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山西青基会:不断探索让孩子“上好学”的新内涵

山西青基会:不断探索让孩子“上好学”的新内涵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12-29 11:07:22 | 点击:7392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玉坪乡李家坡底德伟希望小学,学生们正在上安塞腰鼓体验课。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玉坪乡李家坡底德伟希望小学“希望洗衣房”改造前(上)后(下)对比图。

“我的家乡都是宝”活动现场,学生们学习斗拱知识。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街小学“小马书屋”。受访者供图

如今的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玉坪乡李家坡底德伟希望小学,一改往日的萧瑟和陈旧。崭新的教学楼、宿舍楼拔地而起,智能化教学设备、篮球场、游泳池一应俱全,“希望四室”——舞蹈室、美术室、音乐室以及阅读室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曾经简陋的洗手池焕然一新,孩子们还拥有了洗烘一体洗衣机,“再也不怕冬天洗衣服,小手冻得通红了”。

这是18岁的李静在山西省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就读的第二个学年。上个学年李静获得了专业课年级第一的好成绩,作为山西希望工程“匠兴行动”的受益者,她希望能在毕业后谋得一份技术岗职业,“回馈爱心人士的资助”。

在山西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的资助和职业规划师的建议下,那个在牛场旁上网课的韩丽霞也如愿考进了北京师范大学。

“打造新时代希望工程公益项目体系,回应青少年多领域、多层次需求,满足青少年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新期待。”山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华介绍,自1993年成立以来,山西青基金会逐渐实现从“筹款-捐助”的一维工作模式转变为以需求为导向的“筹款-捐助-发展”多维公益体系,“不断地在这张公益蓝图中填涂色彩,给予孩子最温暖的共鸣”。

助学兴教让困境青少年有自主选择的机会

“勤能补拙”是韩丽霞的座右铭。从半山半坡的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马圈湾村“走”到北京上大学,她的求学经历也是这句座右铭的现实注脚。

韩丽霞自幼父母离异,她和年迈的爷爷奶奶、患病的父亲以及幼小的妹妹相依为命。家庭的贫苦并未浇灭韩丽霞学习的热情。2021年,她以高分成绩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起初,韩丽霞考虑到方便照顾爷爷奶奶和节省学费、生活费,决定放弃北京的大学,留在山西省内求学。没多久,山西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志愿者带来的爱心资助金打消了她这一顾虑,还为她对接了职业生涯规划师,合理选择报考的学校。

“未来,我希望能帮助更多女孩子走出农村、大山。”韩丽霞和山西青基会的志愿者仍保持着联系,心情郁闷或课业压力大时,会主动向他们倾诉,“志愿者还会时常关心我的爷爷奶奶,这让在外求学的我更安心”。

为支持更多青少年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山西青基会创新打造了希望工程“匠兴行动”,与全国首个慈善技校——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联合成立山西希望工程职业教育助学中心,为低收入家庭子女提供免费职业技能教育。

李静是忻州市静乐县鹅城镇宋家村人,早在2019年,她便接受过山西希望工程助学项目支持。2022年初三毕业后,由于家庭再次突发变故,原本计划读高中的她一度想要辍学务工。山西青基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推荐她到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学习。

“有了一技之长,未来求职更有竞争力。”山西青基会项目发展部副部长师慧蓉告诉记者,陷入困境的青少年往往会被迫作出一些不得已的决定,“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兜底,给予他们自主选择人生的机会”。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希望工程重要寄语精神,根据《新时代希望工程项目指引(2020-2025年)》要求,山西青基会聚焦共青团主责主业,通过线上线下筹集善款、爱心物资超4.3亿元,资助14万余名困难家庭学生,救助近1500名重大疾病青少年,援建558所希望小学,打造348个希望图书室、心理咨询室、希望厨房等,有力促进乡村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改变了一批又一批困境青少年的命运。

健康守护为孩子铺就香花弥漫的路途

“在红白相间的橡胶跑道上挎着安塞腰鼓蹦蹦跳跳,在泳池里欢快地戏水,别提多开心。”就读于临县玉坪乡李家坡底德伟希望小学六年级的苏佳宇,最喜爱安塞腰鼓体验活动和游泳课,更让他开心的是,“如今汗水浸湿的衣服再也不用拿回家洗了”。

这学期以前,他和大多数同学一样,经常积攒一两周的脏衣服,放假时再带回家让父母清洗,学校宿舍也因此常常发出难闻的气味。2022年9月,山西青基会开始为学校修建洗衣房,配备两台烘干一体的滚筒洗衣机、挂烫机,极大地改善了他们学习生活的卫生环境。

苏忠林从2013年便担任该校校长一职。他回忆,10年前,学校还是只有17个学生的普通村小,2014年,山西青基会联系到山西宏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德伟,定向援建了学校。今年,学生增长到了160多名,附属幼儿园招收了30多个孩子。

在他看来,“希望洗衣房”看似只是解决了学生非常细微的需求,但却培养了他们讲卫生的习惯,这也体现了山西希望工程不再只聚焦硬件改善和捐助层面,更关注到了孩子们的微小心声。

“希望洗衣房”项目负责人荀志华告诉记者,陈德伟累计捐款2800余万元,是山西希望工程中以个人名义捐款最多的捐赠人。为了创新捐赠形式,他常常和山西青基会工作人员调研走访希望小学、易地搬迁学校、乡村小学等,了解孩子们的最新需求,再共同孵化出相应的公益项目。

记者在山西青基会办公室内看到,办公桌上堆放着300多名儿童申请“德伟大病儿童救助”的信息表。该项目也是由陈德伟捐助实施的,为每个患有白血病等疾病的困难家庭孩子提供不少于1万元的医疗补贴,切实缓解受助家庭经济压力。

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许多农村学校食堂设施不完备、卫生环境差等问题导致的“有米无锅”现象日益凸显。在忻州市南太平小学的实地调研中,山西青基会就发现学校厨房狭小,光线昏暗,仅有一个电磁炉和炒菜锅。由于没有足够的桌椅,有些孩子只能站着吃饭。

为此,山西青基会于2021年启动了“希望厨房”项目,为全省希望小学、乡村学校配备现代化厨房设备,解决师生就餐难和营养不良问题。

“新厨房的饭好好吃呀。”5岁的小佳奶声奶气地说。她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做的饭菜品类少且缺乏营养,导致她比同龄的孩子个头矮一截。如今,学校的厨房焕然一新,她能顿顿吃上安全、可口的饭菜了。

除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健康守护,山西青基会还发起了关注乡村、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臻心计划”,为孩子铺就香花弥漫的路途。

据张华介绍,偏远地区学校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弱、硬件设施落后,合格的心理健康辅导老师更是少之又少,许多心理咨询室流于形式。发起的“臻心计划”旨在为乡村学校援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中心,配备专业的沙盘、心理测量系统、宣泄器材等,培育更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力量。

“未来,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中心将面向校外人群使用,最大限度提升使用率,惠及更多孩子。”张华告诉记者,4年来,已建成10所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中心,共组织283名老师参与心理健康辅导员专业技能培训。

铸魂育人强化青少年思想引领

太原市迎泽街小学是一所进城务工子女聚集的学校,12月的第一天,五年级的70多名同学迎来了一堂特殊的体验课——“我的家乡都是宝”文物保护活动。

学生7人一组,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领悟平遥古城的历史文化,手拓明清时期平遥城流通的汇票。学生们用沾满油墨的滚筒将防伪密押拓板涂抹均匀,再将白纸印上,不一会,一张晋商汇票便“复印”完成。

“上面印着一些内容,老师带着我们逐字破解它们背后代表的月份、日期、数值和银两单位,感受到古人的防伪智慧。”王景怡和同桌兴奋地向记者展示他们制作的晋商汇票。不少学生表示,通过学习,他们了解到家乡山西省是中国保留古建筑最多的省份,“这让我很自豪,以后要更加了解家乡的宝贝,做一名小小的文物保护志愿者”。

2021年秋季,山西省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多处不可移动的文物出现险情,文物保护得到了全国的高度关注。山西青基会第一时间筹集近700万元,资助受损文物、古建筑修缮工作。今年11月,又联合山西省文物局、团山西省委,面向乡村学校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相对集中的学校,开展“我的家乡都是宝”活动,通过宣讲让佛光寺、晋祠、云冈石窟等山西代表性古建筑“活”起来,激发青少年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热爱与认同。

“铸魂育人不能只停留在进校园阶段,更要扎根在校园。”张华表示,为进一步强化少年儿童的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山西青基会将希望工程“希望图书室”升级改造为儿童版的“马克思书屋”,即“小马书屋”,严选红色、文化、科普等书籍,引导少年儿童阅读红色经典,汲取红色力量。

在五台县保利春兰小学的“小马书屋”,记者看到,代表革命、科学与活力的红青橙蓝黄装修配色令人眼前一亮,卡通版的马克思画像两旁依次摆放着党旗、国旗、军旗、团旗、队旗,三五学生拾阶而坐、静心阅读。除基础书籍外,红色绘本和连环画成了孩子们的首选。在有声阅读区,学生可随时借助多媒体分享读书心得,宣讲王二小、刘胡兰等红色人物事迹。

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是该书屋的援建方之一。中国保利集团派驻五台县副县长孙士艳告诉记者,以前图书室书籍,多为爱心人士捐赠,缺乏针对性,而“小马书屋”的图书经由山西青基会严格把关,更加夯实了青少年思想引领基础。

“书屋已成了孩子们争相前往的一处地理坐标,每周这里还定期举办少先队活动。”团五台县委副书记张秋馨表示,将进一步丰富“小马书屋”功能,策划更多孩子们喜欢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沉浸式聆听革命故事、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争做听党话、跟党走的“红孩子”。

(应采访对象要求,李静、小佳为化名)


【责任编辑:吴闻达】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21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介绍“十四五”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成效,并答记者问。  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

时速400公里,中国高铁驶入“无人区”

 【创新故事】  ◎本报记者 何 亮  7月9日,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期间,位于北京朝阳的国家铁道试验中心,成为国内外参会嘉宾关注的焦点。这里,大家争相试乘体验世界首款试验运行时速450公里、商业运营时速400公里的...

甘肃两当:“桥边音乐汇”奏响红色土地奋进强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在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青年品牌活动——“‘桥’见青春·桥边音乐汇”,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为这座红色小城注入了青春的活力与激情,成为当地青年思想引领与文化生活的新亮点。“桥”...

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电影市场开幕

7月4日,重庆永川国际会展中心,嘉宾观看中国电影科技企业的虚拟影片。  当日,2025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影节电影市场开幕式及电影科技成果展览启动活动在重庆永川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据悉,现场有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

师亮一家四代传承叶画艺术 一叶一世界 画中见乾坤

师亮以毛笔绘制叶画。金鱼“游”于银杏叶上。  本报记者 陈雪柠  月黑风高夜,一只斑斓猛虎登高远眺,回首长啸;大雪漫天舞,通体雪白的宫猫在红墙前踱步,气度不凡。在叶画世界里,从花鸟走兽到人物建筑,万千风物皆由画...

制度与文化:中国政治文明史研究的新探索

 “文明”的探讨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论题。西方界定的“文明”(civilization)取中性、复数概念,一般指“确立的”社会秩序或生活方式(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1756年,米拉波侯爵(1715—17...

妙手补千年:文物修复师“决战”国赛|文化中国行

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项目选手刘鎏正在用镊子打开古画表面的褶子,为后续修复工作做准备。主办方供图  文物是历史的讲述者,而让文物“开口”的人,是一群沉默的匠人。  修复一幅古字画,常常要调色试笔数十日;还原一件青铜器,动辄要...

贺兰山下西夏陵,世遗故事开讲了|文化中国行

西夏陵1、2号陵鸟瞰。詹安稳/摄  20世纪30年代,一个年轻的德国飞行员飞越贺兰山时,被一片“巨大的白色土堆”所震撼。他用随身携带的相机记录下这一壮观的景象,照片被收录进《中国飞行》一书,成为西夏陵最早的影像。只是当时...

村里有了美术馆

   砖墙黛瓦藏画意,乡野田园有丹青——盛夏,记者行走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广袤乡野间,一个挂有“乡村美术馆廊”标识的藏式院落映入眼帘。  这座乡村美术馆坐落在舟曲县峰迭镇狼岔坝村。村庄不大,清澈见底的溪流穿村而...

人文经济学:人文与经济如何互相赋能

杭州西湖白堤。新华社发苏州工业园区。新华社发  【圆桌对话】  与谈人  孙俊芳 苏州大学人文经济学研究院研究员、商学院教授  罗卫东 浙江大学人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教授  魏建 山...

2023
12/29
11:07
浏览量: 739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