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许言午《扬兮镇诗篇》:“诗”与“远方”的对话

许言午《扬兮镇诗篇》:“诗”与“远方”的对话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4-15 15:35:21 | 点击:173

许言午《杨兮镇诗篇》故事发生在中国浙西的山村小镇,此处群山环绕,交通闭塞,光景不过一山一水一平原,一河一桥数村庄。在仅有3000余人的偏远小镇上,时光如风吹拂过平缓的山谷。任凭光阴流转,无论世界如何变迁,百姓生活总波澜不惊,四季时光如旧,缓缓流淌,俨然一派山清水秀、岁月静好的田园风情。小说围绕镇上家庭及人事变迁,回首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时代变幻,充满浓郁的乡土怀旧气息,然而眺望乡愁的记忆未必模糊晦暗,它与现实的距离同样可以色彩缤纷。在岁月诗章的起承转合里,《杨兮镇诗篇》徐徐展开“诗”与“远方”的对话。

有道是,从前生活从来慢,山中小镇日月长。“扬兮镇的日子过得慢,年年都是闰年,比别的地方多出一天。”平凡淡然的风景,岁月流逝的点滴,市井人生的烟火,伴随着往昔生活与时偕行的各种变化,渐次在作家笔下晕染开来。在表面上风轻云淡的日子、暗地间来来去去的人事中,小镇生活谈何容易?应对世道人心的无数暗流,一件件苟且琐事纷至沓来,一场场流言蜚语此起彼伏,众人又无不承担着内心的道德压力和周而复始的精神危机。

在杨兮镇上,纵然人人怀揣如诗般的畅想,但终究无法抵挡私人生活与乡土社会的微妙拉锯:三代亲人的牵绊与隔膜,乡人生存的蒙昧和麻木,邻里摩擦的瓜葛及是非,宛若台剧般历历在目。光天化日下,每个人其实都承受着难以言说的孤独,“整个镇子像一个敞开的舞台,无隐私与秘密可言。”许言午如此穿针引线地记叙小镇民生的真实境况,缜密铺排人与自我、他人与亲人的复杂关联,那么人与生活又该如何互相找寻位置,形成新的诗篇?

本书开篇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中国民间生态的褶皱一端,毋宁说是作者意在打通历史生活一角,让“诗”与“远方”做出对话。描绘上世纪80年代小镇生活史之余,《扬兮镇诗篇》亦可视作一部讲述男女主人公张咏和丁晓颜人生故事的成长小说。这一对青梅竹马生长于小镇家庭,于父母期盼下度过迷茫、痛苦和压抑的青春岁月。身为乡人眼中的刺头小子和傻子姑娘,张丁二人各自承担着巨大的误解与成见,因此陷入不同的心灵危机。显然,作者在刻画少年男女的成长、恋情与不可知的未来上,自有一番耐人寻味的襟怀。

透过这段因缘,我们不难辨识出中国文学史上乡土文学作家——鲁迅与沈从文的身影。从张咏早年经历的家庭变故和乡里流言,到赴远求学的思想与情感变化,他面临的是那一代农村知识分子似乎无法自拔的困境:远方的渴望和召唤,故乡的母亲与情人,白日的心事和黑夜的泪水互为表里,或去或留的纠葛在扣人心弦。相较之下,丁晓颜天性善良质朴,她不像饶有诗情的母亲、更不如成熟早慧的姐姐,她常被人训斥心智顽愚和不识大体。即便如此,她仍以纯真之心对待生活的每一刻,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对爱情有坚定的守候,自有一股不染世俗的心性灵气和女性之美。

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为故事的时空背景下,许言午从旁切入了乡土中国与现代爱情的种种冲突。闯远方?留故乡?这是小镇生活的永恒话题。作为当年为数不多的出走者,张咏游子还乡之际,已然有了难以安放的乡愁及愤怨。从他对小镇又爱且恨的态度里,既能看出魏连殳改造世界的执着和孤独,也可见吕纬甫难以自拔的茫然与怅惘。然而,几乎未曾踏出小镇的丁晓颜,反而能对生活本身安之若素,懵懂踏实地过好日子。仔细品读这一对恋人在性格特点、人生际遇和情感需求上的诸种差异,尤多鲁迅笔下知识分子遇见沈从文小说中翠翠之感。

令人欣慰的是,留居故乡的丁晓颜未曾报以泪水或无奈,她懂得以理解、包容之心来承载人间的不圆满。不同于常人设想的命运正轨,她所做出的每个重要决定虽貌似南辕北辙,但最终在与市侩之人的对比之间,绽放出奇特的魅力。正是这样一个笑置诗书的单纯姑娘,竟能只身扛起磨难和委屈,在压抑不堪的年代里感知生活点滴,于贫瘠沉溺的环境下不时萌生出丰沛诗意,成为小镇上如此亮丽动人的风景。辨析张咏和丁晓颜各自选择的悲喜人生,许言午在无声中言明:诗情注定不是煽情,此时当下也可以是诗与远方;而一个人想要活出澄明静定的自我,既要有拒绝随俗的勇气,更要有一颗坚实的不屈之心。

单看如上情节,《扬兮镇诗篇》大体不外乎乡愁故事的当代翻版,但故事的精彩之处却堪比老戏文一般跌宕起伏。从张咏的抛妻弃子,到丁晓颜的猝然离世,两位人物的命运遭际再度激起了故事意蕴的转折。许言午在一贯平淡温和的叙述中急转直下,乃至于不惜以反诗意的方式来处理两人主客异位的人生命运。其中无情也有情的笔法,大有深意存焉。作家仿佛意在延伸乡愁之外的思辨:岁月悠悠、时移事往,什么是需要舍弃的?什么是需要坚持的?最重要的是,生活的变故已然发生,人又该以怎样的心情过日子?

作为人生路径的参照,小说选择了3个意味深长的人物,他们在小镇世界的人生感慨同命运印记,尤待读者静心体味。蛰居镇中的瘸腿照相馆师傅,对外谦和低调,内心却以行旅中国为荣,每每活在相片定格的风景与记忆里;青年时代上过教会学校而不幸历经无数政治风暴的钟表匠,性情开朗但郁郁寡欢,终日以定时饮茶的作风扬名小镇,企图以循规蹈矩的作息来维系生活的秩序;被军工厂职工遗弃而精神崩溃的疯女人,一度被人遗忘在时间之外,又永远被囚困在时间之中……恍兮惚兮,杨兮镇是诗情画意的边城?还是民生蒙昧的鲁镇?纵然我们无法参悟故事中人全部的悲欢喜乐,但同样面对无边无际的生活、面临一闪而过的乡愁时,你我是否为生命留下“诗”的余地?

《扬兮镇诗篇》以“诗篇”为题,类比小镇众人的一生踪迹,有意无意暗示了众声喧哗的人间境况,但唯有一首首诗行字句在排列中各自彰显的孤独本色,方才承载了诗的要义。白日之下无新事,但不为人知的心事里,可能是不动声色的悲哀,或许有不落言筌的遗憾,更埋伏着不堪回首的忧伤……在杨兮镇所有的夜晚,天地空旷,星空浩渺,丁晓颜独坐高楼,孤独笼罩天地。从不时望向爱人所在的远方,到怀抱女儿百感交集的自语,这一时刻她果真无动于衷吗?“自年幼时起,她就把孤单藏得很深,深到她自己也察觉不出了,仿佛藏于深山千年之久的扬兮镇。”这一章关于乡愁的抒情诗,似与相片连同记忆的色彩一并黯淡遗落,但是重读那模糊而遥远的记忆一页;在那同样孤绝的生命情境里,曾经那位进退失据、左右为难的青年人,不也是一位被打入异乡荒野的孤独者?人们赞叹一首诗的澎湃、优雅和华彩之时,未必能读懂它背后的低语、恍惚与沉默。

于此,许言午藉由小镇生活的浮沉起落,讲述了青春的经历与抉择,日后的等候和失落。从小说结局回望故事开篇,昔日才子佳人安在?出走多年再回首故乡,唯余此情可待成追忆。时光的列车到站之际,重返那些照亮生命的感动时刻,我们能否回答陈年书信中尘封已久的问题:“扬兮镇是不是真的比别的地方多出一天?”时代之风远远吹来,把故事吹向杨兮镇,这里多出的那一天是哪一天?是昨天?是明天?还是今天?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诗》云:“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回头来看,存在于记忆和想象之间的杨兮镇以及那个年代,何尝不是另一个“远方”?跨越漫长的人生季节,体会故人往事的诗篇,人之初的情感尊严与价值理想,方才随同生命和时光一起彰显出诗之所以为诗的真谛,使人为之感慨、为之低徊。尽管丁晓颜已永远驻足在“多出的那一天”,但她永远是承载着诗与远方的杨兮镇。那是人们内心最柔软、最隐秘的安宁角落,也是记忆中本真纯净、充满色彩的温暖年代。

在“诗”与“远方”的对话之间,《杨兮镇诗篇》放缓时光的脚步,让生命多出一日余裕,以供回忆曾经的岁月,或向往另一种未来。从鲁迅的鲁镇、沈从文的边城,到许言午的浙西、丁小杏的杭州,中华大地上千百年来的浪漫、思念和诗意一如既往,如此流淌,如此绵延——“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诗,永远镌刻在历史和光阴的途中。花谢花开,诗接千载;咏之叹之,回旋不尽。她,也许就在银花漫舞的一朵栀子里;他,也许就在万语千言的一句诗行间。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长篇小说《乌思藏风云》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次仁罗布长篇小说《乌思藏风云》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乌思藏风云》书封。西藏人民出版社供图  小说以13世纪中叶西藏的重大历史事件“凉州会谈”为核心...

呈现生活运转的朴素哲学

 【近作速览】   刘皓的短篇小说《按摩》借幼童“我”之手,展开一幅三口之家因“按摩”而起风波的生活画卷。“我”的父亲复员后,先是寻的生计方式不合规,后又轻信朋友口中的商机,献出家庭的全部积蓄,还搭上母亲的陪嫁...

他们的文字饱含生命的质地、泥土的厚重

本报记者 路艳霞毛银鹏到北京海淀西二旗一小区干保洁已经两个多月了,63岁的他曾卖过鞋、干过保安,在北京已断断续续生活了20多年。岁月在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从未改变过他对文学的坚守和执着。“我那僵了十多年的生命之作《在北京》...

经典需要守护者,还需要说书人(健康书橱)

手里这本《思考中医》,翻着翻着就放不下了。别看封面上印着“思考中医”“伤寒论导论”等字样,让人乍以为是本学术大部头,真读了才会发现,敢情中医还能这么聊。倒不是说里头有多少惊世骇俗的医学发现,而是刘力红这位大夫实在会讲故事...

《营造古文导览》:释义古代建筑精粹

【书衣之美】作者:田呢在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中,除了古建筑和土木工程等实物遗存外,还留有浩如烟海、种类繁多的图文遗产。正是由于这些图文遗产中记载的营造制度、程序、方法和礼仪等的有序传承,使得古人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建筑成就。由中...

如泉吐凤 为海吞鲸——《石台孝经》及唐隶的临创

【学书心得】作者:薛 飞(上饶师范学院副教授)当下学书者对隶书的临摹和学习,取法主要集中在汉碑、简牍和清隶之上,在近年的全国展中备受争议的“展览体”,以对汉碑进行改造,使之夸张与变形的现象尤为突出,引起一些质疑之声。纵观...

诗集《田野诗班》——田野里有诗,诗里有童年

《田野诗班》:田野诗班著,李柏霖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红包是个跑步高手,从奶奶手上,跑到我的手上,再从我的手上,跑到妈妈那里”,很多人是通过总台春晚上的歌咏节目《如果要写年》,认识了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田...

浙大让历史人物故事从古籍文献中“活起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近日,浙江大学文学院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向媒体与社会公众代表,展示了数字人文研究发展的最新成果。该中心主任徐永明教授在云四库数据地图中,输入“李白”,系统便将李白从公元701年...

草原与城市的对话_

原标题:中篇小说《卓玛日记》(刊发于《当代》2025年第3期)   草原与城市的对话   作者:王小王【近作速览】牧民的女儿卓玛本以为自己会考上大学,走出草原,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但哥哥的逝去改变了她命运的轨迹。当她终...

传统服饰主题图书:尽显中华服章之美

近年来,影视剧《清平乐》中的服饰成为网络热门话题,受到年轻人追捧;舞剧《孔子》中演员衣袂翩翩,圈粉观众;《国家宝藏》《衣尚中国》等节目以服饰为媒,解读传统服饰文化;国产服装品牌的新品设计,融合中国传统色彩、非遗编织技艺,...

2025
04/15
15:35
浏览量: 17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