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鼓乐艾叶粽香 文化韵味流长(文化中国行)

鼓乐艾叶粽香 文化韵味流长(文化中国行)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时间:2024-06-10 12:23:02 | 点击:3954

  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水河镇河湾村,激烈的端午龙舟赛正在进行。
  刘新吾 冉 川摄影报道

  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安海镇安平桥景区的安海白塔,与安平桥共同构成“白塔凌空,长桥跨海”的壮美画面。
  陈 钧摄(影像中国)

  上图: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哈拉新村村民缝制的端午香囊。
  郭晓龙 王国军摄影报道
  下图: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河阳古民居景区展示的端午艾草。
  窦瀚洋 章蕙驿摄影报道

  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雅溪村村民包粽子迎端午。
  本报记者 朱 磊摄

  广东省东莞市道滘镇永庆村道滘裹蒸粽制作步骤图。
  东莞市委宣传部供图

  鼓声阵阵,挥桨激浪。时值端午,各地举行赛龙舟活动,人们在奋楫争先的热闹氛围中,感受端午的文化魅力。不仅是赛龙舟,从包粽子到佩香囊,从插艾草到挂菖蒲,形式多样的端午传统习俗增添了节日的文化氛围,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让我们在各地村落丰富多彩的端午习俗中,重温时间的厚重,感受文化的韵味。

  奋楫争先赛龙舟

  龙舟竞渡又称“龙舟赛会”“赛龙舟”“划龙船”等。这是端午期间最富节庆和联欢气氛的一项集体竞技活动。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龙溪镇梅溪村是一个因渡而兴的传统村落,端午赛龙舟是该村的传统习俗。每年从端午节开始,一直到农历五月十三,宜黄河上下游十几个村的几十条龙船云集在梅溪村,展开村与村、组与组龙舟友谊赛。

  而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水河镇河湾村,赛龙舟是当地端午期间最隆重的民俗活动之一。古村中奔流而过的酉水河流经沅江,最后流入洞庭湖。得地利之便,河湾村每年都会隆重举行端午龙舟赛事,邀请渝鄂湘等周边省市县数十支队伍一起奋楫争先。“堆成高山流成河,酉水处处都是歌。”古村在端午期间还将上演精彩的水上特技表演和渔舟歌唱,充分展示民俗文化特色和丰厚底蕴。

  挂艾插蒲处处忙

  “端午节,划龙船,挂蒲挂艾在屋檐。”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条与挂菖蒲作为重要的民俗活动内容之一。家家户户清扫庭院,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

  端午时节,通过点燃艾条熏屋,或是用艾蒲熬出来的水洗澡,都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家家户户都会在端午时节悬挂艾叶、葛藤。在当地,端午节又称“五月节”,是客家人一年中的重要节日。当天日出之前,家家户户都洒扫庭除、悬挂艾叶等,村中长辈还会给孩子们缝制精美的香包,香包内置朱砂、艾草,清香四溢。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哈拉新村,插艾草、配香囊同样也是当地重要的端午习俗。端午当天,村民们一大早便会到嫩江边采集艾蒿,插到自家窗棂和箱柜上。大人会用艾蒿把孩子的耳朵塞上,妇女们聚在一起用达斡尔族传统刺绣针法缝制香囊,老人们则会坐在院子里熏艾草,认为这样可以驱虫保健、一年平顺。

  各地端午香囊制作方式颇有差异。在河南省禹州市鸠山镇天垌村,用各色鲜艳布条缝制的香囊装入艾草、丁香等十几种中草药,造型别致。而在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人们制作香囊用的材料大多以艾草、藿香,还有本土的莞香为主。此外,当地人还乐于收集邻里剩下的碎布缝制香囊包,并称其为“百家布香囊包”。

  在辽宁省瓦房店市许屯镇东马屯村,挂蒲挂艾的习俗有了新形式。在这个以石头房为特色的传统村落,每逢端午,家家都有在门口用桃枝悬挂布猴子的风俗,人们称这种布猴为“把门猴”。过去,“把门猴”主要为家庭手工制作,后来逐步形成了市场化批量生产,其款式、花样也不断发生变化。如今在东马屯村的端午集市上,除了往日常见的“把门猴”,还增添了许多象征端午节安康的布粽子、布桃儿等特色经济产品。

  仲夏时节粽飘香

  包粽子、吃粽子,是端午佳节最有代表性的节日习俗。有学者认为,早在晋代,粽子就已经成为端午节食品。到如今,粽子更是千种姿态、万般内容,各地根据当地特产和习俗制作出各式各样的粽子。

  在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石屋坑村,每逢端午,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几天把一扎扎三四寸宽的大箬叶放在井水中浸泡,等叶子充分吸收水分后再挑拣、洗净。

  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河阳村,粽子不仅是日常美食,也是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每当端午临近,村民们会将从山上采摘来的新鲜粽叶清洗干净,放入锅中烹煮,而在一旁的盆里,早已调制好的糯米、肉馅等材料芳香四溢,让人垂涎欲滴。当地还将包好的粽子连成串挂在一起,称其为“高粽”,代表着乡亲们对莘莘学子金榜题名的美好祝福。

  经过岁月的沉淀,端午被赋予了多重意义,团圆孝亲、强身健体等共同构成端午文化的丰富内涵。丰富多彩的端午习俗,赋予生活以仪式感,也潜移默化地将中华民族重视家庭、追求团结等价值观念根植人心。

  (综合本报记者朱磊、杨颜菲、刘新吾、王崟欣、郭晓龙、张文豪、贺林平、姜晓丹、胡婧怡、徐靖、窦瀚洋报道)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0日 05 版)

(责编:白宇、袁勃)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泰国军方称再次空袭柬埔寨军事设施 袭击照片公布

 泰国军方当地时间24日下午发表声明说,泰军方对柬埔寨多个军事目标进行精准打击,并公布了一组对柬埔寨军事基地展开空袭的照片。  当天下午,泰国军方出动了4架F-16战机,对柬埔寨多个军事基地投放炸弹,军方表示这是当天实施...

印度与英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

  印度总理莫迪访问英国  当地时间24日,正值印度总理莫迪访问英国之际,印度与英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  今年5月,印度与英国完成谈判,达成了自由贸易协议。根据协议,印度出口英国的商品99%将实现零关税。英国出口印度的商...

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21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介绍“十四五”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成效,并答记者问。  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

时速400公里,中国高铁驶入“无人区”

 【创新故事】  ◎本报记者 何 亮  7月9日,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期间,位于北京朝阳的国家铁道试验中心,成为国内外参会嘉宾关注的焦点。这里,大家争相试乘体验世界首款试验运行时速450公里、商业运营时速400公里的...

甘肃两当:“桥边音乐汇”奏响红色土地奋进强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在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青年品牌活动——“‘桥’见青春·桥边音乐汇”,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为这座红色小城注入了青春的活力与激情,成为当地青年思想引领与文化生活的新亮点。“桥”...

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电影市场开幕

7月4日,重庆永川国际会展中心,嘉宾观看中国电影科技企业的虚拟影片。  当日,2025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影节电影市场开幕式及电影科技成果展览启动活动在重庆永川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据悉,现场有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

师亮一家四代传承叶画艺术 一叶一世界 画中见乾坤

师亮以毛笔绘制叶画。金鱼“游”于银杏叶上。  本报记者 陈雪柠  月黑风高夜,一只斑斓猛虎登高远眺,回首长啸;大雪漫天舞,通体雪白的宫猫在红墙前踱步,气度不凡。在叶画世界里,从花鸟走兽到人物建筑,万千风物皆由画...

制度与文化:中国政治文明史研究的新探索

 “文明”的探讨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论题。西方界定的“文明”(civilization)取中性、复数概念,一般指“确立的”社会秩序或生活方式(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1756年,米拉波侯爵(1715—17...

妙手补千年:文物修复师“决战”国赛|文化中国行

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项目选手刘鎏正在用镊子打开古画表面的褶子,为后续修复工作做准备。主办方供图  文物是历史的讲述者,而让文物“开口”的人,是一群沉默的匠人。  修复一幅古字画,常常要调色试笔数十日;还原一件青铜器,动辄要...

贺兰山下西夏陵,世遗故事开讲了|文化中国行

西夏陵1、2号陵鸟瞰。詹安稳/摄  20世纪30年代,一个年轻的德国飞行员飞越贺兰山时,被一片“巨大的白色土堆”所震撼。他用随身携带的相机记录下这一壮观的景象,照片被收录进《中国飞行》一书,成为西夏陵最早的影像。只是当时...

2024
06/10
12:23
浏览量: 395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