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看“幸福”如何跨越山海、穿越时空

看“幸福”如何跨越山海、穿越时空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时间:2025-07-16 15:08:47 | 点击:95

 

侨眷陈印扶通过“华侨幸福通讯处”给父亲去信原件。广州华侨博物馆供图

广州华侨博物馆馆藏“华侨幸福通讯处”木匾。本报记者 徐令缘摄

  在广州华侨博物馆,有一块红底金字的漆木牌匾静静陈列。七个阳刻大字“华侨幸福通讯处”在斑驳漆面上依然清晰,苍劲有力。这块牌匾,见证了20世纪广州鸦湖乡华侨华人出海奋斗的酸甜苦辣。它像一枚凝固的时间印章,诉说着海内外中华儿女跨越山海、心手相连的故事。

  从这里寄出的家书,承载着亲人间的思念;汇入的侨汇,支撑着千万家庭的生计。走进广州华侨博物馆,看“华侨幸福通讯处”寄送相隔万里的浓浓乡愁,传承穿越时空的百年侨心……

  “幸福”驿站传侨音

  不舍的泪语与闻讯的欢笑,交织成这座小小通讯处独有的“幸福旋律”,谱写着海外游子与故土亲人之间绵延不断的情感长歌

  走进广州华侨博物馆四楼“记住乡愁”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红底金字、漆面斑驳的木质牌匾,上书“华侨幸福通讯处”七个字。它静静悬挂于展柜中,开启了“侨信印记”展区的序章。

  时光在木匾的漆面上留下斑驳,仿佛讲述着一段段尘封往事。在信纸传情、银票寄思的年代,多少侨胞家属曾怀揣牵挂,踏入“华侨幸福通讯处”的大门,期待着一封来自远方的家书、一笔支撑生活的侨汇。

  1932年,“华侨幸福通讯处”由广州市白云区鸦湖乡华侨幸福会创办,专门为海外侨胞处理汇款与书信业务。当时,鸦湖乡已是远近闻名的侨乡。至1933年,鸦湖乡籍的旅外侨胞已逾5000人。他们在异国他乡艰苦创业,但始终心系故土、情牵亲人。为了便利侨胞寄送书信与侨汇,幸福会在广州抗日西路购置物业,设立通讯处,成为连接海内外的重要纽带。

  不舍的泪语与闻讯的欢笑,交织成这座小小通讯处独有的“幸福旋律”,谱写着海外游子与故土亲人之间绵延不断的情感长歌。

  1947年,马来西亚华侨曹氏托“华侨幸福通讯处”寄回家书:“寄银壹万元……听长者教训,莫闲游放荡……”对孩子的关爱、对家庭的牵挂,凝聚在叮嘱的话语之中。

  侨眷陈印扶通过“华侨幸福通讯处”寄出两封写给父亲的家书,字里行间记录着家国命运的跌宕起伏。第一封信中,他讲述了1949年8月连平县迎来解放。随着土改推进,生活逐渐好转,陈印扶的言语间满是对新生活的期望。第二封信中,他追忆抗战时期的苦难岁月——母亲与弟弟惨遭日军杀害,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而今,他已重新成家,育有子女。信末,他恳切请求父亲寄来照片或归家团聚。

  通讯处门前,曾悬有一副意味深长的对联:“幸会同堂,桑敬梓恭,东道何须分主客;福沾有地,熙来攘往,满门谁不是鸦湖。”短短数十字,道尽侨心所系。身处异乡,深厚的乡情让乡亲一见如故、亲如一家。无论身在何方,侨胞始终与亲人故土心手相连,正是这份不改的赤子情怀,让“华侨幸福通讯处”成为侨界记忆中的温暖港湾。

  “华侨幸福通讯处”收发的一张张侨批,把“幸福”传递到千家万户。在通讯不便的年代,它以质朴的方式,传递着游子牵挂与桑梓深情,诠释出其名“幸福通讯处”的含义。

  字里行间显侨心

  传递侨心,广州华侨博物馆郑重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一件件展品,体现着侨胞对家与国的深情守望

  传递侨心,广州华侨博物馆郑重接过历史的接力棒。2020年8月31日,在广州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指导下,白云区鸦湖乡幸福会华侨服务中心将“华侨幸福通讯处”漆木匾、20世纪初期保险柜、侨批汇票等珍贵藏品正式捐赠广州华侨博物馆。

  广州华侨博物馆为这批文物量身打造了展柜与玻璃罩,设专人每日巡查,并将其设于基本陈列第四部分“侨信印迹”单元的重要位置,作为重点文物着重介绍。木匾之下,鸦湖乡的保险柜、侨批原件、华侨汇票等等一一陈列。侨批作为广州华侨博物馆馆藏的特色珍品之一,勾勒出华侨华人下南洋、奔美洲、寄银养家、报效桑梓的清晰轨迹。

  “现父一路平安抵到檀香山埠……然后再付银信报及到埠可也;到日本国时,故所以我同胞个个遵守国难,同胞个个并无有一个人上日本国,但我们要抵制到底……”

  1933年,美国华侨李道强去信家中爱子。信中,李道强将路途平安的消息知会家人,叮嘱妻子照顾孩子。此外,他谈及乘船行经日本之时,船上同胞无一人上岸的故事。字里行间,尽显华侨对祖国时局的牵挂。

  2024年8月,在广州华侨博物馆与江门市博物馆共同举办“鸿雁传家书 浓浓家国情”广府侨批专题展上,这封书信原件正式与观众见面,观众因此有机会亲自阅读见证华侨华人在抗日战争时的真实心境。

  如此的例子还有很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广府华侨在与家乡亲人的书信往来中时刻关注着家国时局的变化。1928年4月20日,美国华侨吉同在给家人的信中谈到美国华侨正在筹集捐款,用以应对日军干涉;1934年,美国华侨雷华佐使用“拒日救国”专用信纸给兄弟雷华振写信,上面印有“拒日救国”大字和“永远不买日本货、永远不卖日本货、永远不卖东西给日本人、永远不帮日本人做事”等字。

  一封封字迹斑驳的信件、一件件留下岁月痕迹的展品,展现着对家与国的深情守望。在广州华侨博物馆,“侨韵”始终深厚、“侨心”依然真挚、“侨音”愈发嘹亮。

  华侨精神永相传

  “鸦湖乡‘华侨幸福通讯处’已成为一种文化象征,它承载着华侨华人的集体记忆,传承着百年华侨精神。借由博物馆的平台,我们要把这份精神传递到未来”

  “讲好华侨历史故事,是打开未来的一把钥匙。”广州华侨博物馆馆长罗兴连表示:“鸦湖乡‘华侨幸福通讯处’已成为一种文化象征,它承载着华侨华人的集体记忆,传承着百年华侨精神。借由博物馆的平台,我们要把这份精神传递到未来。”

  广州华侨博物馆是这份精神传承的见证者与讲述者。常设展内,鸦湖乡“华侨幸福通讯处”系列文物静静陈列在玻璃展柜中,见证人流如织,续写华侨精神。这些文物铭刻了广府侨胞的拳拳之心,记录了文化根系中的脉脉温情,为广州华侨博物馆这座广府华侨华人的精神家园更添一份厚重。

  近年来,博物馆在打造广州侨文化新名片方面开拓创新,陆续推出“百年长堤 华侨印记”专题展、“鸿雁传家书 浓浓家国情”——广府侨批专题展、“我和祖国有个约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穗港澳台·华侨华人书画巡回展、“侨行万里 一脉岐黄”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等不同类型精品展览,并持续开展“我和祖国有个约会”故事分享会、“侨课进侨校”等活动,促进文化交流。

  华侨华人既是华侨故事的受众,也是华侨文化的传播使者。从寄银养家到捐资助学,从拒日救国到抗震救灾,广大华侨华人一直在用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可信、温暖、有文化厚度的中国。

  博物馆也会一直讲述他们的故事。罗兴连说:“未来,广州华侨博物馆将持续发挥三大核心作用。一是构筑华侨文化阵地,成为华侨华人‘精神家园’。在馆内基本陈列展示广府华侨贡献的同时,陆续推出华侨华人主题精品展览,举办华侨华人传统文化体验等文化交流活动,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强化文化纽带功能,通过展陈唤醒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豪感,深化文化归属感。三是搭建中外人文交流平台,立足华侨华人开放包容特质,促进跨文化对话与文明互鉴,助推多元文化繁荣发展。”

  本报记者 徐令缘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妙手补千年:文物修复师“决战”国赛|文化中国行

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项目选手刘鎏正在用镊子打开古画表面的褶子,为后续修复工作做准备。主办方供图  文物是历史的讲述者,而让文物“开口”的人,是一群沉默的匠人。  修复一幅古字画,常常要调色试笔数十日;还原一件青铜器,动辄要...

贺兰山下西夏陵,世遗故事开讲了|文化中国行

西夏陵1、2号陵鸟瞰。詹安稳/摄  20世纪30年代,一个年轻的德国飞行员飞越贺兰山时,被一片“巨大的白色土堆”所震撼。他用随身携带的相机记录下这一壮观的景象,照片被收录进《中国飞行》一书,成为西夏陵最早的影像。只是当时...

村里有了美术馆

   砖墙黛瓦藏画意,乡野田园有丹青——盛夏,记者行走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广袤乡野间,一个挂有“乡村美术馆廊”标识的藏式院落映入眼帘。  这座乡村美术馆坐落在舟曲县峰迭镇狼岔坝村。村庄不大,清澈见底的溪流穿村而...

人文经济学:人文与经济如何互相赋能

杭州西湖白堤。新华社发苏州工业园区。新华社发  【圆桌对话】  与谈人  孙俊芳 苏州大学人文经济学研究院研究员、商学院教授  罗卫东 浙江大学人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教授  魏建 山...

中法共创剧致敬科幻经典

图为奇幻剧《海底两万里》剧照。龚雪东摄图为奇幻剧《海底两万里》剧照。龚雪东摄  1869年,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出《海底两万里》,书中尼摩船长驾驶“鹦鹉螺号”潜艇探索海洋深处的故事,连通了人们内心深处对幻想、自由和冒...

看“幸福”如何跨越山海、穿越时空

 侨眷陈印扶通过“华侨幸福通讯处”给父亲去信原件。广州华侨博物馆供图广州华侨博物馆馆藏“华侨幸福通讯处”木匾。本报记者 徐令缘摄  在广州华侨博物馆,有一块红底金字的漆木牌匾静静陈列。七个阳刻大字“华侨幸福通讯...

非遗“乌铜走银”给了他最渴望的尊严

  王光良在传习馆教徒弟。本人供图  近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一场名为“彩云之南·遗世瑰宝”的云南文化交流展览引人驻足。在琳琅满目的展品中,几件镶嵌着精致银纹的器物格外吸睛——这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

古戏台还有“戏”吗 一群大学生走入乡野探寻文化振兴

  团队调研古戏台。受访者供图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夏日时节,站在安徽省怀宁县小市镇小吏港一处青石阶上的戏台前,安庆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2021级的陈玉树望着藻井上残存的孔雀纹样,想起了这首汉乐府诗。  她蹲在戏...

航拍海口“太极村”:400年古村落巧筑“大地时钟”

5月27日,航拍镜头下的海南省海口市长流镇文毓村,展现出一幅震撼的“大地时钟”景观。这座400余年历史的古村落以2亩中心水塘为“轴”,田间2条道路为“指针”,40余亩稻田为“盘”,民居环绕成圆,高空俯瞰形似太极图案,被誉...

沙漠深处的“地球心脏”:乌兰湖夏日浪漫正当时

1/7盛夏,流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一团辖区的开都河河段色彩斑斓,生机盎然。从空中俯瞰,蜿蜒32.14公里的河道犹如一条巨龙,串起纵横交错的连队及形态各异的条田,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绚丽画卷。

2025
07/16
15:08
浏览量: 9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