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邱兵:写下我的故事 我的记忆 我一去不返的时光

邱兵:写下我的故事 我的记忆 我一去不返的时光

来源:北京青年报 | 时间:2025-07-08 16:26:51 | 点击:106




  邱兵的文字有他的声音。

  阅读邱兵最新故事集《鲟鱼》时,总能从他的文字中想象到他的语气、音调和态度。此前,我从未见过他,但我一直知道这位资深媒体人的“传说”。邱兵,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曾任《文汇报》记者,2003年创办《东方早报》,2014年创办“澎湃新闻”,2023年发起“天使望故乡”写作计划,2024年出版非虚构故事集《越过山丘》。近日,他又出版了新书《鲟鱼》,并计划推出“天使望故乡+”以及视频播客。

  直到采访他时,我更加明白,文字的确不会撒谎。他倾听问题时很认真,回答问题时却又逗得大家狂笑,而在欢快的氛围中,我仍能从他的回答里感到几分冷静的思考。我想,邱兵讲话时就是如他的文字一般坦率,读者会被他的坦率逗乐,而后他又立刻用真诚的态度,讲述自己近几年的人生经历,打动着看故事的人。

  邱兵说,这本新书最初的书名是一个长句子,即“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而出版时又短到只有一个词——《鲟鱼》。在我看来,这两个名字有着同样的内核,都在讲述着邱兵这些年的思考,以及他现在的状态——航行。我们的对话,就从书写一群鲟鱼开始……

  现在 终于 我又坐在这里

  故乡不再只是存在于记忆之中的地方

  邱兵像一条鲟鱼一样,正在记忆中航行。

  在邱兵笔下,他书写了与朋友之间的往事,自1988年起,记忆游过了2010年、2014年、2018年等时光,最终在2022年画上了句点,其中数次提到他曾见到过的难以忘怀的场景——一群正在逆流而上的鲟鱼。1988年,20岁的邱兵在葛洲坝排队时看到水面冒出十几条中华鲟,它们“体积非常大,一条得有四五米长,似乎必须要经过大坝,不停地腾空飞起”。

  之后,邱兵才知道鲟鱼为了去到它最初的地方,总要奋不顾身开启一场洄游之旅。“每当夏秋两季,生活在长江口外浅海域的中华鲟洄游到长江,历经3000多公里的溯流搏击,回到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产后待幼鱼长大到15厘米左右,又携带它们旅居外海。它们就这样世世代代在江河上游出生,在大海里生长。当鲟鱼洄游到江河中的时候,它们总是会回到父母曾经交尾的那片水域,每一条鲟鱼都跟随着自己父母的轨迹……据科学研究说,不需要任何指引就能够找到自己出发水域的长江鲟鱼,世界上还有57条,我想我一定是其中之一。”

  2022年底,邱兵沿江而上,从上海回到家乡重庆巴南鱼洞镇。“总有人说回不去的故乡,而我是‘被迫’回到家乡。那时,我的母亲离开了我们,父亲的身体也开始抱恙,曾经强壮的身体,现在也要开始用上轮椅了。之后,我要在重庆过完夏天和冬天再离开。这种长时间待在家乡与以往工作时回家探望几天的体会,有很大差别。我总是见到童年的朋友,像是回到了童年时的生活,现在也更加能融入家乡的生活了。故乡不再只是存在于记忆之中的地方,这是一种很真实的感觉,正如鲟鱼回到了最初的地方。”

  这两年,邱兵一回家就能听到许多故事。曾经,他对这些家长里短并不太感兴趣,而随着心境的变化,他的姐姐和父亲所讲的身边人的事情,逐渐让他听得颇有兴趣。这一过程中,他对父亲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坦率地讲,我父亲的脾气很怪,很霸道,我们曾经在家庭中很难与他有一种平等的沟通。每次我回去的两个月,他每天都想出去,我只能推着轮椅,带他散步,与他聊天。最近他的听力下降很快,我们就用小黑板进行沟通。如果没有这两年的时光,那么他对我而言仍然是很陌生的。当他聊起自己曾经的公安工作,讲起他如何识人,如何探案的时候,我才逐渐有耐心听他讲,有动力去了解他。与他走在路上时,他的老同事、老相识以及我们的左邻右舍都表达出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我想我的父亲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他不靠权位赢得尊重,而是在生活的细节中得到他人的赞赏,这是他留下来的道德财富,也给我树立了道德标杆。”

  每次回家,邱兵从几十年前的老大桥进入镇上大街时,都能看到“孝善鱼洞”四个大字。邱兵喜欢“孝善”两个字,他认为这是做人的标准,“能落实好这俩字,这人差不到哪里去”。

  “长江从孝善鱼洞流过,历经一个大的转弯,往东北方向而去。童年每一个寂静的时刻,我总是喜欢坐在长江边上放空大脑,看江水缓缓流淌。现在,终于,我又坐在这里。”邱兵写道。

  天使望故乡

  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 在文字中寻找共鸣

  在人生中航行时,邱兵总是不停地转场。

  作为资深媒体人,邱兵总是在不同阶段接触不一样的传播介质,比如他经历了从纸媒到新媒体再到短视频等阶段。在一次次转场之后,许多人正在着重关注着视频这一媒介,邱兵却再一次转向了文字。“可能是机缘巧合,我与好友王帅都在关注着视频,但是我们本身都比较喜欢文字。写作,是我闲暇时休息的方式。曾经做总编辑的时候,总爱指挥编辑和记者,甚至有时候会怪以前的同事不会采访。对于写作这件事,反而没有太亲力亲为。因此,我以前并不知道自己是可以写作的,同时也没有勇气去写。当我与王帅聊天时,我说我们也来写点吧,只要真实的表达就可以。我们一拍即合,建立了一个公众号。”邱兵回忆道。

  2023年,邱兵与王帅发起了“天使望故乡”写作计划,并召唤朋友们纷纷投稿,在两年多时间里,已成为李敬泽、罗翔、王帅、陈年喜等许多文化圈名人的聚集地,吸引了众多读者。“在路上看见欢乐和哀伤的岁月”是该公众号的简介,也是这个写作计划的宗旨。

  “有时我们发表几篇普通的文字也会得到呼应,我没有想过得到的回应可以如此热烈和积极,所以我真是因为读者的鼓励,才能够持续地写作。我想,‘天使望故乡’的文字是一种对往日的怀念,同时抒发了我们共同的情绪。比如,有的读者也同我一样经历了亲人的离别,或是正处于生活的低谷中,他们会在文字中寻找共鸣。我常常看公众号后台的留言,我们读者的评论是很真诚的,让我感到他们对文字的认同是发自内心的。更重要的是,不是我一个人在写,而是更多的人正在参与进来,他们的表达并不是负能量的文字,而是温和的书写,发自内心,带着思考,同时夹杂着诸多情怀。”邱兵进一步解释道。

  在邱兵最新的一篇文章中,与读者谈起《鲟鱼》这本书,再次表达了一以贯之的态度,他写道:“我一直对自己说,能够用最简单的字,绝不用复杂的语言,因为它只是一本最平凡的书,一本如老友般交谈的书。”在“天使望故乡”中,邱兵写下的每一篇文章的末尾,注明的作者简介均为“邱兵 重庆巴南人,李植芳老师的儿子”。

  一动不动的生命有个什么意思呢

  每个人都有心灵密码  推动着我们去挖掘内心深处的情感

  “折腾”一词,早已注入邱兵的血脉之中。

  当年,邱兵从《文汇报》离职,创办《东方早报》,又创办“澎湃新闻”,他直言自己一路下来,都是在“折腾”,自己早已适应这样的状态。“我听过一句话,意思是人有两种,一种人的人生是活了一万天,而另一种只活了一天,但是重复了一万次。这句话尽管有些‘鸡汤’,却让我很感动。回首这二十多年,如此折腾,我肯定不只活了一天,我可能是真真实实活了几千天,经历了不一样的体会,尽管其中有低谷,也有痛彻心扉的感悟,但于我而言都是极为宝贵的。”

  如今57岁的邱兵,也曾有过退休的想法,只不过当他每每想到“躺平”,脑海中总想起一位已经离去的老友留给他的最后一封信,信中写道:“记住我留给你的最后的话,乌龟可以活几百年,因为它一动不动。但是,一动不动的生命有个什么意思呢?”因此,邱兵仍在“折腾”。

  今年,邱兵将推出“天使望故乡+”项目,通过MOOK(杂志书)的形式,记录当下的时代。“天使望故乡+”预计持续十年,在这个十年之约中,每两个月围绕一个主题,邀请各领域的专家、专业作者和素人写作者,进行访谈和创作。目前,计划推出的第一辑MOOK是《100个中国人的梦境》,参与创作的专业作者包括胡泳、毛尖、罗翔等。他们围绕着梦境本身的书写,进行深入讨论,或引申为“梦想”的主题。“我认为这是一种记录当下生活的方式,从细节入手,挖掘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但这并不是文艺杂志或是报告文学,甚至从某种意义上它并不是一个媒体平台。我们第二辑则计划推出《100个中国人账单账本的故事》,第三辑的内容可能是以音乐记录时代为主题。我们邀请罗翔老师写自己的歌单,他一点儿都不抗拒,因为这是他发自内心的喜爱。甚至给我们交稿之后,他突然又想起来一首歌,还要再加入文章之中。我想,这就是某种心灵密码,推动着我们记录和书写。”邱兵介绍道。

  此外,邱兵还尝试了“视频播客”的录制,计划在本月发布。在录制第一期的时候,邱兵才意识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一期采访用中文写作的意大利人亚历,去年他出版了《我用中文做了场梦》,成为年度畅销书。在访问他的时候,一进入现场,看到三个大灯照着,我就蒙了。总共录制了五六个小时,但是我没说几句话。原本我还准备了一些‘梗’,休息时试着讲了一下,同事们都觉得不好笑,冷场了。我心说,这下坏了,我还准备了好几个呢。在这次之后,我明白这件事也是需要天赋的。因此,我要再松弛一点,把案头工作做得更充分些。”邱兵笑道。

  现在网络流行语总说“五六十岁正是闯的年纪”,邱兵虽然认同,但也苦笑道:“要知道,我们这个年纪闯起来,还真的挺累的。”最近,邱兵给读者做《鲟鱼》的签名本时,一直从中午签到了晚上。“我一直重复着一个动作,持续签完像两座山一样多的书。保持一种姿势的时候,我的腰会很不舒服。我那时候就想,真的是老了,如果是年轻的时候,我一定很轻松地签完。正如我曾说过的我们确实没有那么坚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我所坚持做的事情是我一定想要做的,不然我会后悔的。”

  我打开电脑  我要写作

  成为地球人 用平和的心态对待不同的好与不好

  邱兵的心里有一道坎,他想用文字追寻答案。

  “我为什么要写作?”邱兵自问。他在《鲟鱼》中提到:“初夏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我梦到自己突然就死了。”生死的问题,从他的人生低谷就一直围绕着他,成为他心中的一个坎。“我写作这本书的前后两年,是我人生最低落的时间。亲人离去,事业危机,生活动荡……我有哥哥和姐姐,但是在2020年初,我的大哥突然离世,他只有六十岁;2022年,我的母亲离世。原本很幸福的家庭突然就不完整了,这对我的打击很大。对于这个问题,我总是绕不出来,总在围绕着它进行书写。所以,我写下的这些很简单的文字,希望让普通人也能够很顺畅地阅读,或是通过文字让大家在心中一同触碰这样的话题。”

  邱兵的写作紧密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讲述着家人、老友以及媒体同仁的真实故事,属于非虚构写作范畴。他认为,这更像是职业习惯,去追求更真实的表达。“由于自己的想象力有限,以及内心的记忆很难扭转,因此我的创作一定是基于现实的。就像是我们写新闻时追求‘五个W一个H原则’,我要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加入一些个人情感的元素。比如,我写父亲、写我曾经的总编辑、写我的朋友‘谢老’等人物,他们都是一类人,身上都有一种极为‘纯粹’的气质,他们有时或沉默或旁观,且不被商业和流量所裹挟,是他们让我深切感受着理想主义者的光芒。在我低落的时候,我将烦恼告诉他们,而我得到是一种使我安静的力量。”

  除了写作,邱兵这些年通过阅读在心灵上得到了一些鼓励,他重读了《百年孤独》《了不起的盖茨比》《遥远的房屋》等书籍。于他而言,阅读是一种放空和排解,让自己沉浸在这些故事中,探寻别人在人生低谷中是如何度过的。“在《东方早报》的时候,同事总嘲笑我不读书,是个‘文盲’。偏专业的社科类书籍,我看不太懂,只能多读点文学类的书籍。在读到菲茨杰拉德的《本杰明·巴顿奇事》时,记得他说五十岁是人生最好的年华,我想,我要在最好的年华里做最好的事情,尽管我的腰已经很不舒服了。”邱兵笑道。

  如今,邱兵还将自己的身份定义为“地球人”。只不过,他总是要像鲟鱼一样,继续航行,时而从家乡起航,时而返回起点。“我从一个重庆人,变成了一个新上海人,现在又变成了一个上海重庆人,如果加上每年在北京工作的一两个月,去波士顿陪女儿的一两个月,我变成了一个地球人。我觉得,在身体状况尚能支撑的前提下,颠沛流离的地球人的生活很好,因为他经历各种体验,用平和的心态对待不同的好与不好。同时每年还要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让人生不留遗憾。”

  而关于邱兵为什么要写作,他自己的答案是:

  我的梦在初夏的清晨醒来,那些眼泪和遗憾挥之不去。

  我打开电脑。

  我要写作。

  写下我的故事,我的记忆,我的一去不返的时光。

  某一天,这本书会在女儿的枕边,她每天都会读几行,哭着、笑着、叹息着,然后,这些文字会偷偷走进她的梦境。

  一直到又一个美好的清晨。

  “爸爸一直都在。”

  我为什么要写作,这个理由足够了。

  文/本报记者 韩世容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邱兵:写下我的故事 我的记忆 我一去不返的时光

  邱兵的文字有他的声音。  阅读邱兵最新故事集《鲟鱼》时,总能从他的文字中想象到他的语气、音调和态度。此前,我从未见过他,但我一直知道这位资深媒体人的“传说”。邱兵,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曾任《文汇报》记者,2003年...

“无声”之花在北疆文化中绽放

7月1日,“文博内蒙古”店员张宇展示新到店的LABUBU娃衣。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摄   盛夏时节,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大召广场,游客如织、热闹非凡,大家纷纷来此感受北疆文化的深厚底蕴。“文博内蒙古”文创店门...

【烟火人间】悬崖书吧

 【烟火人间】  传说中的“悬崖书吧”,位于浙江玉环上栈头村景区内。它确实建在悬崖峭壁之上,如果立于低位海滩,需要抬头仰望,才能望到高达几十米的石崖顶端。三层入口处侧面有一片开阔的望海平台,海水是蓝灰色的,此时云开雾散风...

经典“转译”:黄庭坚的“理语”诗

阅读黄庭坚的《山谷集》,我们会发现从元祐后期到南迁黔南、戎州期间,山谷诗的创作呈现出一种以经典为诗料进行说理的倾向。“诗料”源自书本或是现实,表现在作法上就是“用事”或者“直写”。两者相反相成,不可偏废。用事过度则易因饾...

一部返璞归真的书话集——评北乔《南人书话》

 在《晦庵书话》中,唐弢曾对书话的特点做过如下概括——“书话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它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由此观之,现代书话虽然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其形制上的杂糅...

南宋的四大藏书系统与藏书家

 ■陈锴  纵观中国古代的藏书发展史,南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时期。一方面,随着北宋中期问世的雕版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南宋的刻印本图书已成为官方与私人藏书的主要来源之一;另一方面,寺观藏书与书院藏书在南宋时期逐渐发展成新...

国图藏着一个“人类文明火种库”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缩微胶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摄  “方寸真微集万象 寿越千年存古今——中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事业四十年”展览,近日在国家图书馆开幕。展览通过文献实物、技术设备、历史档案、影像资料和沉浸式...

于雕梁画栋中看到热爱生活的心

 莫高窟第431窟(北宋)窟檐内侧彩画 孙儒僩临摹 1949年  金荣临摹 元代永乐宫三清殿拱眼壁(复制品) 1959年    明清时期官式彩画方心中龙纹尾部形状比较 王仲杰绘制  西华门等明清官式旋子彩画分析图 王仲杰...

军旅作家丁晓平:读懂中国故事里的家国情怀

 人物简介:  丁晓平,安徽怀宁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鲁迅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获得者。解放军出版社副总编辑、大校编审。出版诗集、散文集、文学评论集、长篇小说、报告文学、...

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各民族团结和谐的生动图景

高原之春(中国画)叶浅予垛草的妇女(油画)妥木斯节日(水彩)陈 坚追梦(雕塑)鲁迅美术学院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近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出民族题材中国画作品近80件。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对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坚...

2025
07/08
16:26
浏览量: 10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