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中法共创剧致敬科幻经典

中法共创剧致敬科幻经典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时间:2025-07-16 15:09:35 | 点击:187

图为奇幻剧《海底两万里》剧照。龚雪东摄

图为奇幻剧《海底两万里》剧照。龚雪东摄

  1869年,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出《海底两万里》,书中尼摩船长驾驶“鹦鹉螺号”潜艇探索海洋深处的故事,连通了人们内心深处对幻想、自由和冒险的共同渴望。一个半世纪后,这部承载人类探索精神的经典被赋予全新的舞台生命。

  7月11日晚,中法共创奇幻剧《海底两万里》亮相北京艺术中心,带领观众登上“鹦鹉螺号”,开启一场神秘莫测又惊心动魄的奇幻舞台之旅。该剧邀请法兰西喜剧院导演克里斯蒂安·埃克与中国演艺团队联合创作,结合法式浪漫与中式幽默,以颠覆性的黑光技术和独树一帜的戏偶表演,带领观众奔赴一场前往深海世界的奇幻旅行。

  “手作魔法”展现奇幻美学

  凡尔纳《海底两万里》被译为数十种语言,全球畅销超亿册,“鹦鹉螺号”上尼摩船长深海探险故事收获全世界读者的喜爱。2016年,曾荣获法国戏剧最高荣誉“莫里哀戏剧奖”的克里斯蒂安·埃克,对原著进行现代化解构,创作了奇幻剧《海底两万里》。

  克里斯蒂安·埃克出生于比利时的瓦隆省,在戏剧学校接受科班训练后,先后在比利时的皇家公园剧院、瓦里亚剧院登台表演,并在巴黎菲利普·甘蒂木偶剧团待过很长一段时间。2008年,克里斯蒂安·埃克加入法兰西喜剧院。这些经历使他在戏剧、木偶戏和舞蹈的结合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偶剧元素的大量使用,是奇幻剧《海底两万里》舞台上的一大亮点。也许有观众认为“偶剧只是给小孩子看的”,对此,克里斯蒂安·埃克和妻子、该剧的另一位导演华莉里·莱索尔则不以为然。在两人标志性的视觉风格中,古怪、哥特、幽默与夸张的创作语言融汇在了每一部作品里,此前他们联袂执导的《贵人迷》《格列佛游记》《恐怖花店等》等佳作甚至在整个欧洲都一票难求。在他们眼中,戏偶是演员形体的延伸,百无禁忌、大胆戏谑,才能让一个不循规蹈矩的鬼马世界跃然眼前。

  当电影已经能依靠CG动画做出无比真实细腻的动物形象和恢宏的虚拟场景,戏剧舞台也在运用大量多媒体技术来创造新的语汇与意义,埃克和莱索尔还在秉持“古朴”的戏剧观念,他们没有利用任何电子元素和多媒体技术,选择亲手制作整个海底场景的舞美道具,包括横着爬过去的蜘蛛蟹、呆萌的灯笼鱼、晶莹的水母,仅仅利用光线和实物创造黑光剧效果,用一种质朴的实景装置与物理手段,呈现凡尔纳笔下的科幻世界。

  “在最初看到法语原剧本时,我想导演一定会借助全息投影、多媒体之类的高科技手段呈现,结果剧目没有这些炫技,但依然营造了奇幻的视觉效果。”《海底两万里》中方编剧田晓威介绍。此次,为了让观众在100分钟的旅程中更加沉浸,中法艺术家使出浑身解数,用“零LED屏幕、零电脑灯”的黑暗剧场创造“手作魔法”。

  整场演出仅有6位演员化身“黑光魔术师”,在纯黑幕布间以肢体喜剧与光影技术,构建出海怪、水母、巨型章鱼等奇幻景象;通过光影与戏偶的完美配合,让海底蜘蛛蟹、灯笼鱼、水母等生物在黑暗中灵动“复活”。它足够赤诚,让孩子们看懂奇幻;它又足够深邃,让成年人看到150年前科幻照进现实的诗意。

  法式浪漫与中式幽默的结合

  与法国演出的版本相比,此次中法共创的《海底两万里》做了一些创新和本土化改造。中法创作团队通过极具先锋性的舞台设计与叙事手法,让百年前的科幻寓言在舞台上焕发新生。

  比如小说中原本没有“鹦鹉螺号”的大副和海底原住民这两个角色,但是有许多类似的形象,主创把这些形象揉碎,提炼成两个全新的角色。小说中,由于水手们来自世界各地,尼摩船长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语言用于和大家交流,听起来叽里咕噜的,中方团队在这部分做了本土化的喜剧处理。剧中部分鱼偶形象还参考中国神话《山海经》进行了创新。

  “我们在中国找到两家非常好的戏偶制作公司,制作了相当一部分道具。其中一家拥有先进的设备,可以根据我们的需求制作多个版本并修改调整;还有一家很专业的小公司,专门飞到上海与我们见面,行李箱里装满了不同材质的展示样品,非常用心。还有一些偶是我们从法国带过来的,因为我希望在制作过程中能有触摸、适配、调整的机会。”克里斯蒂安·埃克介绍。

  此前,克里斯蒂安·埃克和一些非法语国家的创作团队合作过,但与亚洲的艺术家合作这是头一回。他发现,相同的台词用中文表达时,似乎比法语更长,因此他会根据台词节奏的改变,相应地调整灯光、道具、音响等其他部门的工作。在他看来,文化差异是碰撞出灵感火花的契机。“中国对我来说是一片新天地,《海底两万里》舞台剧是一部跨越国界的作品,舞台剧中的人物性格比原著更为丰富,海洋生物也被赋予了独特的个性,成为故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信法式浪漫与中式幽默的结合,会给中国观众带来一场独特的海底探险。”

  本报记者 郑 娜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妙手补千年:文物修复师“决战”国赛|文化中国行

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项目选手刘鎏正在用镊子打开古画表面的褶子,为后续修复工作做准备。主办方供图  文物是历史的讲述者,而让文物“开口”的人,是一群沉默的匠人。  修复一幅古字画,常常要调色试笔数十日;还原一件青铜器,动辄要...

贺兰山下西夏陵,世遗故事开讲了|文化中国行

西夏陵1、2号陵鸟瞰。詹安稳/摄  20世纪30年代,一个年轻的德国飞行员飞越贺兰山时,被一片“巨大的白色土堆”所震撼。他用随身携带的相机记录下这一壮观的景象,照片被收录进《中国飞行》一书,成为西夏陵最早的影像。只是当时...

村里有了美术馆

   砖墙黛瓦藏画意,乡野田园有丹青——盛夏,记者行走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广袤乡野间,一个挂有“乡村美术馆廊”标识的藏式院落映入眼帘。  这座乡村美术馆坐落在舟曲县峰迭镇狼岔坝村。村庄不大,清澈见底的溪流穿村而...

人文经济学:人文与经济如何互相赋能

杭州西湖白堤。新华社发苏州工业园区。新华社发  【圆桌对话】  与谈人  孙俊芳 苏州大学人文经济学研究院研究员、商学院教授  罗卫东 浙江大学人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教授  魏建 山...

中法共创剧致敬科幻经典

图为奇幻剧《海底两万里》剧照。龚雪东摄图为奇幻剧《海底两万里》剧照。龚雪东摄  1869年,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出《海底两万里》,书中尼摩船长驾驶“鹦鹉螺号”潜艇探索海洋深处的故事,连通了人们内心深处对幻想、自由和冒...

看“幸福”如何跨越山海、穿越时空

 侨眷陈印扶通过“华侨幸福通讯处”给父亲去信原件。广州华侨博物馆供图广州华侨博物馆馆藏“华侨幸福通讯处”木匾。本报记者 徐令缘摄  在广州华侨博物馆,有一块红底金字的漆木牌匾静静陈列。七个阳刻大字“华侨幸福通讯...

非遗“乌铜走银”给了他最渴望的尊严

  王光良在传习馆教徒弟。本人供图  近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一场名为“彩云之南·遗世瑰宝”的云南文化交流展览引人驻足。在琳琅满目的展品中,几件镶嵌着精致银纹的器物格外吸睛——这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

古戏台还有“戏”吗 一群大学生走入乡野探寻文化振兴

  团队调研古戏台。受访者供图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夏日时节,站在安徽省怀宁县小市镇小吏港一处青石阶上的戏台前,安庆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2021级的陈玉树望着藻井上残存的孔雀纹样,想起了这首汉乐府诗。  她蹲在戏...

航拍海口“太极村”:400年古村落巧筑“大地时钟”

5月27日,航拍镜头下的海南省海口市长流镇文毓村,展现出一幅震撼的“大地时钟”景观。这座400余年历史的古村落以2亩中心水塘为“轴”,田间2条道路为“指针”,40余亩稻田为“盘”,民居环绕成圆,高空俯瞰形似太极图案,被誉...

沙漠深处的“地球心脏”:乌兰湖夏日浪漫正当时

1/7盛夏,流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一团辖区的开都河河段色彩斑斓,生机盎然。从空中俯瞰,蜿蜒32.14公里的河道犹如一条巨龙,串起纵横交错的连队及形态各异的条田,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绚丽画卷。

2025
07/16
15:09
浏览量: 18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