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吴佳骏《行者孤旅》:在文字与自然间独自探寻身心灵的融合_

吴佳骏《行者孤旅》:在文字与自然间独自探寻身心灵的融合_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4-03 11:02:47 | 点击:297

《行者孤旅》是作家吴佳骏的大地行走散文集。他将多年来融入大自然的所思所想,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宁静与和谐之美。这些文字大多是即兴发挥,充分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大地的和谐关系。每一篇文章,都像是孤寂的身心灵与天地万物碰撞出的火花。

这部作品以地域景观和事物为触发点,引发对人生的深刻感受,打开作家的精神之门。无论是面对历史还是当下,作者都在文字与大自然之间,探寻身心灵的完美融合。即使是一个人的孤旅,他始终以自我为舟,丈量着大地,解救着灵魂。他致力于释放出时间和大地深处那些被遮蔽的人与物,让它们重见天日,焕发生机与活力。他既扎根于传统,又执着于在传统中寻找新的主题;既关注万物的悲喜,又一再确认自己的使命。

翻开这本“未完成”的散文集,扑面而来的不是精心雕琢的沉香,而是带着露水气息的草木本真。吴佳骏坦言,这些文字“缺乏精巧的构思,没有刻意的谋篇布局”,恰似山民随手编织的竹篓,枝条交错间自然形成盛放天光的容器。在《涞园寻雨》中,我们看到文字如何遵循雨水的轨迹流淌——石板路上的琴键纹路、竹影晃动的秘密手势、荷塘里未及绽放的莲蓬,每个意象都像是水雾中突然显现的萤火,被直觉的网兜轻轻捕获。

这种“全凭直觉的捕捉和呈现”的写作方式,恰似武陵人缘溪而行。当我们在《龚滩夜行人》中读到“我伸出手,想把风抓住,结果抓住的只是一把虚无”,在《百里竹海的风》里感受“风把竹子的骨节越拉越长,似乎都快接近苍穹了,但就是不断裂”,便知这些文字绝非刻意经营的盆景,而是野地里自生自灭的蒲公英。正如作者所言:“高蛋白的东西吃多了,喝几口清汤也是必要的。”这些散文的“毛边”,正好保留了思想最原始的肌理。

作者在山川草木间行走的姿态颇具禅意——“双脚朝外走,思绪却在朝内走”。这种相向而行的步调,在《一个人的巫山》中化作苍鹰的姿态:“我变成了一只苍鹰,在山的上空翱翔和俯冲”,这既是对群山的丈量,也是对精神高度的攀援。

这种双重行走的智慧,体现在武隆山水间,他捕捉到的既是“云中日照”,也是生命原初的光晕;在竹海东大门站成竹子的瞬间,骨骼里响起的是风的呼啸,同时也是存在本身的震颤。正如他在创作谈中剖白:“我看山看水,看花看草,根本看的还是自己。”

当夜色漫过龚滩古镇的石板路,那个“惊扰着古镇的魂”的夜行人,何尝不是所有写作者的缩影?作者笔下“独自提灯夜行”的意象,直到我往前翻阅再次细品《涞园寻雨》,才在结尾处获得终极解答——当寻雨者跨出园门落泪的刹那,方才惊觉“这场雨就藏在我的心间”。这种顿悟,与他在巫山江岸行走时体味的“没有孤独的爱是虚幻的”形成奇妙互文,道出创作的本质:所有的远行都是对内心秘境的开垦。

这种孤独并非苦行僧的枷锁,而是创作者与大自然万物对话的无形窗口。在《百里竹海的风》里,风拉长竹节的过程,恰似文字在稿纸上生长的轨迹;当作者说“我站在竹海的东大门眺望,感觉自己也成为了一棵竹”,我们仿佛听见的是天空的雨声,更听见了身心灵的融合之声。这种创作观照,使得《行者孤旅》中的每篇文章都如同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窗,透过有限的文字,展现出无限的想象空间。

全书最动人的张力,在于始终处于“在路上”的状态:“我究竟是人间的一个过客,还是一个暗探,抑或是一个出逃者,一个逐梦人。”就像《追故乡的人》中那些“承载记忆的泥土”,作者的文字始终在完成与未完成之间摇摆。当他在涞园的太极广场陷入混沌,在荷塘边“差点把自己走成了一朵莲”,这种迷失恰恰是最深刻的抵达。那些“被布谷鸟喊去劳作”的空屋主人,何尝不是被时代驱赶的我们?而写作者正如那个在紧锁的房门前抽烟的夜行者,“听见屋内主人的鼾声和幽梦正在吵架”。

这种永恒的漂泊感,在《去武隆》的晨光中显现:“早起,感受云中日照、雾中微风,街道与行人,迎着晨光诉说热情。”读到此,再回顾散文集的或长或短的篇章,我们瞬间明白:那些散落在巫山云雨、龚滩月色、竹海风声中的文字碎片,正在拼凑一幅大自然与身心灵完美融合地图。

在《行者孤旅》的自序中,作者这样写道:“唯有把自己放逐到大自然中去,才能做到真正的超脱,也才能对万事万物怀有敬畏之心,并深刻认识到人的渺小和伟大,局限性和创造力。当一个人走的地方多了,他的视野方才宏阔,心胸方才宽广,思考方才深邃,才可能对未来的人生做出正确的选择——以独立的姿态认真地活着。行走在路上的人,不是跋涉者,便是归乡者。出发和回归,不是同一条路,又是同一条路。故许多时候,我的远行也是归途,归途也是远行。每一条路所指引的方向,都在通往我灵魂的家园。”

他在大地上的行走,将融入大自然的所思所感一一成文。这些文字多为即兴观察,即兴书写,自由本真,从中能看见一个寂寞的灵魂与天地万物擦出的电光石火。作者始终追求与自然万物共生长,与天地精神独来往。大地伦理,心性探索;哲思叙事,诗意栖居。这部散文集以诗性的独特叙事方式,触摸到大地的脉搏,体察宇宙的奥妙,感悟行走的乐趣,追问存在的思想,充溢着一种宁静和谐之美。

华灯初上,我合上这本带着草木体温的书卷,窗外的城市正被霓虹浸染。恍惚间,那些在涞园失踪的雨滴、在竹海游荡的风声、在龚滩迷路的影子,都化作文字的青苔,悄悄爬上现代人精神荒漠的断壁残垣。吴佳骏用孤独行者的感悟与哲思,再次诠释了在文字与山水自然间,我们如何进行身心灵的完美融合。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泰国军方称再次空袭柬埔寨军事设施 袭击照片公布

 泰国军方当地时间24日下午发表声明说,泰军方对柬埔寨多个军事目标进行精准打击,并公布了一组对柬埔寨军事基地展开空袭的照片。  当天下午,泰国军方出动了4架F-16战机,对柬埔寨多个军事基地投放炸弹,军方表示这是当天实施...

印度与英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

  印度总理莫迪访问英国  当地时间24日,正值印度总理莫迪访问英国之际,印度与英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  今年5月,印度与英国完成谈判,达成了自由贸易协议。根据协议,印度出口英国的商品99%将实现零关税。英国出口印度的商...

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21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介绍“十四五”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成效,并答记者问。  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

时速400公里,中国高铁驶入“无人区”

 【创新故事】  ◎本报记者 何 亮  7月9日,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期间,位于北京朝阳的国家铁道试验中心,成为国内外参会嘉宾关注的焦点。这里,大家争相试乘体验世界首款试验运行时速450公里、商业运营时速400公里的...

甘肃两当:“桥边音乐汇”奏响红色土地奋进强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在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青年品牌活动——“‘桥’见青春·桥边音乐汇”,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为这座红色小城注入了青春的活力与激情,成为当地青年思想引领与文化生活的新亮点。“桥”...

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电影市场开幕

7月4日,重庆永川国际会展中心,嘉宾观看中国电影科技企业的虚拟影片。  当日,2025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影节电影市场开幕式及电影科技成果展览启动活动在重庆永川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据悉,现场有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

师亮一家四代传承叶画艺术 一叶一世界 画中见乾坤

师亮以毛笔绘制叶画。金鱼“游”于银杏叶上。  本报记者 陈雪柠  月黑风高夜,一只斑斓猛虎登高远眺,回首长啸;大雪漫天舞,通体雪白的宫猫在红墙前踱步,气度不凡。在叶画世界里,从花鸟走兽到人物建筑,万千风物皆由画...

制度与文化:中国政治文明史研究的新探索

 “文明”的探讨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论题。西方界定的“文明”(civilization)取中性、复数概念,一般指“确立的”社会秩序或生活方式(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1756年,米拉波侯爵(1715—17...

妙手补千年:文物修复师“决战”国赛|文化中国行

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项目选手刘鎏正在用镊子打开古画表面的褶子,为后续修复工作做准备。主办方供图  文物是历史的讲述者,而让文物“开口”的人,是一群沉默的匠人。  修复一幅古字画,常常要调色试笔数十日;还原一件青铜器,动辄要...

贺兰山下西夏陵,世遗故事开讲了|文化中国行

西夏陵1、2号陵鸟瞰。詹安稳/摄  20世纪30年代,一个年轻的德国飞行员飞越贺兰山时,被一片“巨大的白色土堆”所震撼。他用随身携带的相机记录下这一壮观的景象,照片被收录进《中国飞行》一书,成为西夏陵最早的影像。只是当时...

2025
04/03
11:02
浏览量: 29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