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军旅书画家杨皓暄访谈札记

军旅书画家杨皓暄访谈札记

来源:每日新闻网手机视频版 | 时间:2021-03-01 13:04:16 | 点击:1241

       杨皓暄,河北临漳人,定居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高级书画风水策划师、国学书画院院士、北京汉文盛唐书画院理事,缘惜阁书画院常务副院长。

微信图片_20210301130232.jpg

     走进杨皓暄的工作画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画室中间的堂号 “御贤堂”三个大字,据说是其师傅专门为他题的。堂中间的一幅山水画更是惟妙惟肖,远看高山巍峨,多处流水潺潺,从不同处流向画中央的‘聚宝盆’,在下端处开有几个口,杨皓暄介绍说这是他的用心杰作之一。画的意境深远,体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精髓,一幅画包含有天地之气和阴阳八卦,山木为阳。流水为阴,同时水又为财,‘聚宝盆’虽然源源不断将财富聚集,但杨皓暄又侃侃而谈,钱,少的时候是自己的,钱,多的时候就是大家的,所以中国的钱就叫人民币。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每个人一方面通过个人努力与奋斗去积累财富,另一方面还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去汇报成就自己的这个社会。水满则溢也正是这个道理。

     杨皓暄出生在河北一个普通贫穷的农民家庭,自幼受教书先生爷爷的影响,对书法、绘画情有独钟。资源匮乏的年代没有笔墨纸砚,他就用树枝在沙地上来写字画画,用毛笔蘸水在石头上临摹。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开启他的艺术之旅。

     杨皓暄正式拿起画笔是在参军之后,他凭着对艺术执着的追求和不懈努力,先后拜欧阳中石、萧墅、刘国政等名家为师,得以真传。同时,遍访京城名家,把书画艺术的最深刻的美植根于祖国大好河山和时代发展的浪潮之中,广集博采,笔耕不辍,在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多次被派出参加连板报培训和书画比赛并获奖。

     “翰墨抒怀,丹青咏志.”杨皓暄的作品,总会被画作中充斥的一种大气而向上的力量所震撼,他作品呈现的不仅是多年沉淀下来的妙笔丹青,更有着对对传统文化、人生哲理、时代变革通透的洞察和悟道。

      杨皓暄书法,浸淫碑帖多年,心无旁骛,心摹手追,笔耕不辍。主攻楷书、隶书、见习行草,日渐成熟。仅一个康熙“福”字,他便写的厚重、丰润饱满,不仅把字表达的入木三分,而且还融入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寄予了他对收藏者美好生活的祝福。2014年杨皓暄又自创“华夏五福”等作品获国家版权局专利。该作品构思巧妙,独具匠心,笔下生“画”,点石成“金”。其“福”形似伟人剪影与几大教派的头旬,惟妙惟肖,妙趣横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纵观其书法,给人以厚实稳健中透着灵性,端庄雄浑间充盈着儒雅,既有军人阳刚之气概,又有文人之灵秀隽永。

      杨皓暄绘画,他注重气与韵的营造、笔与墨的相宜、虚与实的置换、心与物的交融。但见他“勾”、“染”、“烘”、“托”,以金石入画,淋漓写去,浑然一体,一幅幅逸品破纸而出。比如他的水墨牡丹,用笔苍劲秀峭,浓淡相携。虽未设色,却是五色交映,又花繁枝茂,穿插得势,风吹叶涌,有不胜熏风之富丽娇慵。可谓雍容华贵,美艳绝伦,极具视觉张力。又如他笔下的山水画,“境生象外”,水与墨交融,计白当墨,多了些对生命过程的体验,多了些东方中国传统文化的品味,不论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还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在,都通过画面诗意地表现出来,为当下忙碌的人们绘得一方净土。

       近年来,步入艺术殿堂的杨皓暄,佳作不断,成绩斐然。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被国际友人,名流巨贾,政客明星争先收藏,成为军旅书画家中的新锐人物。2015年十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书画邀请展”活动中,作品由中国外交学会和中国联合国协会收藏。2016年举办个人书画展。2018年,举办《丹青赞美新时代 翰墨描绘中国梦》——当代知名书画家杨皓暄先生书画作品展。曾被《人民风采》《经济书画艺术》《风云人物》杂志等媒体争相采访报道。现为“千年书画院院士”“世界名家书画院院士”“中国国际国学书画院常务副院长”,201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书画名家”之一。

      面对业界肯定和荣誉,杨皓暄依然保持着他创作的初心,坚持做真实的自我:“荣誉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我传播的是符合中国发展的正能量艺术作品。”在谈到艺术创作本身时,他说:“作为当代画家在扎根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有责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所以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他都希望体现民族传统和时代精神,能表现泱泱中华大国的情怀和艺术风貌。

      杨皓暄生于毛泽东时代,成长于邓小平时代,他忠于祖国,感恩时代,深入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怀着国富民强、社会和谐的情景作画,并坚持工笔与写意相结合,浓墨与色彩相结合,纵观时代风云,弘扬主旋律,学众家之长,补自己之短,在生活实践中把个人精神和领悟的诸多素材,升华到写生、绘画中去,再经过精心构思、反复推敲、千锤百炼,在传统中创新,在创新中升华,在升华中完美。呈现出来的作品是活的江河,润泽群山热土、自然界对人类的滋养,和努力向上的力量。

      他认为,一幅好的作品,既要有能让人有美好的视觉享受,更要启发和教育人们,还要能激发他们的共鸣和正能量,教育人们有修养,积极向上。所以从他的作品中,你能读出“仁义礼智信”“惜时”“孝道”和对生命的悟道。他的作品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悄悄打开你心灵的天窗,启发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做出对人生、事业、生活、有益的推理判断。正如他所说,我们现在处于盛世,我们要创作一些接地气、向上的作品;要结合新时代精神创作正能量、正思维的作品。

       不仅如此,杨皓暄还擅长把古今艺术融会贯通,互补互渗,推陈出新。长年的军旅生活,形成了对祖国特有的广度视角和思考深度。毛主席诞辰120周年创作的“华夏五福”系列作品是就他用书画表达其对毛主席的追忆方式。

       细细品味杨皓暄的画,一个突出的感觉是它的“气韵生动”。画面表现出来的“生命的节奏”或“有节奏的生命”的视觉形象,在杨皓暄的“华夏五福”更是顺气自然,自我完善。代表五个吉祥的祝福:寿比南山、恭喜发财、健康安宁、品德高尚、善始善终。传统习俗中,五福合起来就构成幸福美满的人生。杨皓暄的“华夏五福”,包涵了附加崇尚的仁、义、礼、智、信。道家崇尚的领悟道、修养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佛家的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遵守十戒、心灵安定、运用智慧。杨皓暄先生创作的“华夏五福”令人难忘,它将中华传统文化蕴含其中,既有儒释道的哲学理念,又有人们心中的精神信仰,更包含了长福长寿、吉星高照之意。作品寓意深刻,不仅获得专利证书,而且深得各界人士喜爱。

       杨皓暄以佛家的胸怀,道家的思想,为中华民族、为中国梦,为新时代的发展创作是他的理想更是追求。“华夏五福”是近年来杨皓暄先生书画艺术创作的一次全新展示,是深厚的功力与爱国情怀的完美结合,字字皆精品,幅幅皆大作,既有创新又很好地展示了中国书画艺术的丰富内涵。

      笔墨含情,字秀花香。白杨诗歌协会副会长杜之渭曾点评杨皓暄的书画作品,认为“不但有很好的艺术价值,还极具视觉观赏性,无不表现出他对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担当,无不表现出他书画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后有来者、传承不息的旺盛的生命力,堪称书画艺术界赞美新时代的一次文化盛宴。特别是他的书法作品更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艺术性和收藏价值。

       杨皓暄的水墨画更是寓意深远,一幅白纸在浓墨、勾勒、淡墨、烘托、轻彩、渲染下顺着一级一级从云端莫名延伸出来的石阶,缓缓地向上,周边是郁郁葱葱的不知名的小树,蜿蜒着身子,向有光的地方蹿着。山涧树叶掩映的地方,隐隐地透出古老而质朴的屋脚,还有袅袅炊烟,悠闲地从叶儿的间隙里散开,散开到远处,是黛色的长眉一样的山峦,云吞噬了它的脚,它却欣然任自己消失在梦似的烟云中。流水上的小桥,在雨后显出了清亮的灵动。如针的细雨缝补着大地的外套,却不经意地撩起了江面晶莹的欢笑。孤船里的人,只是静静地望着,望着水青色绸缎似的江面,还是那远方的山。这是纸上的画,更是观者心中的景。。。。。。。

      行云在天,流水在地。杨皓暄沉醉墨海,矢志不渝。为了寻找更广泛的创作题材,他几乎踏遍了中国的所有名山大川。他曾在松花江边寻觅高粱,澜沧江边亲近水牛;也曾在内蒙古大草原追逐马群,舟山群岛的礁石上迎接朝阳。在他的笔下,那清绿纯净的溪滩,那花香扑鼻的山涧,江边碧绿的翠竹,岭上盘缠的紫藤,似乎都是他笔下喷涌的墨泉。。。为了梦想,他,一直在路上。

 

编辑:李帆


【作者:刘万春】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长篇小说《乌思藏风云》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次仁罗布长篇小说《乌思藏风云》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乌思藏风云》书封。西藏人民出版社供图  小说以13世纪中叶西藏的重大历史事件“凉州会谈”为核心...

呈现生活运转的朴素哲学

 【近作速览】   刘皓的短篇小说《按摩》借幼童“我”之手,展开一幅三口之家因“按摩”而起风波的生活画卷。“我”的父亲复员后,先是寻的生计方式不合规,后又轻信朋友口中的商机,献出家庭的全部积蓄,还搭上母亲的陪嫁...

他们的文字饱含生命的质地、泥土的厚重

本报记者 路艳霞毛银鹏到北京海淀西二旗一小区干保洁已经两个多月了,63岁的他曾卖过鞋、干过保安,在北京已断断续续生活了20多年。岁月在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从未改变过他对文学的坚守和执着。“我那僵了十多年的生命之作《在北京》...

经典需要守护者,还需要说书人(健康书橱)

手里这本《思考中医》,翻着翻着就放不下了。别看封面上印着“思考中医”“伤寒论导论”等字样,让人乍以为是本学术大部头,真读了才会发现,敢情中医还能这么聊。倒不是说里头有多少惊世骇俗的医学发现,而是刘力红这位大夫实在会讲故事...

《营造古文导览》:释义古代建筑精粹

【书衣之美】作者:田呢在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中,除了古建筑和土木工程等实物遗存外,还留有浩如烟海、种类繁多的图文遗产。正是由于这些图文遗产中记载的营造制度、程序、方法和礼仪等的有序传承,使得古人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建筑成就。由中...

如泉吐凤 为海吞鲸——《石台孝经》及唐隶的临创

【学书心得】作者:薛 飞(上饶师范学院副教授)当下学书者对隶书的临摹和学习,取法主要集中在汉碑、简牍和清隶之上,在近年的全国展中备受争议的“展览体”,以对汉碑进行改造,使之夸张与变形的现象尤为突出,引起一些质疑之声。纵观...

诗集《田野诗班》——田野里有诗,诗里有童年

《田野诗班》:田野诗班著,李柏霖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红包是个跑步高手,从奶奶手上,跑到我的手上,再从我的手上,跑到妈妈那里”,很多人是通过总台春晚上的歌咏节目《如果要写年》,认识了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田...

浙大让历史人物故事从古籍文献中“活起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近日,浙江大学文学院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向媒体与社会公众代表,展示了数字人文研究发展的最新成果。该中心主任徐永明教授在云四库数据地图中,输入“李白”,系统便将李白从公元701年...

草原与城市的对话_

原标题:中篇小说《卓玛日记》(刊发于《当代》2025年第3期)   草原与城市的对话   作者:王小王【近作速览】牧民的女儿卓玛本以为自己会考上大学,走出草原,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但哥哥的逝去改变了她命运的轨迹。当她终...

传统服饰主题图书:尽显中华服章之美

近年来,影视剧《清平乐》中的服饰成为网络热门话题,受到年轻人追捧;舞剧《孔子》中演员衣袂翩翩,圈粉观众;《国家宝藏》《衣尚中国》等节目以服饰为媒,解读传统服饰文化;国产服装品牌的新品设计,融合中国传统色彩、非遗编织技艺,...

2021
03/01
13:04
刘万春
浏览量: 124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n/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