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在多元文化中和谐共生——读《草原十二骑手》

在多元文化中和谐共生——读《草原十二骑手》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4-24 15:13:45 | 点击:292

在中国广袤的文学版图中,内蒙古的文学创作一直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而备受瞩目。从古代的游牧史诗到近现代作家的创作,这片土地上诞生的作品始终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精神追求紧密相连。

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内蒙古作家更是以多元的风格和丰富的题材,诠释了草原文化的时代精神和审美意蕴。在老一辈作家笔下,我们看到了草原的辽阔与壮美,感受到了蒙古民族性格的坚韧与豪迈;而新一代作家则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感知,书写着个体的命运与时代的变迁。

《草原》杂志编选的《草原十二骑手》(百花文艺出版社),汇集了内蒙古12位中青年作家的中短篇小说佳作,这些作家横跨70后到00后4个代际。他们的作品风格迥异,题材多变,以开阔的视野呈示了内蒙古大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社会风貌。

70后的作家们,作为当下文坛的中坚力量,其作品努力开掘民族文化历史,富蕴人生经验。海勒根那的《请喝一碗哈图布其的酒》《巴桑的大海》,兼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特质,描绘草原生活的质朴与温暖,呈现草原的自然之美,更通过人物的命运与精神追求,传递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赵卡的《杀县简史》通过拼贴手法和荒诞情节,模糊了小说与诗歌的边界,建构了一个超现实的“杀县”世界。拖雷的《厄尔尼诺》《叛徒》,前者切近现实,后者着眼历史,两者之间的凝视,如同某种隐喻,揭开了被表象遮蔽的人性挣扎。

80后作家,正处于创作的黄金期,娜仁高娃的《门》《裸露的山体》,以陌生化手法和富于诗意气质的意象,重塑了一个兼具冷酷现实和理想梦境的世界。肖睿的《筋疲力尽》《暖阳》以奇异的故事和情节,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生存状态,反映了社会转型期青年一代的迷茫与求索。此外,阿尼苏的《铁布鲁》《阿扎的江湖》,陈萨日娜的《一朵芍药一片海》《云中的呼唛》,不同程度揭示了现代化进程中,草原人所面对的矛盾、阵痛与抉择,其中暗含作家对故乡深沉的情感。

90后作家,作为文学创作的新生力量,以创新思维和独特视角,为内蒙古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渡澜的《傻子乌尼戈消失了》《在大车店里》以魔幻现实主义叙事手法,建构起属于自己的“B612星球”,显示了年轻一代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苏热的《金骆驼》《黄塘记》,以简洁而冷峻的文字,构建起一个苦涩、孤寂的西北小镇,作者在叙事中不断确立和强化这个地理空间的意义。

00后作家肩负着文学的未来,他们的作品都打上了鲜明的个人烙印,更有一种无所畏惧的创新精神。田逸凡的《珍爱的你们》《乃玉的暗色滩地》,艾嘉辰的《腹鸣》《新年快乐》以迥异的风格切入社会问题,彰显了更年轻一代作家对现实的观照。晓角的出现给内蒙古文坛带来惊喜,她的经历和她的写作都值得我们关注,在《清冷之人》《淡绿色的马》中,她对现实与生活的想象,让人惊叹,其语言诗意中透着孤冷。

通读这些作品,可以看到内蒙古作家的代际传承,也可一窥内蒙古文学的整体发展脉络。从老一辈作家到文学新秀,内蒙古文学始终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前行,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草原十二骑手》最初是《草原》杂志开设的一个栏目,此次结集出版,不仅是对内蒙古中青年作家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对内蒙古文学多样性和时代价值的一次总结。对内蒙古作家来说,文学不仅仅是艺术与情感的表达,更是传承多民族文化,书写民族团结故事的重要载体。《草原十二骑手》中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这种责任,它们以文学的形式,展现了内蒙古各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精神世界,反映了当地人民在多元文化交融中的和谐共生。

(作者系中国作协副主席)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21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介绍“十四五”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成效,并答记者问。  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

时速400公里,中国高铁驶入“无人区”

 【创新故事】  ◎本报记者 何 亮  7月9日,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期间,位于北京朝阳的国家铁道试验中心,成为国内外参会嘉宾关注的焦点。这里,大家争相试乘体验世界首款试验运行时速450公里、商业运营时速400公里的...

甘肃两当:“桥边音乐汇”奏响红色土地奋进强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在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青年品牌活动——“‘桥’见青春·桥边音乐汇”,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为这座红色小城注入了青春的活力与激情,成为当地青年思想引领与文化生活的新亮点。“桥”...

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电影市场开幕

7月4日,重庆永川国际会展中心,嘉宾观看中国电影科技企业的虚拟影片。  当日,2025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影节电影市场开幕式及电影科技成果展览启动活动在重庆永川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据悉,现场有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

师亮一家四代传承叶画艺术 一叶一世界 画中见乾坤

师亮以毛笔绘制叶画。金鱼“游”于银杏叶上。  本报记者 陈雪柠  月黑风高夜,一只斑斓猛虎登高远眺,回首长啸;大雪漫天舞,通体雪白的宫猫在红墙前踱步,气度不凡。在叶画世界里,从花鸟走兽到人物建筑,万千风物皆由画...

制度与文化:中国政治文明史研究的新探索

 “文明”的探讨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论题。西方界定的“文明”(civilization)取中性、复数概念,一般指“确立的”社会秩序或生活方式(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1756年,米拉波侯爵(1715—17...

妙手补千年:文物修复师“决战”国赛|文化中国行

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项目选手刘鎏正在用镊子打开古画表面的褶子,为后续修复工作做准备。主办方供图  文物是历史的讲述者,而让文物“开口”的人,是一群沉默的匠人。  修复一幅古字画,常常要调色试笔数十日;还原一件青铜器,动辄要...

贺兰山下西夏陵,世遗故事开讲了|文化中国行

西夏陵1、2号陵鸟瞰。詹安稳/摄  20世纪30年代,一个年轻的德国飞行员飞越贺兰山时,被一片“巨大的白色土堆”所震撼。他用随身携带的相机记录下这一壮观的景象,照片被收录进《中国飞行》一书,成为西夏陵最早的影像。只是当时...

村里有了美术馆

   砖墙黛瓦藏画意,乡野田园有丹青——盛夏,记者行走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广袤乡野间,一个挂有“乡村美术馆廊”标识的藏式院落映入眼帘。  这座乡村美术馆坐落在舟曲县峰迭镇狼岔坝村。村庄不大,清澈见底的溪流穿村而...

人文经济学:人文与经济如何互相赋能

杭州西湖白堤。新华社发苏州工业园区。新华社发  【圆桌对话】  与谈人  孙俊芳 苏州大学人文经济学研究院研究员、商学院教授  罗卫东 浙江大学人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教授  魏建 山...

2025
04/24
15:13
浏览量: 29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