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书法不仅是艺术 也是情感的表达—访书法家方玉杰

书法不仅是艺术 也是情感的表达—访书法家方玉杰

来源:每日新闻网北京讯 | 时间:2024-09-24 11:37:53 | 点击:13778

      每日新闻网北京讯  袁书航   近日,我们有幸拜访了位于北京东城的书法家方玉杰的书法室。书法室内琳琅满目的书法作品与收藏品让人仿佛置身于中华文化的殿堂。  

01.jpg        

      方玉杰,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是全国公安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初师刘尊法先生,后师从欧阳中石、张同印等先生,并且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展览并获奖,多次担任全国书法展赛评委、监委,出版《中国书法丛论》《历代书法经典:张旭、怀素》《致敬警嫂》《我的心•方玉杰书法作品集》等著作,在中国美术馆、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等地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其书法作品被中央档案馆、中国美术馆、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单位收藏。

02.jpg

书法不仅是艺术 也是情感的表达                   

      在书法室里,方玉杰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底,还亲手书写了一幅作品和一首与中秋佳节十分应景的宋词,令我们倍感节日的浓厚氛围。在随后的简短采访中,方玉杰也与我们分享了他对中国书法的理解、创作灵感的来源及其背后的故事。

03.jpg 

文以载道                           

您认为中国书法的魅力是什么?是什么吸引您投入到这项艺术中?

      方玉杰 :我感觉中国书法最有魅力的是那一根昂扬向上、喷薄而出、潇洒摇曳的线,它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令中国汉字彰显出无限的魅力、旺盛的生命力和震撼的感染力。中国书法中的黑、白、红三色调和那一根变幻莫测的线令我痴迷,每一次书写都有不同的形态,每一次挥洒都有不同的情感,看着时而静谧、时而激越的笔画,我就激动、感动,就有想再写的冲动。 

04.jpg

包世臣《艺舟双楫》(小草)                                         

您创作的灵感通常来源于哪些方面?是否有特定的创作习惯?

      方玉杰:我创作书法的灵感来源于“作品本身”。我在创作前总会问自己“为什么要写”,这样问题就来了,写什么内容、写多大尺幅、用什么字体、作品用途是什么等等,只有搞清楚这些才使作品有目标方向和创作导向,接着再预想作品写出来的效果,然后再下笔,争取一次成。由于白天还有正常工作,所以创作主要集中在晚上和周末。我喜欢在静的氛围中创作,感觉静谧的空间能让自己“入境”。 

05.jpg 

《为妻子薅白发有感》(隶书)     

您能分享一些您最满意的作品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吗?

      方玉杰:严格意义上讲,截止目前我没有完全满意的作品,因为不同时期的思想和审美是不一样的,不同阶段都有当时感觉满意的作品,但过一段时间后再审视作品,可能自己就不太满意了,也正是因此,才使我不断创作,总以为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06.jpg

《人民警察赋》(篆书)

      不过,就在最近写了一幅作品《红色守望》,感觉还算满意。这幅作品的内容是知名词作家胡伟写人民警察忠诚履职,守望江山,护佑安宁的赤胆情怀,词句优美,旋律激昂,所以我写起来也触笔为型,奔放自如,整体章法错落有致,浑然一体,感觉写出了歌曲的生动内涵。                      

      在采访的最后,方玉杰也分享了自己对于书法艺术是否一直坚持传统或创新的看法。他的回答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关于这一问题,他谈道:“继承和创新一直是书家面临的实际问题,由于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书写艺术,所以离不开字体,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以及后来出现的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等,所以学习书法首先应坚持传统。

07.jpg

《红色守望》(行书)。

      然而,他也强调,“固守传统亦步亦趋也是没有鲜活生命力的。”书法不仅是艺术的表达,也是时代情感的反映。他坚持在传统中扎根,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笔墨语言与艺术情感,探索创新,力求书写出既植根传统又独具风格的作品。

      方玉杰的艺术成就背后,是他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与对中华文化的深厚热爱。在他看来,书法不仅是艺术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他的每一幅作品,既是对传统的致敬,也是在时代洪流中的艺术探索。

      随着采访的结束,方玉杰的书法室仍然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氛围,他的笔墨挥洒之间,不仅凝聚着他对书法艺术的无限热爱,更传达着他对传承与创新的深入思考。


编辑:唐玲

【作者:袁书航】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高群书的《刑警的日子》为何有观众不买账

作者:唐 山“一位刑警写的故事,像日记,没有刻意制造悬疑,案件推进很快,看似简单却满屏艰辛,真的心疼战斗在一线的警察。”在豆瓣上,一位网友给最近热播的连续剧《刑警的日子》写下了这样的评语。高群书的《刑警的日子》为何有观众...

《无尽的尽头》:看到法律背后的人

作者:刘 青在电视剧《无尽的尽头》中,未检办主任林之桃曾提及“未检工作没办法宣传,说出来的都是遗憾。”郑检在少女纵火案后也说过“所有与孩子有关的案件到最后都只有无奈,即便赢了庭审也是如此。”剧中的台词和该剧播出时的社会语...

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戛纳引关注

当地时间5月13日,第78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迎来一位“特殊嘉宾”——中国首部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这部融合科技与文化、交互与叙事的创新之作,在戛纳进行了海外首映。这部作品运用虚拟现实与实时定位技术,将平面影像拓展为...

国产动画“出海”升级

图①:《哪吒之魔童闹海》俄罗斯海报。图②:《凸变英雄X》中国大陆海报。图③:《罗小黑战记》格鲁吉亚海报。图④:《白蛇·缘起》美国海报。图⑤:《时光代理人》日本海报。本文配图均为网络图片5月7日,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在海外...

虚拟现实电影:让观众沉浸“入画”的喜与忧

【影视锐评】虚拟现实电影:让观众沉浸“入画”的喜与忧作者:何国军 周 怡(分别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湖北长江电影集团党委委员)前不久,国家电影局首次为虚拟现实电影颁发“龙标”,《唐宫夜宴》和《隐秘...

中国电影“走出去”:用丰富的类型叙事向世界表达

【文艺观潮】中国电影“走出去”:用丰富的类型叙事向世界表达作者:孙子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讲师)推动本土类型创作,加强中国类型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是提升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电影在...

巧妙平衡真实性与戏剧性

图为《绝密较量》剧照。片方供图国安题材谍战剧《绝密较量》迎来大结局,引起观众热议。该剧围绕第四代核电技术的重重博弈,通过真假难辨的人物身份与虚实交织的技术迷宫,精彩勾画新时代国家安全防线上的隐秘斗争。传统谍战剧往往依托战...

《折腰》热播:古偶剧的破局与新生

《折腰》海报。图据电视剧《折腰》官微□雷蕴含近日,电视剧《折腰》开播,在古装剧市场陷入同质化泥潭的当下,它却以傲人之姿实现突围。根据云合平台数据显示,《折腰》在开播第二天热度就已登顶,并在开播第四天市占率达到22.7%,...

排出原汁原味的京味儿戏 不能丢了土腥味儿

作者:张 嘉杨立新像一坛陈了五十载的醇酿,外表透着质朴劲儿,内里却沉淀出绵柔,这是北京人艺老戏骨才有的功夫——市井烟火与翰墨书香在岁月里勾兑得恰到好处。杨立新说话时常带笑意,举手投足间流淌的幽默总能引发听者会心一笑,但谈...

《折腰》做对了什么?跳出“恋爱脑”

近日,肖战主演的《藏海传》开播来势汹汹,古装剧《折腰》热度飙升,剧集市场话题不断,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的目光。《折腰》播至15集,根据云合平台数据显示,《折腰》在开播第二天热度就已登顶,并在开播第四天市占率达到22.7%,...

2024
09/24
11:37
袁书航
浏览量: 1377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