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不能用来造“芯片”,为何还要背诵古诗文?

不能用来造“芯片”,为何还要背诵古诗文?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3-25 14:06:13 | 点击:337

【杏坛覃思】

开栏的话

教育问题,如此深刻而复杂:涉及人才培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延续;教育话题,又是这样亲切而贴近:关系到每个家庭、每个个体的成长与幸福。面向未来,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培养能够应对未知挑战的人才?如何让每个人都能在教育滋养下实现生命价值,并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对教育问题的考量,需要置于更大的背景,跳出教育看教育,使我们的思考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亦需要聚焦更小的角度,让视线探入教育的微观层面,更深入地理解教育的真实面貌。

为此,本版自即日起开设“杏坛覃思”栏目,用充满思想和温度的文字来解读教育、思考教育、推进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的道路上留下“思想的足迹”。

为何语文课,特别是小学和初中的语文课,要安排那么多文学作品的教学?为何中小学生要多背诵古诗文?……网上常见(生活中也常见)有人对此疑惑不解,他们觉得学语文无非是提高一下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必要读那么多散文、诗歌、小说什么的,特别是背诵古诗文,既为难孩子,又浪费时间。甚至还有人提出有点“无厘头”的质问:背诵古诗文能制造“芯片”“导弹”吗?为何不把学语文和读古诗文的时间更多地“匀给”数理化?

不能一味责怪这些议论所表现出来的肤浅,我们语文教学本身可能也没有把这些问题真正搞清楚。

为什么练习写一棵树,写一个人

语文很重要,这个道理大家好像都明白,但落实到教学中,就可能有些困扰。实际上,虽然语文是主科,但在一些学校、老师和家长那里并不受重视,他们觉得,语文需要熏陶和习得,靠的是大量阅读积累,考试前很难靠“突击”拿到高分,相反,不去下功夫,也不会考得太差。因此,轻视语文和不愿意在读书方面多下功夫的现象比较普遍。

我曾经到一所中学听课,课后和老师座谈。我问:你们的学生日后成人、进入社会了,绝大多数岗位都不会要求他多读书、擅长写作,比如写一棵树,写一个人什么的。可是如今却要花那么多时间去练习写一棵树,写一个人。这是为什么?

这好像是一个根本不需要思考的问题嘛!有的老师说,语文课安排这一类文学性的阅读写作,是为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的载体——古汉语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习语言表达,有必要知道一点“源流”。也有的说,多一些文学修养,文笔好,高考作文能得高分。还有的说,毕业以后学生也会有自己的文学生活,比如看电影、电视,读文学作品,语文课需要培养他们拥有审美和鉴赏的能力。当然,提到古诗文,大家也都会想到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已经是国家和社会的共识。如果连最基本的古代文学作品都没有接触过,缺乏情感与审美的民族基因,又怎能称得上“中华儿女”和“龙的传人”?

老师们说的这几方面理由都是成立的,但有遗漏,忘记了另外两个也很重要的理由。

一个理由是,语文课的文学阅读与写作,可以满足孩子们童年生活的精神需求。人总需要做点“白日梦”,特别是年轻的时候,文学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做梦”的功能,可以调节生活,宣泄、寄托或者转移情绪,满足孩子们成长阶段不可或缺的“天马行空、尽情想象”的需求,而这个功能,是我们语文课考虑得不多的。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却又常被忽视的理由就是,语文课的文学教育,包括古诗文阅读,担负着“思维训练”的重任。

我重点讨论一下这个理由。

文学教育担负着“思维训练”的重任

语文课文学教育的目标是“审美与鉴赏”,而从广义理解,“审美与鉴赏”的能力,也是一种思维能力。建议大家看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于为何语文课中的文学教育担负着“思维训练”的任务,就会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我认为,要充分肯定《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定位。新课标提出,“语文核心素养”有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维度,其中一个维度,就是“审美鉴赏与创造”,而这正是和文学教育密切相关的。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年修订)》指出:“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这个提法,因为过去我们语文课很少会照顾到学生个体审美的“情趣”与“品位”。

新课标在论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另一维度“思维发展与提升”时说到,要让学生“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其中“直觉思维、形象思维”是新提法,也是以前语文教学中较少关注的。我这里特地引用高中及义务教育语文课标关于“核心素养”的概念,是想提醒大家,这不只是对高中语文的要求,小学和初中语文中文学类阅读写作的教学,也应当重视全面的思维训练,尤其是想象力及其所依存的“直觉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训练。

所谓“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首先就是想象力,以及“直觉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能力。课标把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放到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并列的位置,可以理解为是对前两种思维的格外重视。这也有现实针对性。在语文教学中,提到思维能力,马上会想到思辨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而想象力以及直觉思维、形象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重视。甚至有些老师和家长认为,“想象”是孩子比较幼稚的思维活动。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新课标的“提醒”,对于语文教学,特别是文学类课文包括诗歌的教学,有纠偏性和指导性的意义。

文学教育关涉想象力的培养

据有关研究,想象是一种心象思维,是指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属于智力中重要的高级的部分。想象力是感性和知性之间的一种中介性先天能力,在人的判断认识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想象力活动主要靠右脑,属于大脑最外层的高级思维,但正常人的想象活动要靠大脑多部位协同完成。想象力有先天的因素,也可以靠后天激发培养,童年时期,就是激发和培养想象力、培养“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黄金时期。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同等重要,偏离任何一方都会制约一个人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和中学的文学教育,特别是古诗文教学,在想象力的培养,以及“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训练方面,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语文课学习文学类课文,包括诵读古诗文,就要把“审美与鉴赏”作为教学的指向,应当扣住多方面的思维发展,特别是容易被忽视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重视想象力的培养。

不要忌讳“训练”这个词,想象力,以及其所依存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是可以训练的。这一类“思维训练”对于素质教育非常重要,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修功课。无论学生日后从事什么职业,即使是科技类的工作,也必须具有这一类“思维训练”。总之,语文课中的文学教育,是审美教育,同时也是思维训练,是通过文学教育,获得“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

回到开头所提的问题:古诗文的学习与教学和“芯片”“导弹”有何关系?答曰: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古诗文不能当饭吃,也不能造“芯片”“导弹”。从功利的角度看,文学教育是“没用”的。但从人的精神成长和民族文化认同来看,又是“打底子”的,有“无用之大用”。文学教育包括古诗文的学习有利于思维训练,让人的整体素质高一些,情商与智商更加协调发展,脑子“活”一些。这样看,古诗文的诵读学习与“芯片”“导弹”又有微妙的关系。

(作者:温儒敏,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温儒敏】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泰国军方称再次空袭柬埔寨军事设施 袭击照片公布

 泰国军方当地时间24日下午发表声明说,泰军方对柬埔寨多个军事目标进行精准打击,并公布了一组对柬埔寨军事基地展开空袭的照片。  当天下午,泰国军方出动了4架F-16战机,对柬埔寨多个军事基地投放炸弹,军方表示这是当天实施...

印度与英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

  印度总理莫迪访问英国  当地时间24日,正值印度总理莫迪访问英国之际,印度与英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  今年5月,印度与英国完成谈判,达成了自由贸易协议。根据协议,印度出口英国的商品99%将实现零关税。英国出口印度的商...

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21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介绍“十四五”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成效,并答记者问。  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

时速400公里,中国高铁驶入“无人区”

 【创新故事】  ◎本报记者 何 亮  7月9日,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期间,位于北京朝阳的国家铁道试验中心,成为国内外参会嘉宾关注的焦点。这里,大家争相试乘体验世界首款试验运行时速450公里、商业运营时速400公里的...

甘肃两当:“桥边音乐汇”奏响红色土地奋进强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在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青年品牌活动——“‘桥’见青春·桥边音乐汇”,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为这座红色小城注入了青春的活力与激情,成为当地青年思想引领与文化生活的新亮点。“桥”...

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电影市场开幕

7月4日,重庆永川国际会展中心,嘉宾观看中国电影科技企业的虚拟影片。  当日,2025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影节电影市场开幕式及电影科技成果展览启动活动在重庆永川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据悉,现场有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

师亮一家四代传承叶画艺术 一叶一世界 画中见乾坤

师亮以毛笔绘制叶画。金鱼“游”于银杏叶上。  本报记者 陈雪柠  月黑风高夜,一只斑斓猛虎登高远眺,回首长啸;大雪漫天舞,通体雪白的宫猫在红墙前踱步,气度不凡。在叶画世界里,从花鸟走兽到人物建筑,万千风物皆由画...

制度与文化:中国政治文明史研究的新探索

 “文明”的探讨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论题。西方界定的“文明”(civilization)取中性、复数概念,一般指“确立的”社会秩序或生活方式(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1756年,米拉波侯爵(1715—17...

妙手补千年:文物修复师“决战”国赛|文化中国行

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项目选手刘鎏正在用镊子打开古画表面的褶子,为后续修复工作做准备。主办方供图  文物是历史的讲述者,而让文物“开口”的人,是一群沉默的匠人。  修复一幅古字画,常常要调色试笔数十日;还原一件青铜器,动辄要...

贺兰山下西夏陵,世遗故事开讲了|文化中国行

西夏陵1、2号陵鸟瞰。詹安稳/摄  20世纪30年代,一个年轻的德国飞行员飞越贺兰山时,被一片“巨大的白色土堆”所震撼。他用随身携带的相机记录下这一壮观的景象,照片被收录进《中国飞行》一书,成为西夏陵最早的影像。只是当时...

2025
03/25
14:06
温儒敏
浏览量: 33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