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柘荣剪纸—— 千年技艺 绽放光彩(美在乡村·走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柘荣剪纸—— 千年技艺 绽放光彩(美在乡村·走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3-08-06 12:33:53 | 点击:8538

  剪纸《“四下基层”》,柘荣剪纸非遗传承人集体创作。
  图片为柘荣县委宣传部提供

  剪纸《柘荣高山白茶——桂岭红》,作者陈水云。
  图片为柘荣县委宣传部提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近年来,各地充分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开展具有乡土特色的文艺创作,以美育人、以艺兴村,乡村文化振兴的局面生动呈现、活力凸显。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助力乡村振兴,本版推出“美在乡村”栏目,聚焦各地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新面貌。栏目首推“走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系列,通过多元视角透视传统工艺创新发展之道,展示美术和设计在提升乡村文化品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基层党建和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为推进文化传承发展和乡村文化振兴探索新路径。

  ——编  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在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剪纸非遗传承人倾心主题创作,以匠心巧手传递“大道理”、涵养“大情怀”。近期在宁德召开的“四下基层”与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现场,背景墙上融入柘荣剪纸艺术元素的会标和4件以“四下基层”为主题的巨幅作品,让与会者眼前一亮、赞叹不已!柘荣剪纸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正绽放新的时代光彩。

  南北融汇  质朴灵秀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96岁高龄的袁秀莹坐在桌前,刀随手动,寥寥几下,一只翩翩欲飞的“蝴蝶”便跃然眼前。幼时即接触剪纸的袁秀莹是柘荣剪纸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在柘荣县,几乎家家有剪纸、户户会剪纸,窗花、摆件、挂饰……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剪纸元素。从男婚女嫁到生日寿诞,人生中的每个重要阶段都有剪纸的陪伴,可以说,剪纸早已深度融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2000年,柘荣县凭借剪纸艺术被原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始于唐、盛于清,柘荣剪纸随中原士庶南徙而流入,最早由民间刺绣的底样发展而来,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二月闺秀绣罗衫,巧剪花样百家传”,是对柘荣剪纸的真实写照。历史的演进造就了柘荣剪纸深厚的群众基础,也赋予其独特的艺术韵味。它保留了中原剪纸的特点,表现内容极为丰富,有人物、花木、鸟兽、山水、文字、果蔬、昆虫等;用途非常广泛,有窗花、礼花、喜花、鞋花、枕花、肚兜花、帽花、屏花、箱柜花等。在创作手法上,柘荣剪纸也保留了中原剪纸以剪为主、以刻为辅的特点,创作时不打草稿、不用粉本,先剪外形,再进行图案内部镂空。剪纸外形不求对称、随意挺劲,图案概括简练、质朴粗犷,布局轻松写意。正因如此,柘荣剪纸有“中原剪纸文化活化石”的美誉。在后期发展中,柘荣剪纸受南方剪纸风格影响,细节处理上更显严谨、秀丽,由此形成了兼具粗犷随性之外形、细腻柔美之细节的独特艺术魅力。“柘荣剪纸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它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回归生活。”袁秀莹说道。

  如今,代代相传的柘荣剪纸被赋予更多时代内涵,表现形式也随之创新。年轻一代的剪纸艺人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借鉴油画、影雕、摄影、素描、白描中的艺术手法,运用点色、衬色、套色等技法,在铜版纸、蜡纸、绒纸、布等材料上创作,形成了愈加丰富的柘荣剪纸艺术面貌。“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创新和发展都要看年轻一辈。”袁秀莹认为,在传承中创新,柘荣剪纸才能保有长久的生命力。

  深化主题  以美育人

  长卷缓缓展开——从红旗漫卷八闽地,到人民当家作主人,再到乡村振兴新图景,这幅名为《血汗铸辉煌》的剪纸作品,用15个场景的组合,生动刻画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驻足凝神,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观者在领略艺术魅力的同时,受到一场精神洗礼。

  剪纸长卷由柘荣剪纸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孔春霞带领学生历时4个多月创作完成,现收藏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将剪纸融入重大主题创作,正是柘荣县近年来的新探索。如今,柘荣剪纸不再只是节日的装饰、祈福的物件,还是反映时代精神、展现人民风貌的艺术载体。

  创作之余,孔春霞会到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为学生授课。借助《血汗铸辉煌》讲述党史故事时,她惊喜地发现,通过艺术作品诠释宏大主题,学生们的接受度更高。孔春霞感慨:“欣赏美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把重大主题融入剪纸创作,既能丰富剪纸内涵,又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将主题创作与主题宣传相结合,是柘荣剪纸的又一创新方向。“四下基层”与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召开前夕,柘荣县委宣传部召集10位柘荣剪纸省级、市级、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历时半个月,分别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为主题,共同完成4幅剪纸作品的创作、剪制和装裱。作品通过朴实细腻的艺术语言,生动展现“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在宁德的坚持和传承,彰显党员干部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的优良作风,成为推动“四下基层”大众化传播的新媒介。

  在公益宣传中,柘荣剪纸也进一步拓宽创作主题和内容,以贴近群众、简明鲜活的艺术特色,传递正确价值导向。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颁布实施15周年,柘荣县公安局的民警们积极动手,创作了一组禁毒主题剪纸,表达“毒品不绝、禁毒不止”的决心,为宁德市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加油鼓劲。柘荣县“扫黄打非”办也创新宣传形式,邀请孔春霞创作了两幅主题作品,将柘荣剪纸独特的雕花镂空技艺与“扫黄打非”主题相融,生动明快的画面令人过目不忘。柘荣剪纸的题材还在不断拓展。例如作品《生态安全人人有责》将美丽自然景观与乱砍滥伐等违法行为做对比,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强化大众环保意识。作品《守卫国土不畏生死》通过刻画当代军人英姿,展现保家卫国的决心,号召大家共同维护国家安全。这些剪纸作品与时俱进,发挥美育作用,助推精神文明建设。

  文旅融合  特色兴村

  剪纸造型的窗户、剪纸点缀的路灯、剪纸装饰的民居墙面……行走在柘荣县城郊乡靴岭尾村,剪纸元素随处可见。从集体经济“空壳村”到年收入可观的“网红村”,靴岭尾村蜕变的着力点,正是剪纸。

  2018年,柘荣剪纸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也是这一年,靴岭尾村在上级部门帮助下明确了以剪纸为特色的发展思路。为提高村民的剪纸本领和文化艺术修养,村里邀请柘荣剪纸非遗传承人为村民们上课。第一堂课就来了四五十位村民,男女老少挤满小小一间屋子,热闹非凡。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村子一点一点变化。剪纸艺术培训不光练就了村民们的好手艺,更提振了大家的精气神。

  下午4点,靴岭尾村柘荣剪纸传习馆内,10多位村民正在“文创导师”指导下练习剪纸技艺。如今,靴岭尾村的文创导师已从个位数发展到十位数。村民袁祚干,每堂课都来。人们惊叹,过去的打石工,如今也拿起了“铰花剪”!从只会剪简单的“寿”“福”等字,到能够创作图案更加繁复的作品;从只会剪花样,到懂得品文化,越来越多的村民像袁祚干一样,在剪纸世界里体会到创造的喜悦、艺术的魅力,获得精神的滋养,有了坚持的动力。

  将剪纸艺术资源转化为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优质资产,有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柘荣县积极推动柘荣剪纸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扶持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壮大民间剪纸艺人队伍、培育剪纸龙头企业、开展非遗剪纸进校园等活动,使柘荣剪纸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品牌。仅以靴岭尾村为例,其依托党建引领,通过党支部领办、村民入股、乡贤投资和专人运营,办民宿、做研学,推出文创产品,发展乡村旅游,使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柘荣县剪纸协会会长游晓卿认为:“紧贴当代百姓生活需求,使剪纸艺术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既可以为剪纸艺术开拓新空间,也可以走出一条特色发展新路径。”

  在柘荣县,剪纸技艺的代代传承,让非遗融入新时代、焕发新生机,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注入新活力,一幅文韵浓、村庄美、产业兴的和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06日 08 版)

(责编:白宇、胡永秋)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21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介绍“十四五”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成效,并答记者问。  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

时速400公里,中国高铁驶入“无人区”

 【创新故事】  ◎本报记者 何 亮  7月9日,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期间,位于北京朝阳的国家铁道试验中心,成为国内外参会嘉宾关注的焦点。这里,大家争相试乘体验世界首款试验运行时速450公里、商业运营时速400公里的...

甘肃两当:“桥边音乐汇”奏响红色土地奋进强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在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青年品牌活动——“‘桥’见青春·桥边音乐汇”,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为这座红色小城注入了青春的活力与激情,成为当地青年思想引领与文化生活的新亮点。“桥”...

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电影市场开幕

7月4日,重庆永川国际会展中心,嘉宾观看中国电影科技企业的虚拟影片。  当日,2025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影节电影市场开幕式及电影科技成果展览启动活动在重庆永川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据悉,现场有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

师亮一家四代传承叶画艺术 一叶一世界 画中见乾坤

师亮以毛笔绘制叶画。金鱼“游”于银杏叶上。  本报记者 陈雪柠  月黑风高夜,一只斑斓猛虎登高远眺,回首长啸;大雪漫天舞,通体雪白的宫猫在红墙前踱步,气度不凡。在叶画世界里,从花鸟走兽到人物建筑,万千风物皆由画...

制度与文化:中国政治文明史研究的新探索

 “文明”的探讨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论题。西方界定的“文明”(civilization)取中性、复数概念,一般指“确立的”社会秩序或生活方式(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1756年,米拉波侯爵(1715—17...

妙手补千年:文物修复师“决战”国赛|文化中国行

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项目选手刘鎏正在用镊子打开古画表面的褶子,为后续修复工作做准备。主办方供图  文物是历史的讲述者,而让文物“开口”的人,是一群沉默的匠人。  修复一幅古字画,常常要调色试笔数十日;还原一件青铜器,动辄要...

贺兰山下西夏陵,世遗故事开讲了|文化中国行

西夏陵1、2号陵鸟瞰。詹安稳/摄  20世纪30年代,一个年轻的德国飞行员飞越贺兰山时,被一片“巨大的白色土堆”所震撼。他用随身携带的相机记录下这一壮观的景象,照片被收录进《中国飞行》一书,成为西夏陵最早的影像。只是当时...

村里有了美术馆

   砖墙黛瓦藏画意,乡野田园有丹青——盛夏,记者行走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广袤乡野间,一个挂有“乡村美术馆廊”标识的藏式院落映入眼帘。  这座乡村美术馆坐落在舟曲县峰迭镇狼岔坝村。村庄不大,清澈见底的溪流穿村而...

人文经济学:人文与经济如何互相赋能

杭州西湖白堤。新华社发苏州工业园区。新华社发  【圆桌对话】  与谈人  孙俊芳 苏州大学人文经济学研究院研究员、商学院教授  罗卫东 浙江大学人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教授  魏建 山...

2023
08/06
12:33
浏览量: 853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