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探访上海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当“捕鸟人”变身“护鸟人”

探访上海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当“捕鸟人”变身“护鸟人”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时间:2024-10-02 17:27:14 | 点击:311

中新社北京9月25日电 题:探访上海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当“捕鸟人”变身“护鸟人”

中新社记者 刘亮

叽叽喳喳、咕咕啾啾……几阵悠长而清脆的“鸟叫声”吸引了来访记者们的注意。

声音的来源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鸟哨的传承人金伟国。他12岁起便开始和父亲、祖父学习鸟哨技艺,能模仿30多种鸟的叫声。过去,鸟哨技艺曾是上海崇明岛上捕鸟人的诱鸟工具之一,如今却被赋予了新使命。

两个月前,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评审。作为该栖息地重要组成部分的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即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东滩保护区”),成功晋升为上海首个世界自然遗产。

9月20日,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的鸟类。 中新社记者 周孙榆 摄

东滩保护区是全球鸟类迁徙“东亚—澳大利西亚”线上的重要中转站,也是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生态敏感区。

申遗成功的消息令金伟国感到振奋,这不仅意味着东滩保护区多年来的工作获得了国际认可,同时也为未来更好地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为候鸟营造优质栖息地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滩保护区的生态“保卫战”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末,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开始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快速扩散蔓延,影响到迁徙鸟类在滩涂湿地的取食和休息。2013年,崇明东滩启动生态修复项目,保护区实施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

东滩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主任钮栋梁说,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生态保护、湿地修复领域投入最大、规模最大的工程之一。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有效地控制了互花米草生长扩张并修复鸟类栖息地功能,维持和扩大了鸟类种群数量,对提升中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湿地修复后,鸟类数量逐渐提升。目前,保护区共记录到各种鸟类300种,包括22种全球濒危物种、19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和5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去年底,保护区还首次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在滩涂上觅食。

生态环境的修复,也离不开背后每一位候鸟守护人的辛勤付出。

金伟国回忆,以前东滩工作条件艰苦,没有像样的房子,夜间照明也成问题,吃饭靠自带的米和菜简单充饥。现在条件好了,但自己每日仍凌晨三四点便起身摸黑准备工作,一般直至中午才能稍作歇息。支竹竿、布网、拽绳……日复一日,金伟国已默默延续了26个春秋。工作虽辛苦,但金伟国觉得,这么多年来,能以“一技之长”为保护候鸟生息繁衍作一点贡献,值得。

9月20日,金伟国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受媒体采访。中新社记者  周孙榆 摄

湿地的修复见证了鸟类数量回归,也见证了金伟国从“捕鸟人”到“护鸟人”的身份转变。

过去,崇明当地人靠滩吃滩,金伟国也不例外。20世纪90年代开始,崇明东滩的野生鸟类资源越来越少,捕鸟生意做到了头,他便转行当起泥瓦工。

1998年,金伟国的人生轨迹迎来转折。那年,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经上海市政府批准建立,科研人员要研究鸟类,但抓到的鸟太少,无法开展正常科研。于是,在东滩地区小有名气的“金哨子”金伟国,被请来协助鸟类环志科研,重新吹起鸟哨。

鸟类环志,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给鸟类佩戴特殊的标记,如金属环或其他形式标识,以此追踪鸟类的迁徙路径、活动范围等信息。“这对于了解鸟类的迁徙规律和保护濒危物种至关重要。”东滩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吴巍说。

吴巍介绍,鸟哨技艺在保护候鸟上有着重要特殊性。通过鸟哨模仿不同鸟类的叫声,能实现对目标鸟类的精准捕捉,提高环志工作的捕捉效率。同时,使用鸟哨诱鸟的成本较低,无需复杂设备和大量人力投入,减少了捕捉过程对候鸟的影响。

“要保护好候鸟,鸟哨的传统技艺不能丢。”现已年过六旬的金伟国说,如今自己已“后继有人”,也希望这项技艺在一代代“鸟哨人”的传承中,继续见证候鸟在东滩湿地上生生不息。(完)

【责任编辑:吴闻达】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高群书的《刑警的日子》为何有观众不买账

作者:唐 山“一位刑警写的故事,像日记,没有刻意制造悬疑,案件推进很快,看似简单却满屏艰辛,真的心疼战斗在一线的警察。”在豆瓣上,一位网友给最近热播的连续剧《刑警的日子》写下了这样的评语。高群书的《刑警的日子》为何有观众...

《无尽的尽头》:看到法律背后的人

作者:刘 青在电视剧《无尽的尽头》中,未检办主任林之桃曾提及“未检工作没办法宣传,说出来的都是遗憾。”郑检在少女纵火案后也说过“所有与孩子有关的案件到最后都只有无奈,即便赢了庭审也是如此。”剧中的台词和该剧播出时的社会语...

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戛纳引关注

当地时间5月13日,第78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迎来一位“特殊嘉宾”——中国首部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这部融合科技与文化、交互与叙事的创新之作,在戛纳进行了海外首映。这部作品运用虚拟现实与实时定位技术,将平面影像拓展为...

国产动画“出海”升级

图①:《哪吒之魔童闹海》俄罗斯海报。图②:《凸变英雄X》中国大陆海报。图③:《罗小黑战记》格鲁吉亚海报。图④:《白蛇·缘起》美国海报。图⑤:《时光代理人》日本海报。本文配图均为网络图片5月7日,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在海外...

虚拟现实电影:让观众沉浸“入画”的喜与忧

【影视锐评】虚拟现实电影:让观众沉浸“入画”的喜与忧作者:何国军 周 怡(分别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湖北长江电影集团党委委员)前不久,国家电影局首次为虚拟现实电影颁发“龙标”,《唐宫夜宴》和《隐秘...

中国电影“走出去”:用丰富的类型叙事向世界表达

【文艺观潮】中国电影“走出去”:用丰富的类型叙事向世界表达作者:孙子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讲师)推动本土类型创作,加强中国类型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是提升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电影在...

巧妙平衡真实性与戏剧性

图为《绝密较量》剧照。片方供图国安题材谍战剧《绝密较量》迎来大结局,引起观众热议。该剧围绕第四代核电技术的重重博弈,通过真假难辨的人物身份与虚实交织的技术迷宫,精彩勾画新时代国家安全防线上的隐秘斗争。传统谍战剧往往依托战...

《折腰》热播:古偶剧的破局与新生

《折腰》海报。图据电视剧《折腰》官微□雷蕴含近日,电视剧《折腰》开播,在古装剧市场陷入同质化泥潭的当下,它却以傲人之姿实现突围。根据云合平台数据显示,《折腰》在开播第二天热度就已登顶,并在开播第四天市占率达到22.7%,...

排出原汁原味的京味儿戏 不能丢了土腥味儿

作者:张 嘉杨立新像一坛陈了五十载的醇酿,外表透着质朴劲儿,内里却沉淀出绵柔,这是北京人艺老戏骨才有的功夫——市井烟火与翰墨书香在岁月里勾兑得恰到好处。杨立新说话时常带笑意,举手投足间流淌的幽默总能引发听者会心一笑,但谈...

《折腰》做对了什么?跳出“恋爱脑”

近日,肖战主演的《藏海传》开播来势汹汹,古装剧《折腰》热度飙升,剧集市场话题不断,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的目光。《折腰》播至15集,根据云合平台数据显示,《折腰》在开播第二天热度就已登顶,并在开播第四天市占率达到22.7%,...

2024
10/02
17:27
浏览量: 31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