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四季皆牧歌:阿勒泰千年游牧转场文化的现代传承

四季皆牧歌:阿勒泰千年游牧转场文化的现代传承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4-05-27 09:57:12 | 点击:5014

2023年12月22日拍摄的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可可托海镇塔拉特村。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新华社乌鲁木齐5月26日电(记者潘莹、熊聪茹)一个月前,哈萨克族牧民阿达力别克·别尔都木拉提家的600头牲畜,从阿勒泰地区福海县齐干吉迭乡博列克托别村出发,搭上四周装有围栏的卡车,向东北方向,一路跨过额尔齐斯河,历经200余公里,抵达萨尔布拉克春牧场。

“过去转场需要至少一周时间,现在当天上午出发,下午就到了。”50多岁的阿达力别克·别尔都木拉提说。

萨尔布拉克,意为“黄水泉”。此时的春牧场,正值冰雪消融,雪水汇成河流,在山间哗哗流淌。山脚下,绿草如茵,牛羊成群。

由新疆作家李娟同名散文集《我的阿勒泰》改编的电视剧近期热播。文章和剧情中对游牧民族转场生活的描述生动、细腻,有新旧理念的碰撞,也有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共融。

2023年12月22日,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可可托海镇塔拉特村,村民为游客表演“姑娘追”。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每年依照牧草生长周期、带领牲畜长距离转移草场,形成延续千年的独特“转场”文化。

直到今天,阿勒泰牧民仍保留着春夏秋冬四个牧场。2024年,阿勒泰地区春季转场牲畜超过220万头。

阿勒泰地区素有“金山银水”之称,是新疆重要的畜牧业大区之一,境内广袤的四季草场,分布在阿尔泰山和准噶尔盆地之间。

由北向南,地势由高至低,地貌从白雪皑皑的山顶、广袤无边的森林,逐渐向极地苔原、明媚草甸转换,最后延伸至准噶尔盆地中心的荒漠。

当漫长冬季来临,“雪赶牛羊走”,在远离山区的“冬窝子”,牛羊们嚼着牧人准备的饲草,静待春天;入春,草木复苏,新一年的转场遍跟随春天的脚步,由南向北渐次移动;至夏,从山前到高山,羊群追随丰美的水草,不断向北;当秋风乍起,草枯地黄,转场路线再转而向南,再次回归躲避严寒的港湾。

在四季牧歌的阿勒泰,高山牧场的牧民们承袭着千年传统游牧方式,每年从春至冬,由南往北再往南迁移往复,行程少则几十公里,多则上千公里。

2021年7月24日,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喀纳斯景区禾木村一景。新华社记者 高晗 摄

在哈萨克族垂直移动放牧中,转场能够合理利用牧草资源。“这种独特的放牧样式适应了当地脆弱的高山草地自然生态系统。”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陈祥军说。

近年来,牧道、中转站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牧民和阿达力别克·别尔都木拉提一样,更愿意选择成本低、损失小、效率高的机械化转场方式。

“和传统的人工转场相比,机械化转场减少了人力、物力上的投入,也避免了羊只出现掉膘、死亡和丢失的情况。”阿达力别克·别尔都木拉提对记者说。

近些年,当地政府加大牧区道路等基础设施投入,一些传统古牧道变成公路,极大方便了牧民的交通出行。在牧民转场沿途,还建起100多个“幸福驿站”,为牧民提供食宿、洗澡、医疗救助等方面的服务,为牲畜提供补给。

摩托车、望远镜、对讲机……放牧中,不少牧民用上了新潮装备,年轻一代也乐于借助网络增加与外界沟通。

“90后”牧民家庭主妇“波塔”热爱牧区生活,常常一边放牧一边开直播、做视频,“我喜欢分享,喜欢交流,喜欢和家人度过的每一天”。

转场途中搭帐篷、休憩时品味奶茶和风干肉、闲暇时亲友们集体手工制作毡毯、用现代厨电制作美食、驾驶私家车兜风……透过她的视频,人们可以看到阿勒泰牧场迷人的风光和既保留传统又不拒绝改变的现代生活图景。

近年来,牧民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实施草原禁牧、草畜平衡等举措,遏制草场退化趋势,草原植被恢复明显。

“河谷林封育行动对保护和扩大当地河谷林地面积,维护河谷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发挥了明显作用,植被覆盖度和质量都有所提高。”阿勒泰地区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站有关负责人说。

2021年7月23日,游客在欣赏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景区禾木村的风景。新华社记者 高晗 摄

草原转场文化在传承中发展,让“逐水草而居”不再是单一的畜牧方式。如今,遍布新疆牧区的现代化标准养殖小区正成为养殖户的新选择。

哈依沙尔·木合亚提是福海县返乡创业大学生,“在标准化养殖小区,采取统一管理、统一养殖技术,统一集中防疫、统一订单销售的方式,让养牛羊既轻松又可以实现增收致富”。

经过近4年发展,他饲养了60头西门塔尔肉牛,不仅购买了新车,还添置了农牧业机械,日子越过越好。

传承千年的游牧转场文化,成为阿勒泰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吸引四面八方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

福海县沙尔布拉克小镇作为当地牧民转场途中必经的一个重要中转站,已连续多年举办“百万阿勒泰羊转场文化旅游节”。姑娘追、阿肯弹唱、摔跤、赛马以及剪、弹、编羊毛等传统节目,让中外游客在此体验转场文化独特魅力。

“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牧场体味‘慢生活’,感受别样的民俗文化。”从起初只有两三间客房扩增到现在50多间客房,布尔津县禾木喀纳斯蒙古族乡哈纳斯村蝴蝶山庄民宿老板窝斯盼·马勒克为红火的商机感到欣慰,也希望游客们在增进对草原文化认识的同时,为保护当地的草原生态环境做出努力。


【责任编辑:杨楠】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源远流长 浩如江海——读“荆楚文化史”

《荆楚文化史》 刘玉堂 总主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由于自然生态、历史传统和区位交通差异等因素,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生成了各具特点的地域文化,并在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中造就了多彩的文化图景,它们共同构塑着中华文明的总体面貌。“地利西...

时光列车外的科技风景

《未来科技大爆炸》:汪诘著;河北人民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假如有一个1000年前的古人冬眠了500年后醒来,他会发现世界几乎没有太大变化。而我们在有生之年感受到的世界,可以说是整个人类历史上变化速度最快的时期。...

长篇小说《乌思藏风云》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次仁罗布长篇小说《乌思藏风云》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乌思藏风云》书封。西藏人民出版社供图  小说以13世纪中叶西藏的重大历史事件“凉州会谈”为核心...

呈现生活运转的朴素哲学

 【近作速览】   刘皓的短篇小说《按摩》借幼童“我”之手,展开一幅三口之家因“按摩”而起风波的生活画卷。“我”的父亲复员后,先是寻的生计方式不合规,后又轻信朋友口中的商机,献出家庭的全部积蓄,还搭上母亲的陪嫁...

他们的文字饱含生命的质地、泥土的厚重

本报记者 路艳霞毛银鹏到北京海淀西二旗一小区干保洁已经两个多月了,63岁的他曾卖过鞋、干过保安,在北京已断断续续生活了20多年。岁月在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从未改变过他对文学的坚守和执着。“我那僵了十多年的生命之作《在北京》...

经典需要守护者,还需要说书人(健康书橱)

手里这本《思考中医》,翻着翻着就放不下了。别看封面上印着“思考中医”“伤寒论导论”等字样,让人乍以为是本学术大部头,真读了才会发现,敢情中医还能这么聊。倒不是说里头有多少惊世骇俗的医学发现,而是刘力红这位大夫实在会讲故事...

《营造古文导览》:释义古代建筑精粹

【书衣之美】作者:田呢在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中,除了古建筑和土木工程等实物遗存外,还留有浩如烟海、种类繁多的图文遗产。正是由于这些图文遗产中记载的营造制度、程序、方法和礼仪等的有序传承,使得古人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建筑成就。由中...

如泉吐凤 为海吞鲸——《石台孝经》及唐隶的临创

【学书心得】作者:薛 飞(上饶师范学院副教授)当下学书者对隶书的临摹和学习,取法主要集中在汉碑、简牍和清隶之上,在近年的全国展中备受争议的“展览体”,以对汉碑进行改造,使之夸张与变形的现象尤为突出,引起一些质疑之声。纵观...

诗集《田野诗班》——田野里有诗,诗里有童年

《田野诗班》:田野诗班著,李柏霖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红包是个跑步高手,从奶奶手上,跑到我的手上,再从我的手上,跑到妈妈那里”,很多人是通过总台春晚上的歌咏节目《如果要写年》,认识了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田...

浙大让历史人物故事从古籍文献中“活起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近日,浙江大学文学院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向媒体与社会公众代表,展示了数字人文研究发展的最新成果。该中心主任徐永明教授在云四库数据地图中,输入“李白”,系统便将李白从公元701年...

2024
05/27
09:57
浏览量: 501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