更对中国人文传统的现代性转换以及重塑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统一发展作了细致的论述。书中冯天瑜一再指出,“认为中国当代的首要问题是发展经济的观点固然正确,但如果由此引出人文关怀在现今中国是不急之务的结论,则未必恰当。因为,人文关怀与工具理性的协调发展是文明进步的健康之路”,而“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协调发展,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所在”。脱离了时代价值与实践观照的中国文化大义,不仅背离了中华文化“执着此岸”的传统义谛,也难以成为支撑中华现代文明建设的精神内核。

当下,如何对待古今、中西的人文传统?冯天瑜虽然一再倡导中华元典精神,主张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协调发展,但绝不是复古守旧。该书中“返本开新”的方法论自觉,正是其“辩证重估传统”思想的深刻诠释——他将文化传承视为动态的阐释过程,既守护着“执着此岸”的人文根脉,又保持着“因时损益”的开放品格。

观澜索源,鉴往知来。该书既是对中国人文要义的精要概览,更是作为启蒙中国人文精神的普及之作。书中开中国人文研究与普及的风气之先,从今天读者的实际出发,给他们找到了一把传承中国文化的钥匙,是当今中国文化普及的创新之作,更是其身为“文化的守望者”的自我写照。

(作者:彭雷霆,系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彭雷霆】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泰国军方称再次空袭柬埔寨军事设施 袭击照片公布

 泰国军方当地时间24日下午发表声明说,泰军方对柬埔寨多个军事目标进行精准打击,并公布了一组对柬埔寨军事基地展开空袭的照片。  当天下午,泰国军方出动了4架F-16战机,对柬埔寨多个军事基地投放炸弹,军方表示这是当天实施...

印度与英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

  印度总理莫迪访问英国  当地时间24日,正值印度总理莫迪访问英国之际,印度与英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  今年5月,印度与英国完成谈判,达成了自由贸易协议。根据协议,印度出口英国的商品99%将实现零关税。英国出口印度的商...

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21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介绍“十四五”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成效,并答记者问。  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

时速400公里,中国高铁驶入“无人区”

 【创新故事】  ◎本报记者 何 亮  7月9日,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期间,位于北京朝阳的国家铁道试验中心,成为国内外参会嘉宾关注的焦点。这里,大家争相试乘体验世界首款试验运行时速450公里、商业运营时速400公里的...

甘肃两当:“桥边音乐汇”奏响红色土地奋进强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在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青年品牌活动——“‘桥’见青春·桥边音乐汇”,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为这座红色小城注入了青春的活力与激情,成为当地青年思想引领与文化生活的新亮点。“桥”...

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电影市场开幕

7月4日,重庆永川国际会展中心,嘉宾观看中国电影科技企业的虚拟影片。  当日,2025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影节电影市场开幕式及电影科技成果展览启动活动在重庆永川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据悉,现场有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

师亮一家四代传承叶画艺术 一叶一世界 画中见乾坤

师亮以毛笔绘制叶画。金鱼“游”于银杏叶上。  本报记者 陈雪柠  月黑风高夜,一只斑斓猛虎登高远眺,回首长啸;大雪漫天舞,通体雪白的宫猫在红墙前踱步,气度不凡。在叶画世界里,从花鸟走兽到人物建筑,万千风物皆由画...

制度与文化:中国政治文明史研究的新探索

 “文明”的探讨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论题。西方界定的“文明”(civilization)取中性、复数概念,一般指“确立的”社会秩序或生活方式(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1756年,米拉波侯爵(1715—17...

妙手补千年:文物修复师“决战”国赛|文化中国行

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项目选手刘鎏正在用镊子打开古画表面的褶子,为后续修复工作做准备。主办方供图  文物是历史的讲述者,而让文物“开口”的人,是一群沉默的匠人。  修复一幅古字画,常常要调色试笔数十日;还原一件青铜器,动辄要...

贺兰山下西夏陵,世遗故事开讲了|文化中国行

西夏陵1、2号陵鸟瞰。詹安稳/摄  20世纪30年代,一个年轻的德国飞行员飞越贺兰山时,被一片“巨大的白色土堆”所震撼。他用随身携带的相机记录下这一壮观的景象,照片被收录进《中国飞行》一书,成为西夏陵最早的影像。只是当时...

2025
03/21
12:02
彭雷霆
浏览量: 32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